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友忠||山村“夜明珠”……
山村“夜明珠”
欧阳友忠
每当夜幕降临,宁远县城九嶷大道,百余盏华灯齐放光芒,宛如流彩星河,看到眼前的一切,我的思绪不禁回到四十年前的家乡。
宁远夜景
我的家乡在宁远县中和镇茶子元村,是九疑山下、泠江河畔的一个贫困山村。大集体时代,乡亲们生活十分困难,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也填不饱肚子,日常生活必备品也没有保障,就说照明吧,用的是火把、松油灯、桐油灯。七十年代初期,乡亲们开始点煤油灯照明,那时候,煤油又叫洋油,是进口之物,稀罕之物,凭票供应,购买煤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排上整整一个上午的队,还不一定能买到煤油,因此,乡亲们非常节约,掐算着使用煤油,灯不亮了,就用小木棍拔一下灯蕊。“要是能用上电就好了。”乡亲们发出这样的感慨。用电,成了乡亲们祖祖辈辈的奢望。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山村,八十年代初期,村里克服困难,积极向电力部门争取,发动农民集资架电,尽管电线拉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但总算第一次用上了电。通电那天,乡亲欢呼雀跃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由于管理不善,电的损耗大,致使电价直线上升,每度电格格高达2元。为了节约费用,村民们多用低瓦灯炮,更不用说舍得装路灯,买电炊具。由于电是由附近的风仙桥水库发电供给,停电是常有的事。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家乡列入了农网改造行业,并入了湘南大电网,还聘请专门的电管员管理电,过去那蜘蛛网般随意乱扯乱拉的电线变得整齐划一,家家户户都统一安上了电表,村民用电都到了规范化管理,电价也由原来的2元多钱度降到了0.70元每度,而且,停电的现象也很少发生了。农民富裕了,毫不吝惜电费,家用电器也逐渐进入百姓家庭。
我去年回家过年,发现大部分村民都用上了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消毒柜、微波炉、VCD等电器。大伯家还用上电火锅,吃着刚从电火锅内的出来的热腾腾的菜,大家都说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更为可喜的是,连村里的每条胡同都装上了路灯,村中央的广场上还装上了2000瓦的高杆灯,入夜,村民们围在高杆灯下,尽情享受,或谈笑、或下棋、或唱歌、或跳舞,老少皆乐、怡然自得,呈现出一幅和谐的场面。远远望去,高杆灯发出耀眼的光芒,刺破长空,犹如一颗“夜明珠”,照亮了山村,也照亮了群众美好的生活。
中和镇茶子元村广场
可以想象,在全国,像我的家乡这样的小山村肯定还有千千万万。如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脱贫致辞富奔小康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用电方便了,短短的几十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正像是一盏盏引领农民致富,光芒四射的“夜明珠”吗?
作者简历:欧阳友忠,男,1970年出生,1989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宁远县教育系统、史志办、县委宣传部、县委外宣办任职。现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新闻宣传和理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