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邹平八景之印台山

“邹平八景之一”的印台山,是离我家最近的山。此山既有秀美的自然景色,又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蕴,是寻古探幽的好地方。

每逢晴天丽日,伫立黛溪湖边远望印台山,湖光山色,丽景满目,尤其是山顶酷似印把子的巨石,令人心向往之。清代邹平山水画家王兆曾,在他的《梁邹诸景图》之《印台无影》图上题曰:“日出树阴夏木荣,岚头占得印台名。总教有柄谁能握,自是无文用不成。晨刻东西分左右,午时前后并辉明。阔平堪比钟山石,百人可坐望蓬瀛。”此诗写出了印台山顶巨石之特点,山顶平阔可容纳百人。“好山家门前”,假日里游山赏景,放牧心灵,是不可缺的享受。

暑假里的一天,多云天气,我们决定去登印台山。出邹平县城往西南,过郎君、抱印两村,约八里路就到了,停车之际,在山脚下遇到一位牧羊老汉,聊起印台山的来历,他挥了挥手中的鞭子,兴致勃勃地讲了一段传说:很久以前发生地震,一块玉玺状的巨石坠落山脚,每至夜间闪闪发光,搅得方圆数十里百姓不得安宁。后来曹家庄一青年外出学艺归来,听说此事后,第二天清早,他一口气把巨石抱到了山顶。从此这一带恢复了往日的安静,但年轻人却耗尽了元气,几天后便病逝了。为了纪念这位青年,曹家庄改为抱印村。牧羊人说,这传说比他的祖爷爷还要老。

而史料记载,大约1.45亿年前,火山爆发,华夏大地上发生了那场空前绝后的燕山造山运动,在邹平火山岩盆地南侧出现了一列东南西北走向、美丽绝伦的弧形山脉,诸峰罗列,绵亘四邑,山顶常有白云缭绕,犹如仙境,取名“长白山脉”。嘉庆《长山县志》,道光《邹平县志》对此均有记载。长白山脉包括三个山群:白云山群,摩诃山群,会仙山群。

印台山在会仙山群,又名锻砧峰,山势奇特,山顶巨石拔出,高约二十米,周可百米,形似铁砧,又如一枚巨大的印玺。明朝隐居山下的张实居在《长白竹枝词》中这样写到:“峰头一石似飞来,峭壁千寻古印台。记得戊寅壬午岁,两番攻打不曾开。”印台山虽不甚高大,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据说张实居的祖父和父亲在明末邹平保卫战中,两次击败了清兵的进攻。邹平本土著名书法家郭连贻先生,也写有一诗《锻砧峰》:“草树烟花锻砧峰,村歌暮唱太平风。遥想壬午刀兵日,此地曾流战血红。”自古至今,印台山吸引了无数文人探幽访古,赏景歌咏,留下无数诗篇。

告别牧羊人,抬头仰望那枚大印,我自言自语:“印台,印台,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啊!”女儿却说:“也许是玉皇大帝的玉印成了精,趁玉帝小睡,溜到人间做了妖,被观音菩萨点化,现了原形,再也回不去,就留在这里了呢。”我们说笑着开始登山。

沿着印台山庄后边的石阶路往上登,几十米后便没有了路,爬山的人只好把山水冲刷出的石头当了路。我们踩着这些大石头,拽着山石旁的灌木向上攀登,脚下有无数滚圆的小石子,不小心踩上就有滑倒的危险。有的地方真得手脚并用,名副其实的爬山。越往上越陡,不一会儿,我们已气喘吁吁,汗水涔涔。好在山不高,约半小时后,爬过最陡的一段,就看到了印台顶东边小山头上的三个蘑菇亭儿,远望像雨后山上长出了蕈子。我们爬上去在蘑菇亭下稍作休息,缕缕山风,凉爽宜人。西边约五十米处印把子就在眼前,我们继续西行,到了巨印脚下,抬头望,巨印四周陡峭如削。

走近那枚“大印”,我绕到“大印”南面,想寻路登顶,印石南面一半虚空,似乎推一把就可滚落山下,可它竟然在这里矗立了上亿年,无人撼动。在邹平,有“有游印台而不登顶,不为游”之说。而登印台之顶,也不是易事。四壁陡立,无物可援,只有印石东北面有一裂隙,直通印顶。攀着缝中参差的石头,小心翼翼可攀援而上至印顶。缝隙中有一野枣树,不知树龄,青枣粒粒如黄豆大小。石头缝中无土,枣树根扎在岩石上。也许是风,也许是鸟,把它种在这里,它来自偶然,却顽强地活了下来,活出一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雨雪浇水,山石施肥,日月布泽精华,它能得到的也就这些,却活得踏实而坦然,开花,结枣,寒来暑往,年年送走四季时光,超然的姿态令人深思。正想着,一缕清风吹过,传来荆花特有的香味,漫山的小紫花兀自开得灿烂,花间传来蜜蜂嘤嘤嗡嗡的浅吟低唱。

山上起了淡淡的雾气,空中云彩在聚集,太阳时隐时现。西望,会仙诸峰,青山隐隐,不知其深;东望,于兹、印台两山遥遥相对,两山之间一条弯弯曲曲、明如玻璃的带子是黛溪河,一汪湖水,是于印湖,湖水四周田园织锦,平畴沃野,绿树掩映中的村庄红瓦白墙、星罗棋布。雾气渐浓,向东远望,邹平城南新区的高楼大厦立于浩渺烟波中,如天庭中的楼宇,虚无缥缈。顿悟王兆曾诗“百人可坐望蓬瀛”之“望”的深远意境,更体会到张实居写景佳句“西来岳色孤烟秀,东望沧溟一勺流”的美妙。

