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巡礼 | 华熙生物「吴越工作室」负责人吴越:做科研就是需要一些叛逆精神
【吴越】
他曾带领团队在皮肤检测领域建立了大量人体功效测试非标准方法,如皮肤表观生理学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从分子、蛋白、基因各角度上分析皮肤表象形成的原因,更好地用于评估产品的功效。
他曾带领团队发表相关专利共计47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成果总结成文发表,推动了行业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进步与发展。
吴越博士,华熙生物「吴越工作室」负责人,在器官组织重建领域深耕多年,做出多项创新型研究成果。
兴趣之光
照亮生物科学研发之路
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吴越总是会不厌其烦地用夹杂着专业术语的话来向人解释,是怎样的一个事物。
“全层皮肤模型呢,就是基于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技术和原理,通过细胞生物培养的方式,来生成一种高度模拟人体皮肤的组织模型,这种皮肤模型与正常人皮肤组织有相近的真皮及表皮结构,通常可以应用于皮肤屏障、伤口愈合等皮肤相关的基础研究,以及和化妆品相关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估。”
吴越还补充道,“培养皮肤模型全层是将猪胶原和正常人皮肤合成纤维细胞混合接种于培养皿,培养得到真皮层结构后,将第3至7代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又接种于真皮层表面,培养得到双层皮肤模型。这样的皮肤模型不仅可以作为中国化妆品研究的有利工具,也可以用来开发体外替代物和毒理学测试,应用非常的广泛。”
都说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被人们大大看好。当问到吴越是如何前瞻性地在大学选择学习生物学这个学科时,他回答说,“是兴趣。”
小时候的吴越就很喜欢观察各种动物生物,高中时期,他看了一部电影,叫《侏罗纪公园》,里面的各色恐龙大大激发了吴越对于生物基因的兴趣。于是报考大学的时候,他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生物学。吴越本科在华东理工大学学的是生物化工工程,学习生物发酵技术,毕业设计都是画发酵罐。
但他发现自己还是对生物转基因更感兴趣,于是在复旦大学硕博连读阶段,转换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师从曾任美国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系主任、终身教授,现任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许田,在发育生物学领域开启了长达5年多的深造。
“无叛逆 不科研”
我从小就叛逆,越是不让我干的事情,我就还越来劲,就越想干。家里人会觉得我的这种叛逆性格以后在社会上要吃亏。但是我后来发现,做科研还真就需要一股叛逆的精神,不能循规蹈矩,不然你就永远都做不成啥新的东西。
吴越的这种反叛性格,体现在工作里,就得回溯到他毕业后在欧莱雅做全层皮肤模型实验的时候。
那时候还是2010年左右,当时的欧莱雅已经有了很完备的皮肤模型制作技术和方法,但国内在这一块的技术研究还仍是空白。吴越便向领导提出想做基于中国人的皮肤细胞在体外重建3D全层皮肤模型的想法,这一想法虽然得到了当时中国区领导的支持,但在法国欧莱雅总部的人看来,这几乎是一项中国人不可能完成的项目,于是也没有太当回事儿,就只给吴越提供了几次非官方非正式的技术交流支持,任由吴越自己去摸索。
但吴越很快发现,按照欧莱雅法国总部的人给的皮肤培养体系,他根本做不出来皮肤模型。然后他查了很多文献,干脆就把原有的培养体系给改了,自己重新搭建了一个培养体系,还做得很不错。当然这个行为也触怒了欧莱雅法国总部,让他恢复到原来的培养体系。
实验过程中的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吴越看来,他现在在华熙生物所做的全层皮肤模型研发工作未来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方面是做原料及产品的功效研究,通过皮肤模型来测试各种如抗衰老,抗氧化,美白以及皮肤屏障增强等功效,还可以通过各种场景去模拟皮肤在不同场景下的应激反应。比如皮肤在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PM2.5超标的环境下,检测皮肤的受损状态,然后可以去针对性地寻找一些活性物来抵抗这种损伤。另一方面则是做安全性测试研究,测试一些产品在与身体皮肤接触上可能会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吴越表示,现在有些产品用完皮肤可能会有刺痛感,但利用常规的动物去做测试是测试不出来的,而皮肤模型可以感知到这些,通过皮肤模型的切片,去观察其中释放出来的皮肤炎症因子和炎症信号。
目前吴越在华熙生物,也在严格遵循欧盟的标准,去建立动物替代性体外安全检测方法。他提到,现在欧洲已经明确禁止采用动物去进行安全性测试,但是在国内还没有被禁止,大量的企业依然利用兔子和小白鼠去做功效和安全性检测。但吴越相信,在国内用其他方法去替代动物做测试也一定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在被问到做生物测试,研发皮肤模型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吴越回答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影响生物实验的因素太多了。一开始做的时候,没人指导,经常会出现做好了不知道为什么做好了,自己就会疑惑。
