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才女李季兰:写了首24字经典情诗,最后6个字道破爱情真谛

不知您是否有听说过一首著名的唐代六言诗,名《八至》,诗的最后六个字堪称经典,道破了爱情真谛。而写下这首诗的,是一位名叫李冶的唐代风情道姑,大胆追爱无果,最后看破红尘,道出如此哲理。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大唐,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只要你有过人的才华,就能得到世人的钦佩,因此才会涌现出大量知名的诗坛大咖,就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不仅如此,大唐在诗文方面的开放规则对女性也是适用的,女子不必被束缚在家中相夫教子,即使读书写字也不会让人不屑。于是,就有了在诗文界享有盛誉的大唐'四大女诗人'——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和本篇的主角李冶。

李冶,字季兰,于开元十八年(730)出生乌程。李冶面容姣好,生得俊秀,是故乡知名的美人,但也因为这花容月貌,引来周围人的闲言碎语,私下里都嚼她未来会是祸国殃民之女流的舌根。但是李冶不理闲话,独做自己。大唐的民众都看重能作诗文的才子,当李冶的作诗才能逐渐显现的时候,流言蜚语不攻自破,那些曾吐槽过她的人反而成为了她的粉丝。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觉得李冶能因此拥有一个美好未来,其中就包括她的父亲。不能说李父不希望女儿幸福,而是女儿在6岁时吟唱的诗句令他感到了难以抑制的担忧。那年父女俩在自家院中赏刚刚开放的蔷薇花,李父心血来潮,要李冶即兴歌咏这些娇艳的蔷薇,而李冶也十分配合,张口便来:'经时未却,心绪乱纵横。'可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来的文字难免因为谐音而误了意思。李父将'架却'听成了'嫁却',以为女儿小小年纪便心思紊乱,长大后恐怕会因此成为失行妇人,即现在意义的'失足女子',大觉不可,便在五年后将李冶送到了玉真观中出家,当个小道姑。

世事难料,李冶的未来竟真的应验了李父的担忧。本该安分地在道观中修行的她,生性依旧浪漫,不但心中萌生了向往爱情的苗头,而且在漫长的孤单修行中越演越烈。没多久,她便看上了一个和尚,为了能引这个和尚重返俗尘,得到期待许久的爱情,李冶放下了女子的矜持,主动出击,很快便写了一首情诗,交到了和尚的手中。诗是如此写的: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诗文中尽显爱慕之意,李冶直接露骨地表达了希望和尚能收她一腔真心的感情。

可和尚出家的时间更长,早就修炼到了六根清净的境界,对于李冶的热情丝毫不为所动,但是为了打消她的痴迷,还是特意给她回了诗一首: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拒绝之意明显,李冶身为才女自然知晓。一次失败并没击垮李冶,她还是想要追求自己梦想中的美满爱情。

当时在文人墨客的圈子中,是十分热衷于以文会友,切磋学习的,听闻玉真观中李冶是不可多得的女诗人,便有大批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希望能一睹李冶的诗才和美貌。而李冶也先后爱上了这些人中的朱放、阎伯均、陆羽、刘长卿和房明府等人,并且在此期间写下了《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名篇,一扫古代女子的羞涩之态,坦然谈论男女社交,表达自己的热切感情,在当是和后来几千年里都实属罕见。但是这些男人对李冶大多不抱真情,只是一种玩玩的态度,所以最后,没有一人肯将她娶回家去,给予她真正的爱恋。

吃一堑长一智,李冶在爱情的路上磕绊甚多,终于在中年的时候,看破了爱情,心中郁愤,便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年的《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首诗之所以被传唱到现在,不仅因为哲理性强,更因为它最后的六个字。

李冶运用辩证法写下《八至》的前两句,说不论从地球上的哪一点出发,一直朝东西某个方向向前行进,走过一圈后,终究会回到原点,那么东西之间,既是远的也是近的。同理,那么能够倒映日月星辰的清澈溪水,它的深浅也是变得难以界定。而后一句中则指日和月都高悬天空,不论身在何方都可以见到,但是却是难以触碰到的。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则便意指即使能携手共白头的夫妻,中途也是有可能会因为变心而分道扬镳的,所以感情的亲疏也不过是一念之间罢了,天长地久是难以拥有的。

唉,只叹那伤心至极若李冶,道她是风情道姑,阅男无数,却从没有哪个男人愿意开放心房,纳她入内。一生痴情苦苦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爱',只身踏入红尘而难自拔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