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绝对没有看到过皇帝的书法碑。快来看!建文皇帝御书的扶贫碑记——《乐善堂章程》……
《乐善堂章程》‖建文帝藏身永州第八证:建文帝亲自起草和书写的中国最早的扶贫碑记,创办了乐善堂和永善堂,千真万确。到宁远文庙参观,不看它,就遗憾了!
(梅木塘古村)
2014年,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率明史专家前往大观堡和梅木塘村考察,与村民进行了友好而热烈交谈,并挥笔题写了“大观堡下梅木村,帝影江湖有迹存。六百年来多少事,如今天下说建文。”
(明史学会会员在宁远考察 ,右一为商传会长)
梅木塘原名究竟是“梅木塘”还是“梅母塘”?根据该村始祖李德胜给村命名的意义,其村应为“梅母堂”,后逐渐跟风成为“梅母塘”,清晚期则改为了“梅木塘”。这种改法逐渐失却其原意。今找到其村原为“梅母塘”的相关记录,贴出来与大家共享。
(梅母塘)
一 《乐善堂章程》反映了智眉禅师的建堡目的
智眉禅师(梅)等创立大观堡,在《宁远县志·卷二·山水》、智眉亲书的《白掌塔铭》、梅木塘《李氏族谱》、《乐善堂章程·别碑》中均有记录。特别是《宁远县志》的记录:“(智眉)初,被缁慈觉寺,其母为募此山,创立道场……又东北有大观岭,其上旧筑石堡……”“创立”二字表明,这不是重建,是初创。另外智眉下令其死后另立别碑也载明:“前首事杨依义、王履衢、□王衡等创立乐善堂,公举上经理堂事”,二者相互应合,智眉创立大堡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大观堡今貌)
智眉在去世前规定其接班人在他去世后,另立别碑,公布大观堡(慈觉寺白掌)的创建人,那必然会有主碑。这主碑就是《乐善堂章程》,它包括了《施絮章程》、《施棺章程》和《公议章程》。
(乐善堂章程碑照——建文帝御书)
《乐善堂章程》全文内容如下:
《施絮章程》
一 施絮原为鳏寡孤独实无生者而设,若谓博施济
古圣圣其犹病。诸但可□间,详列于后,作保
人者务须察实,毋得徇情,如有假作保之名以
便己者, 察出罚捐经费。
一 凡鳏寡妇力可自给者不施;
一 孤十三四者施,十五以上不施;
一 壮有残废者施,壮游食懒做者不施;
一 施絮每年限至十一月上旬,施尽过期者勿怪施
与不公。但领者若系近邻,人人皆知果系贫寒
可施者,方得给与。不得徇情滥施,远者凭公
正首士来函量给,可也。
《施棺章程》
一 施棺以免暴露,置买棺木几,鳏寡孤独并路毙
亡丐,该尸属禁里,开明死者姓名、住址、代
领人姓名,报知附近首事,察明实系病故,并
无别情,□ 棺可殓,发棺一具。冒领追究。
《公议章程》
一 堂中人毋怀施主意、见希借钱谷等项。亦不许
代亲人朋友□□□□□
一 经管人每年出入钱谷,除完粮、火食、杂项等
外,所余尽数买办水絮、棺木 等。务须勤慎
办理,毋得徇私。倘假善名色,希图自便,遇
公会日屏退另举。
一 堂中无须多人,雇火夫一名,经理四名。火食
务须淡泊,不得多费,即堂中首事任至厚亲朋
非为堂中事来,不得留食,免致耗费。
一 田租原为施费,秋取时经管人约信各佃,限期
齐送来堂。毋得毛润短欠,如 岁值虫害,照
得站田均分。若将丰作欠,希图分减,另拨。
一 各佃租息并各捐户钱,凭时价发卖,其钱封贮
以济本年之用,不许赊施庶施济,免至欠费。
一 外来捐化者,凡诸善果本宜可作,但立堂以济
分为要,奈限于财力不足,统 希原谅。
一 换经理凭众公举,旧经理者之事,必以告新经
理者。凡数目、钱物等项务须 交清登记民分
明,不得含糊、任意霸管。
一 立堂在堡,永垂不朽,毋得移置他处。
一 粮载寄庄都六甲,梗名永善堂饷、乐善堂银。
