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男子弃车跳桥身亡,读懂留言里“新中年”的共鸣

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罗列出一大堆伤心往事,“很多人不会在意也不会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放下心中的执念,坦然面对并不完美且充满变数的生活?

12月23日,在长沙市湘府路大桥上,一辆车的行车记录仪拍到:有人在桥上弃车后,翻越护栏跳进了湘江。经过一系列搜救,该男子被打捞上岸,但已没有生命体征,他的生命定格在31岁。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男子的妻子表示,前不久夫妻俩才买完房,丈夫平时性格比较乐观,事发前刚送了自己上班,并无异常举动。在此之前,丈夫曾在工作中和领导发生不快,单位领导当着很多同事的面训斥丈夫。她认为,丈夫是因为一时想不开才做出此举。

悲剧的发生只在一瞬间,激起的舆论涟漪却在不断扩散。无论这个去意已决的男人刚刚经历了什么,他毫不犹豫纵身一跃的身影,引起了很多“新中年”的共鸣。“男人的苦很多人不会在意也不会理解”,这是一名网友的留言,也是不少网友的心声。沉重的新闻后面,网友留言默默排起了长队,各种第一人称的叙述都在表达着同一个主题:生活不易,做人真难。

虽然不少人以“新中年”的名义进行悼念,严格意义上说,这名自寻短见的男子并不属于统计学意义上的“中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15岁到34岁仍属于“青年”。“青年”与“中年”最大的差别或许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态,前者热情奔放、对未来充满无穷的憧憬,后者更含蓄内敛,更想把握当下拥有的一切。从这种意义上看,公众对“中年”的定义确实在呈现出一种“低龄化”趋势,这不仅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手捧枸杞保温杯,更体现在很多人畏惧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改变,甚至于“不敢面对明天的太阳”。

传统观念中的幸福,大多与稳定有关,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生活、稳定的收入、稳定的家庭……对于经历过动荡年代的父辈来说,“稳定”足以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一切想象。但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或许只有不稳定才是唯一“稳定”的。所谓“新中年”,从小到大接受和向往的都是“稳定”,生活却并非想象中那么波澜不惊,每一次起伏都波谲云诡,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数。如何面对这种变化,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挫折教育”的内容往往是缺席的。

一个人的不幸激起一群人的共鸣。有网友表示“有比我还难的吗?”他(她)或许想不到,在每个感慨“我太难了”的人心目中,自己都是最难的。因为别人经历的只是“故事”,任何不可预知的变故发生在自己身上,都是不折不扣的“事故”。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轻松,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罗列出一大堆伤心往事。“很多人不会在意也不会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放下心中的执念,坦然面对并不完美且充满变数的生活?

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生活充满变数,这也正是其充满神秘魅力的关键所在。在一个以变革为主题的时代,没有人能拒绝改变;面对漫漫人生路,没有人能预知未来。如果说有什么是稳定的,那一定是我们稳定的心。内心坚定平和,才能笑看风卷云舒,尽享百味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