“这次做的皮肤怎么这么漂亮呢?”但突然下次就会出现做的一塌糊涂的情况,你也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整个实验周期也长,你的每一步操作过程都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但这种实验对于吴越来说,有一种未知的魔力和魅力,深深吸引着他。
但吴越始终觉得,虽然实验中会有各种随机的情况发生,但一定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回过头去思考复盘,找出各种会影响到皮肤模型质量的变量因素,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做出好的皮肤模型,什么样的情况不行,这样才能保证皮肤模型的研发稳定性。
因为皮肤模型承载着功效测试的使命,所以皮肤质量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测出来的功效数据才具有可信度。在实验初期,吴越会困惑一块皮肤是它本来就长成那样了,还是因为受到了某种活性物的影响才变成那样的,所以做实验之前的“筛库”就显得特别关键。这一点也跟生物发酵领域的“筛选菌种”是同样的实验逻辑。
吴越觉得,做出一块皮肤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证皮肤质量的稳定性。“前期所做的都是基础研究,后期都会慢慢转变为应用研究,需要去很好地控制产品的稳定性才行。所有的技术在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之后,都会回归到工艺控制上去。”
而对于自己的技术,吴越还是很有信心,经过这么多年的实验研究,吴越觉得自己已经把该踩的坑都踩的差不多了,遇到的问题也都纷纷找到了替代解决的办法。
说到应用,利用全层皮肤模型可以去做很多基础的研究,不仅可以应用在医疗领域,模拟皮肤疾病,去进行药物的“筛选”。在医美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大,比如在皮肤模型上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皮肤伤口愈合的速度,从而去筛选出能够加速伤口愈合的药物和原料成分。
与华熙生物
“不谋而合”的缘分
而在来华熙生物之后,吴越也对华熙生物的全产业链平台实力赞叹有加,他觉得目前很少有企业能够有实力同时覆盖原料端、研发端以及终端产品,通过深耕透明质酸这一个物质,同时开拓原料、医药器械、医美、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等多个业务。他所研发的全层皮肤模型就是为了这些业务而存在的,庞大的业务线让全层皮肤模型仅仅在华熙生物内部就有了很多的应用价值。
“希望两年以后,我做的皮肤模型能够批量生产,既能够满足华熙生物内部的检测需求又能够面向社会,为外部提供检测服务。”吴越在谈起自己在华熙生物的工作规划时畅想着。
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都当作“同位素实验”去做
虽然是工作习惯,但这些特质在吴越求学时期就早已形成。吴越提到他在上学的时候,要做同位素实验(同位素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做这个实验有几个特征,一是因为它有放射性,没有人愿意教你,只能自己去摸索;二是为了少被辐射,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肯定是希望越快越好,在实验室里呆的时间越长就越完蛋;三是如果实验没做好,就又得重新做一遍,等于又被辐射一遍。所以在做实验之前,大家都会进到实验室尽头的小黑屋去把准备工作做好,比如确认物品的摆放位置,背熟操作流程及实验细节等等,然后做实验的时候,争取一次做成,不耽搁时间。
经历过这个过程,吴越就觉得,如果大家在工作中,能把每件事都当作是“同位素实验”去做的话,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在提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团队成员时,吴越则表示,会去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去教团队成员做事的方法,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然后也会去观察他们各自的特性,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干涉,希望他们能有很强的自主探索意识,我也会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们成长。这就是我带领团队的风格吧。”吴越认真地说到。
在问及吴越除了研究皮肤模型,未来还希望做哪些研究时,吴越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用缓慢而又肯定的语调回答说,“器官组织重建这门学科我现在只探索了冰山一角,这里面还有很多未知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等待着我去挖掘,未来我想去探索延伸到身体各个部分的模型重建,比如探索角膜模型,去寻找眼睛相关的替代品,去做更多基于人的身体器官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我觉得这是有意义的事情。”
华熙生物20周年巡礼更多“好看”内容!
郭学平
栾贻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