从《乐善堂章程》内容看,智眉禅师创立大观堡的目的是:“立堂以济贫为要”。即创立大观堡的首要任务是扶贫救困,解决当时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和尚修道的重要方法途径。
从章程中还可以看出,大观堡是要更换经理的。梅木塘始祖李德胜,正是在智眉禅师年老时,被请来接任经理,继承梅木塘房产。经一年考察,李德胜正式接任大观堡经理人一职。智眉正式退下,安排自己的后事,便在梅木塘西三华里许“自营宅兆,刻铭塔石”,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白掌塔铭》。
《白掌塔铭》
《白掌塔铭》全文内容如下:
(塔铭序)说幻示此,幻轮离幻。说幻吾不得名,溪声是舌,山色即目。李花朱。白掌眉叟亲书。
(正文)□□世慈觉山白掌智眉禅师塔。余位名目另树别碑。
(落款)□□□、邓耀先、谢奇能、亮彩彩、臣邓林先有朋造。
□□季冬望月 吉旦立
业主:柏晚成 堪舆:郑尔玉 廷章
《白掌塔铭》为智眉禅师亲书,并规定另立别碑写出与其一起创立大观堡的其它人的姓名。那么其接班人李德胜根据智眉禅师在《白掌塔铭》中的规定,便在大观堡《乐善堂章程》后,另立章程补充条款,这就是在《乐善堂章程》后数十年所补立的《乐善堂章程·别碑》,其全文内容如下:
一 经理人每年五月十□日,圣帝之寿诞,为同人之嘉节,首士齐集,虔诚致
祭。是日,结数粘列清单,于圣位前鸣誓,以释群疑。□系乐善必垂诸久
远,非鸣誓不足以服众,且不足为后之经理者鉴。经管者永远依此奉行,遮
历久而无弊。
誓词 维
皇上御极之 年 月 日 等谨以牲醴香楮之仪致誓于二帝神位前曰:惟二帝职 司阴鉴:
泽被生民,普察人间善恶,严行上帝褒诛无微不烛,有隐必彰。前首事杨依义、王履衢,□王衡等创立乐善堂,公举上经理堂事。矢怀必正必公、度务则宜、动宜慎、出入有恒数、日用必守成规。不也冒数鲸吞,籍善渔利。如有等情,上遭天遣,下罹神诛,家必勿昌,身其永堕。惟神有灵,共鉴察之。敢告。
也就是说,《乐善堂章程》、《白掌塔铭》、《乐善堂章程·别碑》是一套组合碑,它们共同在一起,并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搞清它们的先后关系,碑上的内容才能得到完全正确的解读。任何断章取义,将三碑割裂开来的解读都是误读,甚至是荒谬的。
二 大观堡及其乐善堂、永善堂延续了数百年
《乐善堂章程》及《乐善堂章程·别碑》的系列规定,加上广袤的田产,还有其救扶功能,使得大观堡延续了四百多年。直到1949年解放,田产充公,大观堡失去了其施济公功能的田产,才慢慢荒废。
翻看梅木塘《李氏族谱》,看个人齿录,完全可以发现李德胜之后,乐善堂和永善堂慈善机构由其子李添师、李添聪各控一堂。明崇祯十二年,南明时期的兵部尚书万元吉,就曾到此划分宁远与新田县界线,大观堡上清代修缮、及捐款碑刻不时刻立。咸丰间,王氏向李氏讨借岭顶,修缮大观堡以避太平天国运动之劫等事均记录入谱。直到一九五八年,堡还是完好的。之后,出现了“破四旧”、“文化大革命”,这些古建、古碑遭破坏,给我们破解这一谜案带来了不少困难。
在大观堡西南五华里的平头寨上,就有清咸丰间的官员对大观堡堡主的考证碑至今屹立,他对大观堡堡主的考证结论是什么呢?
下一证:古代的大观堡建筑、碑刻等都是完整的,当时来考证大观堡的主人,那条件是相当好的。有不有这样的人来考证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一个宁远籍的五品官员,叫李永学,他考证完之后,还写了一块碑说,智眉是绝对的建文帝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