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案例 | ③深度教研机制,他们这样构建!
诸城市教体局
构建深度教研机制
促进教师发展的路径选择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需要持续推进和系统推进的话题。近六年来,诸城市先后招聘了3315名青年教师,为解决新进青年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规范性的问题,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探索与研究,积极构建深度教研机制,建立包容、赋能、共创的专业成长文化,努力让每一位教师找到专业研究的价值、教书育人的乐趣。
01
立体化教研平台:
以专业设计铺好“最先一公里”
深化重点项目引领机制,努力打造教师成长的同频共振点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基本策略。2019年,我们贯彻落实潍坊市教科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实施方案》,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为区域核心研究项目,并进行了子项目的拆解,以发展需求为起点,以分类推进为重点,以协同育人为亮点,搭建立体化的教研平台,以专业设计铺好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先一公里”。
02
开放式成长路径:
以自主协同走好“中间每公里”
让教师的职业生活过得有意义,有获得感,关键是唤醒其主动发展的内驱力,而这种力量来自于卓越的成长文化。
一是系统化阅读,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创设各种阅读分享形式,促进教研员、校长、教师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我市一贯坚持的做法。教科院制定《关于加强阅读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设立“一道书屋”,以主题共读、按需自读、推荐阅读的方式,引领教研员做读书学习的典范。建立阅读资源推送机制,定期向学校和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推送专家讲座视频等多样化资源。同时,开展常态互动深度的阅读活动,不断提升阅读品质。全市开展“晒书单”活动,府前街小学组建教师读书会,明诚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教师专业化发展赠书仪式;大源学校入职仅4年的孙莎莎老师,在“新教育种子教师核心团队”中,坚持共读共写共分享,已积累随笔和反思30余万字。
二是主题式分享,丰富育人智慧。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科教研员为牵头人,组建学科教师发展共同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搭建区域展示分享的平台,引导学校积极参与、筹办各类别的教育教学会议,通过“教育叙事”“表彰推介”“项目展评”等活动,鼓励教师在横向上讲好课程、课堂、育人故事,纵向上讲好学校、级部、教研组的故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倒逼行动研究,在交流分享中推动行为改进。同时,各基层学校以教师兴趣爱好为基础,成立教师成长俱乐部,让教师在志同道合的群体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感受,让学习和研究更有深度、更有内涵。
03
多层次保障体系:
以机制创新抓好“最后一公里”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不断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机制,提升其普适性与科学性,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际的成长范式。
二是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体系,搭好“领奖台”,释放教学成果奖、龙城园丁奖等红利,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2019年,全市有1名校长入选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4名教师入选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1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主任,5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德育工作者,3名教师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
阿德勒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如果把教师专业成长看成一段教育生活的话,我们教科院和广大教师结伴而行,一起营造专业的氛围,体验研究的乐趣,感悟协作的力量,共同追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编辑:潍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