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教学手记——提升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自我研究

真正的应试者,不应该是做题的奴隶,而是解题的将军。这需要应试者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者。真正学习者,就是研究者。
老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研究文本阅读的科学方法、命题的基本规则、答题的规律等,总之,需要学习者自己开学习世界。
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该怎样阅读?各种资料铺天盖地,资料编写者费尽心机编出一套套策略、技巧、方法,可是,为什么许多同学看了这些资料仍然效果了了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些策略、技巧不是学生自己总结的,他们没有经历总结的过程,即使看了这些技巧也无法接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也就不会运用到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去。
因此,我主张,所有的策略、方法需要自己来总结归纳梳理,高三复习的结果是,形成一套自己的“命题、解题”的理论认识。
为此,我让学生在做了一定量的习题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研究结果。
请看查依帆同学的总结。
这个同学非常细致地把材料类型、考题特色、答题注意事项,一一列出,看去好像很琐碎,但在学习之初,这是十分必要的,思维的过程就是由复杂到简单。经过这样的梳理,她心中应该对论述类文本具备了初步的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她会更加自条理化,精炼化。
请看朱文韬同学的这个总结。
从这个图表上可以看出,他按照学习过程分成三个时段。每个时段的学习内容非常清晰,考试前的学习,梳理了论述类文本命题的基本规律;考试中,总结了做题的基本方法;考试后,提醒自己应该如何反思。如果深入的内部看,可以发现他的每一处总结,都是富有逻辑关联的完整结构。这说明,他确实是构建自己的学习世界。
再来看丁曦菡同学的总结。
她以纵向思维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方式,梳理总结了论述类文本的命题、解题的基本经验。这些问题可能在诸多资料上都出现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这些知识、技能转化成了个人的阅读、解题经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从茫然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的学习过程。当然,总结这张表,未必她就能百分之百地答对题,但至少,她确实拥有了真正的学习过程,也确实拥有了对论述文本的初步认识。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再来看看唐铁峰同学的“无”字秘诀。
短短的几行文字,还真是把应试的最佳境界给说清楚了,他至少讲清楚了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应试的关键在读进文本,二是应试的灵魂是变化,三是应试的境界是为未来学习。这是一个有气魄的学习,在这个“无字秘诀”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应试的高“境界”。
我们再来看施博文同学的“读字秘诀”图。
这个图还真是不容易看,可能一时还弄不清楚文本中的因素与题目中的有关因素是如何在相交点上相交碰撞的,但,我想,博文同学自己应该有十分清晰的认识,这些贮存在他心目中的认识就是对他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其他经验再多,对他来说,意义都不大。
例子不再举了,我们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这些同学确实是在思考研究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及命题、解题的个人认识。只要这些同学能持之以恒,按此路走下去,高考那些题还用害怕吗!
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