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比邻】2018年教育学统考311真题解析(重点题目)
2018年教育学统考311真题解析
(重点题目)
二、辨析题
46.核心课程即主要课程。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核心课程和主要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核心课程,又称问题中心课程,它将社会问题就包裹在教学内容中,是综合课程中综合程度的最高的一种课程。它能克服分科课程过细的缺点,消除学科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但较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课程内容的编排能力。
②主要课程是指国家课程中主要实施的课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课程,例如中小学常见的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等。它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全民的素质。
(3)综上,该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区分这两种课程的区别,切忌混淆。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2008-50)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2009-9)
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缺陷的课程是(综合课程)。
(2011-8)
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到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这种课程属于(相关课程)。
(2013-7)
某类课程的组织方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核心课程)。
(2016-7)
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综合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其顺序为(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以上为大家罗列了往年涉及到核心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考题。相信同学们跟着老师参加了真题解析课程,系统地梳理过知识点的边边角角和内在逻辑之后,这道题绝对是高分项。
47.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是要求学校加强对国防教育。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从诞生的背景上看,《国防教育法》是继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而颁布的法案。它是诞生于国防安全之上,改革教育内容,加快人才培养而紧急推出的举措。
(3)从改革的主要内容上看,《国防教育法》包括以下几点。
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为提高这些学科的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师资的质量。
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术训练。
③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人该类机构,以便培养拔尖人才。
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该法规定,从1959年到1962年,由联邦政府拨款八亿多美元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4)从其产生的效果上看,它的颁布与实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促进了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进而为国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综上,国防教育法虽然诞生于国防背景,但归根结底它的主要内容和实际效果是提高了基础教育质量和倡导精英教育,而不是提高全民国防教育的法案。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制度史是中外教育史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文都比邻推出的“大表哥”详细汇总了各大核心表格,帮助大家理清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大家更好更牢地记忆。
48.发现学习是主动学习,接受学习是被动学习。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适合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所学内容大多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教科书或教师的讲述,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大量采用,它近乎传统教学,在教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它给学生提供好的方法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
(3)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事实和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的一种学习方式,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4)总结以上可以看出,发现学习既有主动的,也有机械被动的;接受学习既有主动的,也有机械被动的。
(5)在实际的教育应用中,我们主张主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不支持和主张被动的和机械的。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在教心中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是极其重要的章节,而在往年真题中可以发现对奥苏泊尔和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考查比较少。只在2015年出现了一个选择题考查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别。因此,在统考311应试准备中,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剖析往年真题,而不是普通的刷题。
三、简答题
49.简述我国现行学制。
【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我国现行学制属于分支型学制,且普通教育上遵循是六三三四制。
(3)从纵向的施教机构来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四个层次。
①学前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属于学校的预备阶段。幼儿园主要招收3-6岁的儿童,对其进行适宜的启蒙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属于义务教育,正在呼吁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中。
②初等教育是为公民奠定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以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它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6年,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阶段
③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初中3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可以升入高中,也可以升入中专等学校。高中3年,中等教育阶段,未来发展中会把高等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升学与就业预备阶段,可以升入大学,也可以进入高职学校。
④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既强调通识性又注重专业性的教育。大学4年,高等教育阶段,之后还有硕士、博士等。
(4)从横向类别结构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包括普通教育系统、师范教育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和成人教育系统四个类别。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在复习时一定要灵活看待考纲中列出的考点,以及一定要多分析往年真题和当年热点话题,揣摩出题人的指向和意图。
5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1)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和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
①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三个方面。
②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以及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个方面。
(3)之所以学校教育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的条件包括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与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及其相关的精神条件等;家庭、环境的因素和社会发展状况。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虽然表面上看,统考311不会重复以同样的考题形式考查同一个知识点,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
(2010-49)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2017-54)
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
看了往年的真题,是不是觉得要好好珍惜历年真题了,但同时一定要注意科学用真题,时机要选对,方法更要用对!
51.简述裴斯泰洛的要素教育。
【参考答案】
(1)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2)要素教育要求初等学校为每个人在德、智、体几方面都能受到基本的教育而得到和谐的发展,又要求在德育、智育、体育的每一个方面都通过“要素方法”获得均衡的发展。
①德育
德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极为重要的方面,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遵循道德自我发展的基本原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德行。
初步的道德教育,一是唤起儿童富有生气的和纯洁的道德情感;二是必须教导他们练习自我控制,关心一切公正的和善良的东西;三是帮助他们形成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观念。
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道德教育首先在于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中的教育,二者应该密切联系。此外,道德教育要重视道德说理和道德行为的练习,不能求助于体罚,因而通过智育授给儿童以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对儿童道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②智育
智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着力“帮助促进他们的思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自然发展,以便有意识地占有人类几千年获得的东西”。
首先,教学应从教学的基本要素开始,使教学过程心理学化。
其次,要改进初等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初等教育阶段,应开设阅读、书写、算术、几何初步、测量、绘画、唱歌、体操、地理、历史、自然等课程,而且,一切课程编制和教学内容都要以各自的要素为核心来组织。
再次,智力的发展主要来自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练习。
③体育
根据儿童本性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自然倾向,不仅要发展儿童的道德和智慧,还应发展儿童的身体力量。
体育和德育、智育及劳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儿童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基础都蕴含在儿童身体的发展之中,体育在形成人格的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所以不容忽视。
(3)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是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他为初等教育革新所从事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值得一线的实际教育工作者借鉴。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这道题基本属于送分题,但是若想拿一个比平均分高的分数,就一定要结合老师之前告诉大家的套路,那就是分段论述,层层展开,一定要注意各段之间的逻辑性和递进性,通过答题和卷面体现出未来可以做好科研和著述的潜质,让老师不让你考上都难!
