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这三个道理,心理学就能C位出道,不接受反驳
对一个热衷于推荐和分享的人来说,认定的好东西会迫不及待地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如果问我,让我从开始认识心理学到现在,知道了心理学的哪些奥秘?奥秘,那是科学家们该知道的事情,心理学不是挂在云端的东西,它本来就存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不信?请看完以下三条,一定推翻你对心理学的认知!
【第一】当初不懂事,信了星座的邪
每个人都渴望了解自己。
少时,和朋友们通过星座测试,想弄明白自己到底还蕴藏着什么不知道的奥秘。对星座测评结果深信不疑的我,仍记得那几行亮晶晶的评语:狮子座,表面看起来倔强,实则内在温顺,像一只大猫;对熟悉的朋友忠心耿耿,遇到感情会奋不顾身,为了朋友义不容辞,遇到背叛义无反顾。
同时,我的巨蟹座朋友相信自己是良妻贤母,金牛座朋友相信自己有横财命,双子座朋友觉得自己性格多变合情合理。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陶醉于各种固定角色的猜想中,并不知觉地进行确认。
直到看到这样一段话:有人通过做了一个实验,给150个人发出星座性格分析,其中130个人非常满意,觉得说的就是他们自己,而实际上每个人的星座分析都是一模一样的。
130个人对一模一样的答案深信不疑,这比例相当高,后来实验者指出,人们只喜欢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部分。一个人越是怀疑自己,就难以了解自己,所以把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泛泛之说看成是真正的自己。
大家或许因此明白:生肖,星座之所以经久不衰,让人们趋之若鹜,原因在于大家真的很想通过某些方式了解自己,不管找人算命,还是看星座分析,都是对自己内部深层挖掘的体现,而这些理论之所以得到大家认可,根源在于大概率的笼统分析虽然没有太多针对性,但也没有太大的失误,大家或多或少都可以从这些共性的描述中找到共通点,从而想象出对自己的联系,这时,占卜师只要对人们进行策略性地揣测,引导你说出更多的真相,你们之间的互动就会变得很有说服力。
【第二】在教育态度中,最说不得这四个字
在教育问题上,避免要说的这四个字不是对孩子说“你太笨了!”也不是说“你没礼貌!”而是“以后再说!”
自信的父母认为先赚钱给孩子,先帮孩子买学区房,先帮孩子树立在学校的经济地位,这样会免去孩子求学路上的后顾之忧。而在面对孩子的沟通交流采取选择性忽视态度,当父母认为来日方长,从长计议的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危机就开始逐渐显现。
在家庭全局的角度看,大部分人觉得把大量时间投入事业,赚到很多钱,是对孩子最好的优待。但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是父母和孩子的即时沟通,他们给出的建议是:孩子找你问问题时,不要忽略,如果不懂得这个问题,应该做出明确的表态,而非逃避,害怕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父母们,千万别把自己当神,把自己当神孩子就会远离你。
面对和孩子因为各种疑惑找自己帮忙的时候,比如“爸爸,我从哪里来这类。”有意无意地忽视背后暴露出一个父母重大动机。那就是想当然认为孩子在建立完整人格以后,才能实现和父母平等沟通。
很多父母感叹孩子是在青春期离自己远去,这的确遵循着一定的成长规律,但更多是父母自己把孩子推远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就巴望着孩子在长大后向自己靠近,这有点痴心妄想。
习惯的延续性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适用,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是帮助孩子始终保留沟通能力的必要手段,孩子慢慢长大,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沟通的能力会随着问题聚集而退化,对那些没有在一开始采取积极方式的父母来说,这种退化的表现更加显而易见。这样直接产生的负面结果就是:孩子将消极应对的方式复制到社会交往中,长大后,和伴侣生活,和同事沟通,当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有可能选择逃避。所以他们在那些一早就懂得积极沟通的同伴前,也需要重新开始摸索交往之道。不得不说,这样真的很耗费精力和时间。
在此,并不是鼓励父母主动干涉孩子的选择,而是在孩子需要沟通的时候,不要忽略他们,久而久之,沟通的良性循环就会变成一种固化的模式给孩子的一生带来积极影响。
【第三】冷战的真的很冷吗?不,它很热。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习惯用一种“迂回”的方式默默抗争的人,有时,他们会摆脸色,故意忘记某件事,故意拖拉,用敷衍的方式来和你打交道,自己有何不满从不明示。在云里雾里中,你所感受到的隐性攻击可能来自一个有“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人。
如何判断人格障碍?《无处不在的人格》序言中如此描述:并不是所有异常的表现都可以称之为人格障碍,只有在某些性格特点过于明显或过于固化、无法适应不同情况,并令当事人或他人(或两者)不堪忍受时,人格才会成为障碍。
被动攻击型人格通常会把顺从看做失败,尤其在面对权威人的命令时,他们会被动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挑衅,这也就是称之为“被动攻击型”人格的原因。
被动攻击型成为人格的例子其实不多,相信很少有人一直把这种行为当做情绪发泄的策略,而短暂的被动攻击性行为却很常见。比如,孩子受到家长批评后,会故意延长看电视的时间;妻子被丈夫责备后,会放弃做当天晚餐;工作中,员工受到上司支配后,会采取懈怠的工作态度等等。
经常性地采取被动攻击行为不利于关系发展,不利于工作晋升,更不利于个人发展。
当发现自己时不时存在这种行为的时候,该如何将这种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呢?
“被动”顾名思义,背后有一股推动力,这股推动力直接来源于别人的指派,命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处各种关系,难以避免地受到束缚,有时是规则的属性决定我们不得不如此,在个人理智的认识下,我们可以接受有限度的约束和羁绊。但有时,在我们看来,那些不合理的安排是人为的,当遇到不合理的命令,也不妨这样假设下,会不会是对方因为难以顾及全部细节而不自知地作出不合理的行为。
这样就可以大胆采取沟通的方式,和对方谈谈自己的想法,即使最后,对方无法通过调整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自己也能从这种积极沟通中获得情感释放的力量,之后再决定自己该如何面对。这样还可以避免自己心内的翻腾的情绪热浪破坏自己的专注。
我们如何对待身边被动攻击型的人?
有的人身居管理层,或管理一个部门,或者一家公司,必须在遵循规范的原则上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执行方案,此时会有人无所适从,表面上不说,背后却百般阻挠。
如此,该如何面对?
作为上司和管理者,可以主动找到当事者谈谈自己的观点,开诚布公地和对方说说自己这么做的理由和动机,如果有必要,表露自己的无奈。
作为家长,可以找孩子说说为人父母的心声,积极化解孩子心中的困惑和不解,避免他们通过不恰当的反抗和家庭形成新的矛盾。
以上三种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误区以及在一时间难以看清的迷惑行为,在此略作总结,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