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播剧的“宋风”潮看宋代器物审美

电视剧《清平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等开始兴起的“宋风”潮流,向观众们展示了淡泊优雅的宋代美学,在获得了一大批剧迷的同时,也引起观众们对宋代美学探寻的兴趣。宋风雅韵,诗意书香,下面让我们从宋代的各种生活器物中,探寻宋代工艺之美吧!

宋朝在生活方式上有一套完整的审美哲学,从瓷器、服饰、扇面、家具等生活用品的细节中,都能展现出优雅的艺术情趣。

瓷器

焚香、插画、点茶等这些宋朝文人生活离不开的雅事,都需要承载的器物——茶器、酒器、花器、香器,于是,它们的制作也都被赋予了“雅”的品格。

碧玉浮雕飞龙纹耳杯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现代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中,宋代窑址占了“大半江山”。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下彩绘都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时还创造了传说中的雨过天青色、蟹爪冰裂纹,梅瓶、玉壶春、斗笠盏、建盏等器物,成为后代瓷模仿的对象。

钧窑月白釉瓶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值得一提的是冰裂纹,原本是瓷器烧制中出现的缺陷,但是在宋人眼中却有一种十分难得的残缺美,同时,冰裂纹的存在还能给人以一种听觉的美感,似乎可以听到清脆的冰裂之声。由此,制瓷工匠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瓷器开裂的规律来制造冰裂纹。它们与温润的瓷釉搭配调和,相得益彰,给原本以单色为主的宋瓷平添了更为丰富的装饰。

黑釉剔花缸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家具

由于年代久远,宋朝的存世家具十分稀少,今天若想观赏品类丰富的宋式家具,只能从宋画入手,因为宋朝的画家重写实,所以画中的形态极具参考价值。

槐荫消夏图(局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根据有据可查的资料可见,宋代家具使用的材料有木、竹、藤、草、石等,并以木材为主,其种类繁多,多就地取材,其中有杨木、桐木、杉木、楸木、杏木、榆木、柏木、枣木、楠木、梓木等柴木,乌木、檀香木、花梨木(麝香木)等硬木。硬木的使用说明了宋代早期的家具制作工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北宋王诜《绣栊晓镜图》

古时床与榻的功能近似,都是可卧可坐的家具,不过床、榻是两种卧具类型,形制上并不相同,功能上也有微妙差异。宋代的床,主要是摆放在卧室供睡觉用的卧具,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而榻则是安放在书房、客厅的坐具,具有陈设的功能,更注意装饰与美观,当然也可用来躺卧、憩息。打个比方,宋榻有点像现代家具中的沙发,今人的客厅少不了一套沙发,宋人的客厅则少不了一张坐榻。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南宋《韩熙载夜宴图》的“听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床与榻。图中的床为帐床,三面有围子,铺有床单,帐帘卷起,露出一面围子与一角锦被。榻是黑漆的围子榻,围子绘有装饰画,上面坐着主人韩熙载与一位红衣客人。

《宋人十八学士图(二)》(局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之前,古人席地而坐,所以在《新唐书》中记载:“高尺有三寸,方八尺。”其特征是大而矮。到了宋代,不少案在高度上已和高脚桌并无太大区别。桌,宋人写成“卓”,含有“卓立不群”之意,可见桌的特点是高立。同时传统的案也逐渐向高的方向发展,案与桌的功能相近,但也有微妙的区别,一般来说,案越来越注重陈设功能,桌越来越注重实用功能。在普遍的语言习惯中,“案”更雅一些,而桌更“俗”一些,你可以将文人的工作说是“伏案”,却不能说成“伏桌”。

宋佚名《梧阴清暇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出现的餐桌是宋代最流行的细腿长桌;宋佚名《梧阴清暇图》的梧桐树下、大屏风前,放的是一张黑漆束腰书案,这是主人用来观书、写作的文化用具,旁边还有一张红漆花腿方桌,堆放著杂物。