52.简述操作技能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
(1)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准确的指导与示范、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等。其中,练习过程中练习成绩会逐步提高,也会出现高原现象。
(2)高原现象是指在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暂时停顿现象。此时,练习曲线表现为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练习方法不当;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式;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和2013年的简答题“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基本类似。因此,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尽早开始复习,不要到考前了盲目地揣测哪个知识点考或者不考,因为311统考考试就是让你猜不透呢。
53.简述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的格式及优缺点。
【参考答案】
(1)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它不能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被试和随机分配被试于各种实验处理,一般是以原自然教学班为实验单位,因此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度。它强调对自变量进行控制,但对无关变量控制较差,只能对一部分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2)基本格式:
G1:O1 X O2
G2:O3 O4
其中,G表示组,X表示实验处理,O表示对相关变量在实验处理前或后的测量(测验、任务或观察)
(3)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的优点有以下两点。
①有两个组,即实验组和控制组。一般在原有环境下自然教学班、年级或学校进行,不是随机取样分组,因此控制组与实验组不等,但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由于不能以随机等组或配对方法去分配被试,只能试图去寻找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控制组,如年龄、性别、标准化学科测验分数、上课时的表现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尽可能使组间平衡,两个组等价。
②都有前后测。由于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4)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的缺点有以下两点。
①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
②前后测交互作用,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慎重。要尽可能从同一总体中抽取样本,以避免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这道题非常简单,只要大家跟着老师认真把教研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住,就很容易得满分。
四、论述题
54.材料大致:倪老师上课让学生讨论一下公众场合有哪些,然后总结了七类。让每个小组对这七类公共场合的一般规则做个总结。主人公小明和小刚出现,小明去的是剧场小刚去的是体育馆。后来就该不该在公共场合讨论起了争议。最后认为可以讨论。小时和小刚获得了优胜奖。小刚也因为这次提出不同意见得到了表扬。倪老师告诉家长后说会鼓励小刚。小刚妈妈跟分针小刚以前总是希望调皮捣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1)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和方法
(2)评述材料中的教学效果
(3)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这道真题材料和题目虽然不全,但也可以大概看出它考查的灵活性和全面性。近些年教育学考研越发考查同学们的多方面能力,而这个却是需要同学们在考前就不断去培养和练习的,而不是临阵磨枪,亦或是考场上硬编瞎凑。
55.孔子荀况韩愈的教师观,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各自的侧重。
【参考答案】
(1)孔子热爱并终身从事教师事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以身作则、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等基本素质。其中孔子主张教学相长,是指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切磋学问,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
孔子处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的开放期,在当时奴隶制瓦解的时代中,有这样的思想非常先进。但他的教师观主要局限在非奴隶阶层,并没有指出师生相互促进,只是教师单方面教学技能的提高。
(2)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特别重视教师的一个学者。他认为教师的重要性在于教师是礼仪的化身,有了教师的教导,人就能够改变自己的恶性,成为品性好的人。因此教师是治国之本,国家兴亡与是否尊师重教有着重要的关系。荀子认为为师之道在于有尊严和威信;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能循序渐进;诵说不凌不乱;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荀子在强调尊师的同时,主张绝对的尊师观,片面强调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主张“师云亦云”,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荀子身处战国后期,秦朝大一统的时候,荀子依据各家思想进一步改造了儒学,由于当时法家思想的盛行,所以荀子的绝对的尊师观不够人性化,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
(3)韩愈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主张师生关系相互转化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为师,两者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学生向老师学习,但不必迷信和盲从教师。
韩愈认为教育是一个先觉传后觉、先知传后知的过程,教师闻道授道在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安史之乱后,国运转衰,儒学失去了宣传阵地,佛、道宗教势力膨胀,文学的重要性超过儒学,韩愈提出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重振儒道,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4)总之,因为孔子、荀子和韩愈三位教育思想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不同,他们的教师观也呈现出了诸多不同。这正好可以论述教育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在考纲中,中外教育史以历史的脉络呈现,之前这部分的考查也比较简单,基本就是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识记程度。而就今年这道题来看,以“教师观”这一因素为线,从不同教育家或朝代抽开,让同学们梳理出其变化的原因,其实就是在验证教育学原理中“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文都比邻独创“台阶图”学习法,以某个因素为中心,带大家探析其发展的顺承和质变,以有效应对这类高难度、高整合度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