立高山之巅,觉人之渺小。静观雾岚升起,坐享清风徐来,看秀柯葱郁,蜂飞蝶舞。让人忘却生活中的一切蝇营狗苟。这山,这景,这风,有荡涤心灵的功效和妙处。雾越来越浓,山下远处的一切景物都渐渐隐入雾中,西望老人峰,已看不清面目了。我站起身,伸出手想牵住一缕流动的雾气,它却调皮地随着风飘到了别处,这儿一团,那儿一团。雾,给印台山披上了面纱,山石秀柯,风姿绰约,美不胜收。

风起,渐大,欲雨。我们急匆匆下山,十几分钟后,未至山脚,竟然云开雾散,太阳露出了脸,回望,印台顶又恢复了它明朗的容颜。山岚雾气,变幻莫测,难以琢磨。静心一想,岂止山雾,世态万物,瞬息万变,白云苍狗,不也如此吗?

世事变迁,印台虽无语,却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古今多少文人隐士寄情山水,芒鞋竹杖,吟啸徐行,把足迹留在这里,印台山是知道的。古往今来,古老的印台山不增不损,风姿依旧,它似一位仁者,矗立于梁邹大地,随时张开热情而坦荡的怀抱,欢迎四方游客。喜欢行吟山水的朋友,来吧,当你身心俱疲时,暂且远离欲望和喧嚣,到山水间寻找一份安静和放松吧。“舞絮飞花千万点,黄鹂紫燕两三声”的春天,可来看山下杏花遍野;层林尽染的秋天,可“独上石梁东北望”,赏“漫天秋叶乱红飞”。别样的印台山,定会给你一段别样的春秋记忆,让你不虚此行。

作者:王慧玲,山东邹平人,教师,滨州市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

  • “宁武八景”之《一品支锅》

    "山'上'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借用毛主席<西江月-井冈山>词句 * "藏头诗" <一品支锅> 张湘晋 一从天上来 品座象神赅 ...

  • 观夜钓独归

    作者:贾磊 眉月斜倚印台中, 溪灯阑珊夜已冷. 多半钓翁无归意, 流萤提灯结伴行. "印台"指邹平市印台山.

  • 少音.忆鸣 / 篆刻“五磊灵山二十八景”组印及创作手记

    五磊寺是浙江佛教最早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据史料记载:三国赤乌元年,五百罗汉之一的天竺圣僧那罗延尊者在此结芦静修,为五磊寺开山之祖. 五磊寺,唐朝名为"灵山禅院",宋朝 ...

  • 西泠印社罗光磊先生组印《潇湘八景》

    潇湘八景,相传为潇湘一带的湖南八处佳胜.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所写<潇湘八景并序>是指湘江流域八景.最早对"潇湘八景"做专门记述的是宋人沈括(1031-1095),他在&l ...

  • 十二花田 || 郁李仁 || 印江县城风光八景

    小重山一组 作者 | 郁李仁  编辑 I 烟雨红尘 题记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属于贵州省铜仁市辖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北.铜仁市西部.梵净山西麓.是中国著名的"书法之乡".&qu ...

  • 容城八景(新·续八景)

    句邑古八景曰"容山八景":三茅秀色.九曲清流.崇明古塔.青元丹井.绛岭樵歌.秦淮渔唱.义台秋月.善桥夕照.古代八景大部分不复存焉,少数存者,也旧貌大变.笔者从现今句容地域遴选出新& ...

  • 【一起读帖】米芾的这幅《潇湘八景图序》才...

    [一起读帖] 米芾的这幅<潇湘八景图序>才算得上极品?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书体宋人第一,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

  • 永州古八景诗

    刊发日期:2021-05-06 语音阅读: ◇彭庵酩 蘋洲春涨 双流淡荡水烟融,洲在蓬壶玉镜中. 吾道南来人仰止,潇湘胜概古今同. 淡岩秋月 洞悬碧落隔尘埃,秋月无声自去来. 岩口停云苔径古,仙源紫气 ...

  • 邢州八景的来历你知道几个

    邢州八景--郡楼远眺 清风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共分三层.底层券下可通车:每二层中间为正厅,前后两门对开,在厅内西南角的墙壁上镶嵌着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夏.秋.冬三景山水图石刻三块.(春景遗失),另有清 ...

  • 姜立凭:呼兰八景(诗词作品)

    呼兰河 飞倦烟霞鸟入林,新楼岸北矗森森. 空随隈转千年月,远逐波流一寸阴. 覆雪长堤醒沉梦,思乡游子系归心. 闲翁倚石垂纶久,钓老风霜忆旧砧. 萧红故居 青砖墙外柳丝斜,异岁烟云阅物华. 稳坐人间只雕 ...

  • 宁夏银川:如果南塘秋色没有消失,那银川八景里怎么能少得了它呢

    <南塘舟䜩>-孟霦 画艇罗英彦,澄湖漾绿萍. 缓随波上鸟,数过柳旁亭. 远嶂晴云白,孤城(晚)树青. 歌残轩骑动,林外已疎星. 孟霦在暮春由(巡抚)都御史杨守礼组织的南塘诗会上,作了一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