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小孩说《陋室铭》有错,父母也觉得在理,难道刘禹锡真错了?
很多有名人从小就被发现拥有超出常人的天赋,别人几岁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们几岁就已经开始写诗作文章,这些孩子在中国有一个统一的词汇叫作神童,而中国历史之中从古代到今天,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一点都不少。
比如东汉末年的才女蔡文姬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知道了音律之美,今天我们小学生课本之中所学的《咏鹅》是唐朝初年骆宾王7岁的时候写的。北宋时期的“方仲永”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靠写诗为父母赚钱了。这些历史之中鼎鼎大名的人物不是大器晚成就是少年天才。
在今天现代中国之中虽然说很少涌现古代那些几岁就能够写诗作文的天才儿童,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学教育的缺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在其他方面中国少年儿童的天才还是有很多的,比如一些少年天才会由国家专门选拔进入到少年班之中,成为未来祖国尖端领域的顶梁柱。
在平民社会之中,如今的社会发展飞速,各种信息让人目不暇接,教育资源优厚,有的孩子还在母亲的肚子之中就已经开始了良好的教育,出生之后更是不得了,从识字开始爆发出不同寻常的文学天赋,而今天分享的就是质疑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的13岁少年。
质疑《陋室铭》的小孩
质疑《陋室铭》的这个小孩姓张,他来自于南京的一所小学,按道理来说13岁的年纪应该是读初中离开才对,可是他却还是在读小学这就让人有一点疑惑了,不过他的父母和一些知情人士也并没有说明其中的缘故,可能其中是有着一些难言之隐吧!毕竟这个小孩的聪慧都可以去挑出唐代刘禹锡作品之中的问题了,智力想必得极好的。
根据调查显示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十分优越,父母的教育程度很高,对他的期望也是很大,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注重国学传统这方面的教育了,为了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在毕业多年之后陪着孩子一起学习,这种耐心与刻苦造就了这样一位小天才。
刘禹锡的《陋室铭》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学之中的代表作品,是每一位学生都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有些学生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自主学习了,这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可是南京的这位张姓小朋友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别的学生都是按部就班的去看翻译,去背诵原文,他却破天荒的对这篇课文提出了质疑的声音。
要去了解这位同学质疑的地方,我们首先去回顾一下原文就知道刘禹锡的这篇文章简单易懂,没有古文深奥复杂的特点,一边为我们描绘了魅力十足,清幽淡雅的自然美景,一边的娓娓道来自己的志向所在,其中的意境和情调实在是妙不可言,即使流传到今天依旧是一篇为中国少年确立正确三观的好文,可为何会受到一个小学生的质疑呢?
刘禹锡《陋室铭》之中的错误
这篇文章之中的写作手法和错别字词语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小孩没有从中找出问题。他提出的问题是认为刘禹锡所写的“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是根部不存在或者说已经造成了前后矛盾。那个时候的他把这个问题告诉了自己的父母,他的父母用耐心的态度听孩子说完了自己的疑惑。
这个孩子的质疑是说根据中国历史之中的记载说孔子是公元前479年就已经去世了的人物,而文章之中的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人物,扬雄则是西汉末年的人物,扬雄比孔子晚几百年,诸葛亮比扬雄又晚生几百年,孔子是怎么去评价出生于自己之后数百年的人物的呢?
对于张小朋友的这个问题,父母专门的去查询了一下原文,发现刘禹锡《陋室铭》之中的确是写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在南阳地区的茅草屋和西蜀地区的扬子云居住的木屋子虽然都十分简陋,可孔子对此的评价是: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父母对于这个问题也表示无能为力,反而认为自己的孩子说的十分有道理。所以便将这个问题提到了专家那里进行咨询,结果这个消息被一些有心记者进行报道了,文学教授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孩子的兴趣不能打断,但这个孩子的质疑却是错误的,刘禹锡这里只是引用孔子的话来评价诸葛亮和扬子云。并不是春秋时代的孔子直接去评价诸葛亮和扬子云。
何陋之有?这首先是一个疑问句,据说是孔子自己亲自提出来的一个句子。原文是出孔子和其弟子颜回。世人都知道孔子弟子之中最为出色的有七十二人,而颜回就是孔子弟子七十二人之中最为喜欢的一个。孔子去颜回家中做客的时候看到颜回住草屋,拿着破瓢喝凉水。孔子就赞叹: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忍受不了的居住环境,颜回却能够住的坦然自若,并在这种环境下面安心学习,所以孔子再次感叹只要有心学习,与居住的环境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何陋之有的来历。
总结
《陋室铭》之中的何陋之有刘禹锡只是拿孔子赞美颜回的话来表达自己对于诸葛亮,扬子云这种简陋环境成就天下大才的向往之情,而不是说孔子直接用这句话评价诸葛亮,张小学生读书不认真没有看透这句话,不能够怪他,但他的父母自称接受高等教育却依旧不解,这就是大人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