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是明君还是昏君?与唐太宗和汉文帝两次赦免事件的对比!
(博士论西游第三八三讲,选自《西游谜中谜》(200)第六章――玉帝地位之谜)
在前面两讲中,我们对玉帝的两次赦免事件的分析,一次是对八戒的赦免,另一次是对沙僧的赦免。八戒和沙僧都犯了死罪,但是在太白金星和赤脚大仙的求情下,都被玉帝赦免了死罪。尽管两次赦免的具体原因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在判处和执行死罪方面,玉帝根本说了不算!
当然,玉帝还赦免了一个人,那就是小白龙,同样,观音上天求情,玉帝马上将被父亲告为“忤逆”的小白龙赦免了。然而,在这件事上,又进一步说明,玉帝真的不是天庭的最高权力者,他真的没有什么生杀予夺的大权。
并且,观音在帮小白龙求情时,对玉帝说了这样一句话,“贫僧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他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请看此言,怎么不象部下向领导求情,而好象领导对部下下命令呢?
而玉帝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书中是这样说的,“玉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玉帝连一丝犹豫都没有,观音一说,他就听从,犹如在执行观音的命令一般。因此,说玉帝不是天庭的最高权力者,还真的不亏他了!
可能有些读者会说,在杀人方面,玉帝不能随心所欲,并不能完全说明他不是天庭最高权力者,也有可能玉帝纳谏如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不随意剥夺别人的生命,说不定还正是玉帝的能成为最高权力者的优点呢!
本人认为,此话当然有道理,对于最高权力者,当然不能随便杀人,更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在我们人类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一次李世民与功臣唐俭下棋,唐俭步步紧逼,使李世民十分不快。他找到尉迟敬德,说唐俭下棋都不让他,要在第二天的朝会上找借口杀掉唐俭,让尉迟敬德附合他。
然而,李世民在朝会上痛斥唐俭的罪过时,尉迟敬德却默不作声,李世民也只能放过唐俭。过了几天,醒悟过来的李世民大摆宴会,对尉迟敬德进行嘉奖,认为正是因为尉迟敬德的不配合,也使他免于犯下大错。
无独有偶,在西汉时,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汉文帝刘恒出行时,路上突然窜出一个人,无意中惊吓了汉文帝的马,汉文帝非常生气,将该人抓住,送到廷尉府,要求廷尉张释之判处死刑。不过,张释之却根据“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的法律规定,做出了“此人犯跸,当罚金”判决,汉文帝没有办法,只能听从张释之的建议了。
唐太宗和汉文帝的两次听从建议,没有杀人的做法,也得到了人们的称赞,认为他们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但是,这对于玉帝来说,还真不能这么说!
我们先来看八戒是怎么被赦免的吧,八戒在被抓住后,“押赴灵霄见玉皇,依律问成该处决”,大家请看,八戒是被“依律问成该处决”,也就是说,按照法律规定,八戒是应该被判为死罪的。接着,太白金星出面求情,玉帝就赦免了他的死罪。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小白龙又是如何被赦免的吧,当小白龙烧了殿上的明珠,被他的父亲西海龙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就将他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在《西游记》成书的明代,忤逆之罪是仅次于谋反的大罪,处死是必然的,并且还要“剥皮揎草”,以儆效尤。然而,观音一去求玉帝,玉帝还是马上答应,“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来了吧?李世民没有杀唐俭,那是唐俭本来就没错;汉文帝没有杀惊吓他马的人,那是法律规定就不应该杀。但是,玉帝又是怎么样呢?按照法律规定,八戒和小白龙都是死罪,玉帝却将他们都赦免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其当罪,为恶者戒惧。”李世民不杀唐俭,汉文帝不杀惊马之人,那是改正错误;而玉帝不杀八戒和小白龙,却是放纵罪恶。
改正错误的李世民和汉文帝,自然可以被称为明君了;而放纵罪恶的玉帝,那我们就不必要再说了,反正肯定不是明君了!
那么,玉帝是不是昏君呢?大家自己来做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