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撩完就跑,但我真的不渣
文:陆小瑾
来源:壹心理精选(ID:onexinli)
原文标题:撩完就跑,但我真的不渣 | 回避型依恋,以冷漠和疏远逃离爱情
前两天,我的一个闺蜜找我诉苦,说她最近交了一个大他3岁的男朋友,哪哪都好,就是时常让人捉摸不透。
比如闺蜜出去和朋友聚餐,本来出门前约好了回来的时间,但吃饭期间还是收到了男友的夺命连环call,催促她早点回去。结果等她提前结束回去见他了,他又表现得不咸不淡,不冷不热。
在她描述了一些类似的相处细节后,我告诉她:“你大概率是遇到‘回避型依恋’的伴侣了” 。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恋爱中 “不知该拿他怎么办”的“回避型依恋”。
01
我有一副盔甲,只用来保护自己
回避型依恋总喜欢把“隔离”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用“情感独立”来保护自己。
《在云端》的男主瑞恩,就是这样一个人。
年过40的他,因工作原因常年往返于世界各地,没有谈过一场正式恋爱,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甚至每年短暂和家人相处的日子,都让他感到格外“痛苦”。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亚历克斯,十分爱慕,并迅速地发展为一段稳定的性伴侣关系。
新来的实习生娜塔莉觉察到了这段关系的异样。
她质问瑞恩:“你不觉得,应该给她一个确立真正关系的机会吗?”
瑞恩回答:“等你成熟些,你对真正关系的理解会改变的。”
娜塔莉怒斥:“什么独处啊,旅行啊,你觉得那些很吸引人吗?这只是你自甘堕落的借口,你这样的生活方式,几乎不可能拥有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
的确,这么多年来,瑞恩一直用一种“情感独立”且“自立地近乎孤独”的生活方式,来作为自己的盔甲,抵抗所有稳定且深度的关系,也反过来维护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
因为任何关系,一旦和内心产生联结,对回避型依恋来说,都是一种枷锁和负担。
02
我想靠近你,然后离开你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恋爱多年我却一直恐婚,如果有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
黄执中在回答时,说到:"回避型人格,往往越喜欢一个人越不敢靠近"。
在建立亲密关系之前,靠近一个自己很爱但又不确定是否爱自己的人,经常会勾起我们童年深深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似乎把很多自我的生杀大权,都交给了对方。
而在建立亲密关系后,我们又会陷入一种“靠近后想离开,离开后想靠近”的恶性循环中。
从一开始,我们对感情就抱着保留的态度,不相信自己可以遇到一个完全包容自己、无条件爱自己的人。所以在恋爱前期,会不断地、敏感地去探测伴侣的行为:
他没有及时回我的消息,可能并没那么爱我吧;
他生日没有送我想要的礼物,是因为从来没有想要了解我吧;
他随时都有可能离开我,我也要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好显得自己没那么狼狈。
在这种疯狂的找茬模式下,大部分恋情都会陷入反复争吵的焦灼中。而回避型依恋的冷漠和逃避,则会让伴侣更加抓狂,最后演变成分手。
此时,因为分离焦虑,回避型恋人会暂时卸下防御的盔甲,直到重新获得伴侣的信任,然后在下一次怀疑和争吵时,再次慢慢穿上。由此反复,生生不息。
《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曾说过: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回避型人格,就这样通过自己的逃避,来提前拒绝被这个世界伤害的可能性,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03
再也不会被拒绝的感觉真好
为什么回避型人格,明明渴望着依恋,却常常做出疏离的举动?
心理学家鲍尔比把婴儿和养育者之间的“依恋”定义为:给婴儿提供安全和安慰的情感联系。
婴儿的很多能力甚至成年后的行为模式,都是从这个依恋关系中习得的。
相反,如果婴儿在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体验到的是淡漠和回避,那么他为了减轻联结的痛苦,会逐渐放弃这种尝试,最终发展成回避型人格。
之前,阿娇和前夫赖弘国参加真人秀,综艺镜头下的她,总会时不时露出“回避型依恋”特征。
无论是和赖弘国,还是和其他人在一起,阿娇总会习惯性地将双手交叉环绕胸前。
好像在告诉大家:这世界不安全,我要保护好自己。
这和她童年的经历分不开。
阿娇的母亲十八岁时就生下了她,而父亲则在她一岁时就去世了,母亲为了改嫁狠心将她丢给了亲戚。在本该得到爱和照顾的年纪,她承受了太多的冷漠和拒绝。
为了保护自己内心不那么痛苦,她慢慢生出了一道壳,隔绝痛苦,也隔绝了真实的情绪。
04
不抛弃,不放弃,重走一遍童年的脚本
回避型依恋在整个依恋类型中占比约20%左右。如果通过种种迹象探测,你发现自己喜提了一名回避型人格的恋人,那么该怎么办呢?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作者曾说过:“依恋类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选择的伴侣类型、经历的关系和重要的事件而改变”。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爱人和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可以修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多夸。
回避型依恋对于负面反馈会更加敏感,同时对于正向肯定的渴望远超一般人。所以,在平时的相处过程中应“见缝插针”地对其进行猛烈且真诚的夸奖(请注意不是胡吹)。
2、不跟ta一般见识。
纠结于伴侣的态度,会让我们也被卷入撕扯的漩涡中。试着理解并接受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会让我们在情绪上更加平和。
3、稳定的包容很重要。
回避型依恋最初总会不断试探,来探测伴侣忍耐的界限,直到确信这份关系和你的包容,不会因为他做任何事而改变,他才会从心底里信任这份关系。进而打破原有的依恋模式,进入良性且崭新的互动中。
4、主动是一种推动力。
回避型人格遇到矛盾时,往往习惯逃避和冷漠。千百句台词在他嘴边徘徊,却没有上场的机会。这时候的你,应尽可能鼓励伴侣去表达,或作出有利于推动关系的举动,成为他改变的动力。
武志红在《为何爱会伤人》中指出,无论是在恋爱关系还是婚姻中,如果不是对方有很糟糕的原则性问题,那么无论遇到什么矛盾,我们都应当给予对方包容,给予这份关系耐心,不要轻易逃走,而是在这份关系中好好修炼我们的心。
天作之合也许是天赐的礼物,但一起面对,共同克服,帮助伴侣面对回避背后的恐惧,也同样是一次特别的深度连接的机会。
如何摆脱过去的漩涡,在亲密关系中彼此滋养,是每个人都需要直面的课题。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