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最美古地名探源/之四||万象日新的礼仕湾

万象日新的礼仕湾

                   一、礼仕湾基本情况介绍

柏家坪镇礼仕湾村地处宁远县城往北22公里的地方,现有住户1200多户,人口近5000人。礼仕湾与下灌、平田齐名,是文献之邦宁远古村落的杰出代表。礼仕湾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礼仕湾指礼仕湾自然村,广义的礼仕湾包括礼仕湾自然村、彭家、小新屋、林里坊、左家、坝子头、长岭上,延及下坝洞、眼头、花桥、潘家洞、红坝、寒塘、三文洞、黄家山、普洛洞、茄子园、宋家山、唐家漯等等村落。这些村落是原来的礼仕湾乡和双井圩乡所管辖的地盘。

要说礼仕湾,我们先说说礼仕湾的始祖。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当地李氏族谱记载,礼仕湾的开派之祖是李氏千护公(守真)的第十六世孙李希斋。元朝至元年间,李希斋“至花桥见双溪环绕,风土淳朴,始于双溪之上买黄氏(贞克)之田为住宅,与子周公遂于宁邑立籍编户,子孙于是家焉”。从开基祖李希斋算起,李氏在这里已经繁衍了三十多代。作为风景秀丽、建筑精美的宁远古村落之一,宁远李氏大村礼仕湾村已有750多年的建村历史。

      接下来我们说说礼仕湾的村名。礼仕湾的东面和西面有东舂陵水、西舂陵水环绕,是双溪汇流的三角洲,所以有“双溪村”的古代叫法。明清时期,这里先后改叫李胜晚、李氏湾、礼士湾等村名。拿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的文章做“礼士湾”的地名考证,应该是可靠的。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曾任礼部尚书的纪晓岚为村旁新修的莲花桥作有散文《北莲花桥记》,文章交代了“礼士湾”得名的原因:“聚族烟火千百余家,比户弦诵,俗尚敦朴,故以‘礼士’名其村。”礼仕湾的现名由“礼贤下士”同义演化而成。

我们再来说说礼仕湾的风景。礼仕湾山环水抱,风景如画。它西望白云缭绕的白云山,东临旭日升起的东山,东西两山之间是一个小盆地,有良田万亩,是鱼米之乡。村落则依山伴水,坐落在田园中的缓坡之上。礼仕湾曾有著名的村落八景:云山晓霁、玉屏藏雪、宜亭樵唱、寒潭印月东岭晚烟、江水涣歌、双桥落虹、古寺传钟。古人所留的《寒潭印月》诗曰:“秋到寒潭净,月华夜倍明。高深同皎洁,上下共晶莹。倒影千层澈,含光万顷清。倚栏歌水调,不尽洄溯清。”咏“双桥落虹”的《莲花桥》诗曰:“练飞十丈落红臬,五载鸠工不惮劳。百粤地连通洞壑,九嶷山压撼波涛。危栏倒影看排雁,叠石横空独架鳌。永庆安澜澄彻底,常留明察鉴秋毫。”村中古迹遍布,保留祠堂数座,“万象日新”青石牌坊一座。牌坊取“万象更新”“日新月异”之意,为清朝嘉庆年间修造。村中古建筑既见证了礼仕湾700余年的沧桑巨变,又预示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村庄与时俱进的美好未来。

到末尾我们要说说礼仕湾的教育。正如村名,人文底蕴深厚的礼仕湾富有崇教“礼仕”、重视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元朝至正年间,村人李仁远即创设书斋,“置学田二十四亩,为后人读书膏火资”。清朝道光年间,李文峰创立了宁远县北著名的崇德书院,并且“捐学租一百三十余担”。由于历代“兴学成绩昭然”,该村成了县北人文蔚起之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乡和公社的驻地,这里的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创办过完小和中学。新世纪的礼仕湾一带文运昌隆,人才辈出,继李光祚于2004年考取清华大学、李仁辉于2018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之后,2019年高考,李氏学子李玲考取清华大学,李睿峰考取北京理工大学,李帆考取湖南大学。

二、礼仕湾著名人物轶事

(一)李希斋卜居双溪村

元朝至元年间,李希斋从黄马砠远道而来,“至花桥见双溪环绕,风土淳朴,始于双溪之上买黄氏之田为住宅,与子周公遂于宁邑立籍编户,子孙于是家焉”(见天顺八年版《李氏千护公通谱》的谱序)。康熙二十八年和民国年间的李氏族谱序言都说:“礼仕湾开派于元朝至元年间,时千护公第十六世孙希斋公由黄马祖迁移到双溪黄家田,购黄姓名贞克之田,筑砖建舍,移居此地,为礼仕湾开派祖。”礼仕湾是李氏的发祥地,李氏后裔敬重这位远见卓识的开基之祖。

(二)李大年改造莲花桥

李大年,字松亭,清朝乾隆年间附贡生。平生喜欢帮助邻里乡亲,与人交往一定用至理相劝。他尤其热心公益,捐资于桥亭、驿路修造,如石梯岭驿路、驿路上的接官亭、恩晖亭、西坝五里沟等等。到了晚年,他倾尽资产将唐朝以来容易被大水冲毁的木制六十丈莲花桥改建为石桥,这座桥便成了县北的通衢胜境,大大改善了从永州到宁远的官道交通。传说当时的修桥工地上常有仙人帮助。北莲花桥简称“花桥”,作为当时的浩大工程,李大年捐资修桥的事传到了京城,纪晓岚特撰文《北莲花桥记》加以称赞。李大年有诗文汇编《祥云集》行世,他的传记载入《湖南通志》。

(三)李承纲开棺救“死人”

李承纲,字立斋,清代岁贡生,清朝嘉庆年间御医。他擅长吟诗撰文,20岁通晓医典,有著作《医话》传世。传说他曾经“插锥为记”苦读医书,不管白天多忙,每到晚上一定要在油灯下将锥针插透的那些书页读完才罢。有一次,他在去仁和圩的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发现路旁的点滴鲜血,他当即要求打开棺木,竟然将难产而死的那名妇女救活。因为李承纲精通医术,医名远扬,被清朝皇家聘为御医,嘉庆朝廷赐金爪、铖斧、肃静、回避等仪具给他。后来李承纲回乡归隐,仍以行医为业,为百姓解除疾苦,深受民众爱戴,被称为再世的李时珍。

(四)李韫珩“淞沪会战”解危困

李韫珩,又名李有环,字抱冰,出生在礼仕湾坝子头村,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是知名的湘籍抗日将领。李韫珩幼年丧父,家道清贫。因为秉性聪慧,含辛茹苦的母亲送他去读私塾。长成后,矢志报国的他投考保定陆军学校速成班。由于李韫珩性格诚恳,务求实际,毕业成绩优异,于是被保定军校留校任教。后来,他在湖南参加北伐战争,常以迂回战术取胜,创造过黄土岭之役的辉煌战例。193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抗日战争爆发后,李韫珩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奉上级之命将被日寇包围的邻翼守军解救出来。1938年4月,李韫珩被任命为江防马当区指挥官,驻防彭湖、马当及东流一线。由于遭日本海陆空重兵攻击,李韫珩部队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加上增援部队延误时机,在无法反击敌机、敌舰的情况下,马当遂告失守。战后,李韫珩遭蒋介石冷遇,只得退役回乡,十年后终老于零陵。

(参考“湖南古村镇古民居网”等资料,2019年9月6日修改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