观音将佛法分为大、小二乘,真有这个必要吗?

(博士论西游第六七〇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00)第九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在唐僧还未到灵山、看到真经之时,他就对“三藏真经”中的一些内容了如指掌,其他一些神仙和凡僧也与唐僧相同,他们也能熟练掌握“三藏真经”中的很多内容。

这就说明,既然在“大乘教法”还未流传之时,至少有四部经卷都已经流行,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的“三藏真经”肯定不是如来独创,而是借鉴了“小乘教法”中的诸多成果,或者说,他的“三藏真经”很有可能只是原有经卷的汇编而已!

由于以“三藏真经”为标志的“大乘教法”,其中包含着相当多的“小乘教法”经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天下的佛法是一家”,“大、小乘教法”本来就是一体,观音没有必要对其分为“大、小二乘”呢?

要想了解观音的划分是否必要,我们还需要从西游世界回到现实之中,先来看一看,“三藏”和“大、小二乘”在现实佛教中具体涵义。而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也进行了介绍,但为了本讲论述的完整性,再次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

在现实宗教中,“三藏”指的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分为“经藏”、“律藏”和“论藏”,其中,《经藏》记载了释迦牟尼及其最早门徒的教义,《律藏》规定了佛教僧侣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规,《论藏》为佛教各派学者对佛教教义的论述解说。

“大乘教法”是指修行不仅要断除自己一切烦恼,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而“小乘佛教”的修行则主要是为了断除自己的烦恼,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尽管“大乘教法”和“小乘教法”的教义有所差异,但却都是对释迦牟尼学说的继承和宏扬。

不过,“大、小二乘”教法修行依据的经典,却是相互区分、互不交叉。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大乘三藏”是指“经藏”华严经、“律藏”梵网经和“论藏”阿毗达磨经,“小乘三藏”是指“经藏”四部之阿含经等、“律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和“论藏”六足发智论等。

由此可见,在现实佛教中,“三藏”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尽管教法分为“大、小二乘”,也只不过是两者修行目的的不同,以及修行所依经卷的区别,其中并没有高下之分。

在西游世界中,我们已经知道,尽管观音将“三藏真经”命名为“大乘教法”,但是其中却有着被观音称之为“小乘教法”中诸多经卷。因此,可以认为,与现实宗教相同,西游世界中的佛法本身也是一个整体。

在现实佛教中,本身为一个整体的“三藏”,因修行的目的不同,而被划分为“大乘教法”和“小乘教法”,这是十分合适和必要的,当然也成为佛教人士的共识。但是,本人认为,在西游世界中,观音所进行的“大、小二乘”教法的划分,却并不合适,同时,也不必要!

这是因为,在观音在大唐君臣面前宣扬“三藏真经”之时,不是依据修行的目的,而是大肆贬低原来流行的佛法,“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同时,她无限抬高“三藏真经”,“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悍然要用“大乘佛法”来取代“小乘佛法”的态势!既然在观音的口中,大、小乘教法不能共存,那么,她的划分就是不合适的。

同时,被观音抬升为“大乘教法”的“三藏真经”中,存在诸多被其贬为“小乘教法”中的经卷,那么,观音所命名的“大乘教法”就是不纯粹的,她所进行的“大、小二乘”教法的划分是粗糙的,也是不必要的!

对于如此不严谨的“大、小二乘”教法的划分,观音自己能不明白吗?本人认为,冰雪聪明的观音,她当然知道其中有着严重的缺陷,但是对于如来和她本人来说,如此划分却是十分合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本人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如来想借此来巩固自己的现在佛派掌门人位置;二是如来想借此来扩大现在佛派的业务范围;三是如来想借此来夸大自己的佛法创作能力。

接下来,我们对上述原因进行一一分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