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 文物学笔记丨文物分类
第五章
文物分类
一、文物分类的原则
1.文物的复杂性与可分性
(1)文物的复杂性
①原因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物体或物体都有可能保存至今而成为文物。
②表现
时代或年代不同,地域区别,质地不一,种类众多,功能各异。
(2)可分性
文物虽然十分复杂,但仍然是可分的。这是因为:
①文物有其产生的时代或具体年代。
②文物有其产生的地点或地域。
③文物是由一定的物质构成的。
④文物有自己的一定功用。
⑤文物是有形的,是以一定的形态出现的。
2.“物以类聚”
(1)类聚
①在文物研究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别聚集到一起,形成不同的类别。
②文物的分类是多层次的,文物的不同类别是分层次的。
(2)同类相聚
①按照不同的标准,把复杂的文物分开,并又根据是否同类,分别集合,形成新的类别关系。
②同类相聚的“同类”,因标准不同,其内容也不尽相同。
③同类文物的内在联系,其前提是同一聚类标准。
3.一个标准与一种方法
(1)标准
①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凡是符合该标准的文物,才可以归纳到一起。
②取舍均从标准出发,归类的要求不仅可以达到,而且科学性较强。
(2)方法
分类法是指确定标准,根据标准把相同或相异的文物分别开来,集合成类的方法。
(3)原则
①在文物的分类过程中,确定一种分类标准之后,只能按它的界定筛选文物,集合文物,不属于该标准规定
范围之内的文物,都要剔除出去。
②在文物分类时,不能同时使用两个标准对文物进行归类,也不允许交叉使用两个标准,只能用一个标准、
一种方法。
③在同一类文物中,为了保护、研究、宣传的需要,再进一步分类,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方法。
4.复合体文物归类与约定俗成
(1)含义
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文物,一般称为复合体文物。
(2)分类原则
重要的原则是约定俗成。
(3)约定俗成的依据
①视器物的主要质地而定。
②视复合材料中某种材料对器物功能起决定作用而定。
二、文物分类的方法
1.时代分类法
(1)含义
时代分类法是以文物制作的时代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2)依据
文物均有制作(产生)的时代。
(3)作用
可将不同时代的众多文物,以其制作(产生)的时代区别开来,达到归类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各个时代的文物打下基础。
(4)注意
在按文物时代分类时,要注意各国在时代划分方面的情况。
(5)具体分类
①史前文物一般分为旧石器时代文物和新石器时代文物。
②古代以降的文物,一般分为近代现代文物。
2.区域分类法
(1)含义
区域分类法是以文物所在地点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2)依据
文物有产生它的地点,或有出土地点,或有收藏地点,或有埋藏和建立的地点等。
(3)优点
使人们对某个区域的文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提供比较全面的资料,特别是有利于加强对文物实行分区域的保护管理。
(4)要求
以区域分类法对文物进行归类,首先对区域要有个范围界定。
(5)区域分类
①以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区域具有严格的区划界线。
②以自然地理为范围的区域没有严格界线。
3.存在形态分类法
(1)含义
存在形态分类法是指依据文物的体量的动与静,直观的存在与隐蔽的存在,存在于收藏场所与散存于社会等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2)划分种类
①不可移动文物。
基本上是文化史迹,一般体量大,不能或不宜于整体移动,特别是不能与其周围人文或自然环境一起移动,不可以收藏于馆内。
②可移动文物
主要是指馆藏文物和传世文物。体量小,种类多。可根据保管、研究、陈列的需要移动,变换地点。
4.质地分类法
(1)含义
质地分类法是以制作文物的材料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归类的方法。
(2)依据
根据不同质地材料进行文物归类。
(3)作用
主要用于对古器物的归类。
(4)困难
①有些文物并非由单一的材料制成。
②有复合质地(复合体)的文物。
5.功用分类法
(1)含义
功用分类法是以文物的功用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归类的方法。
(2)依据
任何一种文物都有它的用途。
(3)功用与形制的关系
①形制是文物的外形,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形象、具体。
②功用是内涵,附着于文物的形体中,并通过形体发挥其作用。
(4)作用
可以把某一功用的各种质地的文物,按时代从早到晚聚集在一起,这对研究其产生、发展、变化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等,十分有利,对研究专门史有重要价值。
6.属性(性质)分类法
(1)含义
属性分类法是以文物的社会属性以及科学文化属性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2)要求
必须首先研究文物的用途及深层含义,比较准确地把握它的性质。
(3)类别
①礼器:供大典、祭祀等使用。
②明器:我国古代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各种器物,又称“器”或“盟器”。
③科技文物:以直接表现科学技术为内容的器物。
④宗教文物:供宗教活动的场所、用具及表现宗教内容的物品。
⑤民族文物:反映某一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并具有该民族特色的遗存。
⑥民俗文物:反映民间不同风俗习惯等民俗现象的实物。
7.来源分类法
(1)含义
来源分类法是指以文物来源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博物馆、纪念馆或文物保管机构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藏品的分类。
(3)依据
没有来源的藏品是没有的。
(4)主要来源
①拨交。
②征集。
③戛选。
④交换。
⑤捐赠。
⑥发掘。
8.价值分类法
(1)含义
价值分类法是指以文物价值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2)依据
根据文物价值的高低来区分。
(3)区分方法
①对不可移动文物,依据其价值的高低,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②对可移动文物,依其价值高低,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
三、文物分类法的局限性与发展
1.某些分类法的局限性
(1)质地分类法
①主要适用于对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藏品的分类。
②采用质地分类法对文化史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归类基本上行不通。
(2)来源分类法
只适用于对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藏品的分类,不能用它来对文化史迹归类。
2.文物分类法的发展
(1)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铁器检测之后,发现有些器物不是一般铁制造的。
(2)过去按质地分类的陶器、瓷器、砖瓦、玻璃器等,经现代科学技术检测,均为硅酸盐质地,因此,应统称为硅酸盐质地文物。
(3)现代科学技术对瓷器检测可得知其化学组成。
四、文物分类与文物保管
1.有利于文物藏品的保管
(1)按文物质地分类的优点
①以质地对文物藏品进行归类,有利于不同质地分别存放,有利于更好地保管文物。
②按质地对文物藏品分类可对某些价值高的藏品进行专库、专柜保存。
(2)文物的质地不同,其物理性能与化学成分亦不相同,它们对温度、湿度、光线、生物(微生物)等的反应和要求各异。
①纺织品类文物
控制温湿度,避免光线直射、防止虫、菌损害,以及防机械损伤等。
②骨、角、牙器
调节温、湿度,避免温、湿度大起大落;对光线的照射,环境的污染等也都要加以注意。
③纸质文物
除脱酸和防霉菌、防虫害技术处理外,还需控制温、湿度。
④金属质地的文物
a.将氯化物转化为不含氯离子的稳定物质。
b.将氯化物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进行处理,使之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隔绝。
⑤陶器、瓷器、砖瓦、玻璃等质地的文物
避免机械性、化学性的损坏。
2.有利于分级保管
(1)按文物价值高低分类,对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十分有利。
(2)文物按价值高低分类,为文物法规的制定和科学保护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发布于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