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温莹莹:专业写作促进专业成长

专业写作促进专业成长 

中山市第一中学/温莹莹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颜莹老师认为要将对经验的反思结果通过写作这个载体进行固化和明晰,因此她提出“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写作”。然而,写作也有专业写作和随笔写作之分,随笔写作强调真实的记录,而不太注重理论依据,专业写作则需要有专业理论的支撑。当代德国教育家希尔伯特·迈尔认为,教学理论知识要高于教学行为能力,即理论知识可以促使教师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跳出来。因此,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其对经验的反思所外化的形式应推崇为专业化的写作成果,故“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专业写作”。

在以往的教学反思写作中,我只是将备课过程中重难点的突破,对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以及对授课现场的反馈进行复盘反思。不会聚焦,也没有理论,仅仅是一份“情感真挚,细节真实”的“流水账”。在阅读完《教育写作要义与指南》一书中“教学反思写作指引”的部分内容后,我对教学反思类论文写作产生了一些思考。在青年教师成长营中,郭老师就曾引导我们要学会聚焦式议课,结合一定的理论进行评课,写教学反思需要学理支撑。因此,选定教学反思的“点”后,我们就要针对选择的“点”进行解说,辅之以课堂教学的实录片段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有一定理论支撑的教学反思,才能称之为专业写作,它比起一般的叙述会更促进人的反思成长。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陈姗姗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在准备“不等式”习题讲评时产生的一系列思考,她希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有效提问可以达到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更能何以知其所以然。这便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的有效学习路径,也是教师们在教学前需要重点考量和分析的教学策略。姗姗老师带着这样的思考上课,课后把真实的课堂以实录的形式详细地记录下来,而后尝试聚焦并提炼观点,确定教学反思类论文框架为:把握提问的起点、把握提问的梯度、把握提问的时机、把握提问的密度。这四个策略又分别用一道习题进行阐述,阐述的内容便是前面所记录的实录,再加观点的分析提炼即可。姗姗老师在反思中有关注到习题课讲解的提问策略,令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语文讲评课,我的学生是否有跟随老师、跟随文本积极主动思考?我又有没有做到让学生在讲评课中获得“懂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能力呢?还是仅仅做到了讲解分析,最多就是到达题型方法的归纳,而没有真的带学生去挖掘这一方法归纳的路径,教学生“何以知其所以然”。我想这便是一个平时爱思考爱钻研的老师与我们的巨大差别,她能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将平常我们较容易忽视的课型进行课堂价值的开发,使课堂效率最大化。阅读完姗姗的分享及其教学反思论文的范文,感觉她便如张祖庆老师在《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写作高手》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姗姗老师正是在写她所做,做她所写;写她所想,想她所写;她写文章,文章写她。

我们写教学反思可以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之举或败笔之处,记录自己的教学机智,记录学生的见解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反思的素材,都可以是论文写作的起点。素材问题解决后,专业化写作的重头戏便是“专业”二字在论文中的体现了。远离了高校的理论课堂,一线教师还能够汲取专业理论知识的渠道唯有通过专业阅读了。当输入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才能在需要理论支撑时迅速从脑海中提取。因此,一位好的老师一定是坚持专业阅读,既了解前沿又深谙经典的人。要提高教学反思型论文的撰写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选择范文进行深入阅读,从框架结构、行文结构、学理支撑、格式排版等方面进行模仿,在与文献对话、与课堂对话、与自己对话中成长。

裴斯泰洛齐认为,我们并不是通过谈论别人的行为就学会了怎么办,而是要靠亲身实践才能学会;我们不能研究别人如何感受就学会自己感受,我们需要亲身体验。因此,我思故我在,我行故能达,努力做一位善于反思的实践型教师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