《宋人十八学士图(一)》(局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椅,宋人一般写成“倚”,显示出椅可以倚靠的功能。除了靠背椅,宋人还给椅子装上扶手,变成扶手椅。总之,跟凳相比,椅更强调坐着的舒适感。宋代还有一种也很常见的墩形坐具,叫做“坐墩”,从形制上可以分为圆墩 、鼓墩、方墩。从造型看,比凳更为美观。《宋人十八学士图(一)》上就出现了一个鼓墩。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海报图

宋式家具,简约而不简陋,精致而不繁琐,演绎出最突出的三大特点:朴素的造型、干练的风骨、禅意的神韵,即便摆放到现代中式装修的家庭中,也符合当下审美。

现代仿宋家具 图片来自淘宝

服饰

宋代服饰

宋朝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服饰文化虽承袭唐朝,但风格却不再像唐朝一样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

三彩拱手文吏俑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彩拱手文吏俑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官吏的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便服等。便服主要是一种圆领宽袖或窄袖的衫袍,一般男子及官员都可穿着。隋唐时期的幞头,发展到宋代,已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上自皇帝,下至百官,除祭祀、隆重朝会需服冠冕之外,一般都戴幞头。

《春游晚归图》(局部)中幞头袍带的赴任官吏和短衣缚袴的随同差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时比较流行的褙子,因其舒适得体,简洁大方,深受宋人的喜爱。宋代的服装,虽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但贴身裁剪的衣裙衬托出曼妙的身材,彻底改变了唐代仕女以宽肥为美的风尚。

白釉瓷加彩女立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白釉加彩瓷女人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人的服饰其实特别具有现代感。宋代女性爱穿的百褶襦裙、宽松的宋裤,乍一看和近年流行的女装穿搭非常类似。翻翻宋朝历史上皇帝的画像,可以明显看到腰上的皮带,形制已经和现代的皮带极为相似。但在当时,真皮制作的皮带是奢侈品,只有身居高位的人才有资格用。

宋朝皇帝画像

扇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展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持扇的人物形象屡屡出现,他们手中拿的大抵是竹扇、纸扇一类。这样的材质称不上奢靡,似乎与时人连饮酒都要全套银器的性子不符,但贵在轻便、又有其他材质无可比拟的天然意趣。妇人的扇子则往往施加装饰,在绢面扇子上以逸笔勾画花草虫鸟,成为所谓“画扇”。

雕漆柄君玉团扇 南宋 现藏于镇江博物馆

剔犀漆柄团扇 南宋

在宋人精致的生活中,小扇早已不再只是作为纳凉使用的工具,扇子不只是简单的个体,扇柄、扇坠儿与扇面都值得去由专人雕琢。其中扇面的绘画更是被无数文人墨客、达官贵族津津乐道。大到山水风景,小至野草闲花,昆虫禽鱼,都运以精心,出以妙笔。

画家在命笔之时须考虑在特定空间范围中安排画面,精思巧构,展示技法。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剧照

在宋朝题材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出嫁的场景里新娘都会拿一把扇子遮住脸,设置这一细节的原因并不是导演心血来潮,而是因为拿扇子遮住脸是宋朝婚嫁习俗。这在宋时被称之为“却扇礼”,它的作用就类似红盖头,是给新娘用来遮羞的,同时也能起到祈福驱邪作用。

随着一系列宋朝题材电视剧的热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宋朝热”。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美学在很多方面也影响到今天人们的审美。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开始渴求一种优雅淡泊、熨帖人心的生活方式,而这些宋朝的热播剧,让千年后的我们感受到那淡而不浮的宋朝美学,向我们展现出那段历史里遗留下的气质神韵。通过不同载体展现出的这些中国优秀古典文化,正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回归大众视野,其中的美学内涵,更加彰显传统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主要参考文献

1.《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三联生活周刊

2.《宋代美学,从来不只是“极简”而已》,看理想

3.《掌中暗度故城风——宋人生活中的扇子 》

4.《清平乐其实是一部宋朝讲究的生活指南》御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