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法治教学一体化课堂实施策略——以中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

胡莉英

江苏省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摘    要: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对中小学生开展系统而有效的法治教育,是实现全民守法的重要路径。然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实施学段分设,初中与小学的法治教学存在着教学不衔接、研究不深入的现象。因此,中小学法治课堂教学在问题创设上,要由表象逐渐走向深层,体验教学要由旁观走向体验,小组合作要由解疑走向质疑,生活案例要由感知走向反思,形成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实施方式,实现法治教育课程目标。

中小学法治教学的一体化是指在中小学法治教学中,各学段目标螺旋上升、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有机衔接、相互贯通,目的是体现和贯彻课程的连续性和整合性。当前,由于学段分设,初中和小学的法治教学仍存在着研训脱节、师资素养不均衡、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中小学法治教学课堂实施一体化旨在促进中小学法治教育由一般的普法向系统的学科教学转化,由传授法律知识向培育法治观念、法律意识转变,促进法治有理、道德有爱、育人有情的课程目标达成。

一、问题创设:由表象到深层

教师创设课堂教学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和最近发展区。例如,六年级学生刚开始系统接触法律时,对“宪法”“权利”“义务”等概念比较陌生,法治思辨能力薄弱;而八年级学生在思维和行为方面则具备一定的主动性、独立性,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所以,在六年级“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中,探讨“知晓法律”环节时,教师创设情境“父亲让上五年级的吕慧娴退学打工”时提问:“故事中吕慧娴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触犯了哪些法律”?在探讨“用好法律”环节时,教师创设情境:大学生吕慧娴在法律援助中心实习,她为几名前来请求法律援助的人提供建议。请求法律援助事项分别是:“张彤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王晓蒙和妈妈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没拴狗链的狗咬伤”“何洁上街购物,被人偷走了钱包”“刘文娟的叔叔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教师提问:假如你是吕慧娴,针对以上四个情境,你会运用法律知识分别提出什么建议?而在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学中,教师则展示真实案例:2018年3月1日凌晨,王某忽然接到了朋友的电话,朋友告诉她,李某在一个200多人的微信群里公布了她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隐私,并对她进行侮辱性的言语攻击。教师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三个思辨活动贯穿全课堂。思辨活动1:李某认为“说话是我的权利,你们谁也管不着”。公民行使权利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你如何看待李某的言论?思辨2:有人认为王某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她想怎么维权都可以,对此你怎么看?思辨活动3: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不要负法律责任呢?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六年级的法治教育多是从案例到问题,并且问题较为简单,一般只需要直接判断即可。“退学打工”的吕慧娴的受教育权受到了侵犯,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吕慧娴提供的法律援助建议依次为:“建议张彤的爸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申请劳动仲裁”“建议受害人及家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向狗的主人索赔”“建议受害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向公安局报案”“建议受害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四个情境是教材上的四幅图片,学生认真阅读加以思考即可回答。而初中的三个思辨问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思辨问题1旨在让学生明白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思辨问题2旨在让学生明白对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一味忍让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要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维权。思辨问题3旨在让学生明白网络上侮辱、诽谤与现实中的侮辱、诽谤都要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

二、体验教学:由旁观到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情境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加强体验,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亲身参与(参观、访问、调查、辩论等),将见闻性的(间接性)、自在性的经验,用亲身实践的方式验证,从经验中显示意义、体会情感。就小学生而言,独立处事的机会并不多,生活中与法律的显现接触也不多,对于课本上的法律常识往往比较陌生,法治意识淡薄。这就需要教师在法治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学会选择“好”的生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活动园》是主要栏目,活动体验是小学法治教育最常用的方式。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初中法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占据了较大版面,可见初中法治教学强调探究性活动。比如,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中,六年级上册第9课“依法维权”重在“求助、自救、搜集证据”。教学时,教师出示电视剧《破冰行动》,让学生观看三个镜头,镜头一:警察李飞和宋杨深入塔寨村当场抓住林胜文兄弟制毒贩毒,人赃俱获;镜头二:马云波局长与制毒贩毒头目林耀东通电话时进行手机录音,搜集证据;镜头三:在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大获全胜的第一时间,警察用照相机拍摄毒品和钞票,搜集证据。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懂得了:依法维权要靠证据,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等一切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同时教师组织学生现场体验:根据视频,选择一种你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取证,并友情提醒:取证时要注意合法性,引导学生做一名智勇双全的小小侦查员。在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学中,教师围绕王某和李某的案例,要求学生以角色模拟的方式,呈现依法维权的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首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然后在全班表演。比如“协商”,一个学生扮演王某,另一个学生扮演李某,双方商谈解决方案。学生在合作表演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从以上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都注重情境体验,小学可以通过观看电影片段或游戏等形式开展学习,初中可以通过角色模拟等方式完成体验学习。与小学教材上的《活动园》相比,初中教材或课堂活动有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自主创新。小学“做一名小小侦查员”活动,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取证的过程,其实是有先前的视频提示;而初中的角色扮演要求较高,要靠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追问中,逐渐弄清依法维权的途径。

三、小组合作:由解疑到质疑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凸显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合作对话的有效形式。例如,教学六年级“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在探讨“在法律范围内维护权利”时,教师出示教材上《活动园》的材料:广场舞的矛盾,让学生查找资料,小组内讨论交流,把自己想到的合适做法写出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首先安排好小组分工:小组长组织;计时员监控;记录员整理;发言人阐述。然后学生合作探讨问题。在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各小组成员有序分工。在倾听、讨论、争论、记录过程中,观点交锋,思维碰撞,解决广场舞矛盾的方案也水到渠成了。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在八年级“依法行使权利”教学中,教师也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王某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维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要求:根据小组分工,探讨可能的维权方式;推荐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并附简短的方法介绍;小组代表用角色模拟的方式上台分享维权方式。通过比较发现,初中学生探讨问题的热烈程度明显不如小学六年级学生,但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理性思考表现得较好,即明显地会选择合适的维权方式。

通过比较小学和初中的两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现,小学生更多的是就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初中生不仅要提出解决方案,还要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并要求学生用角色模拟的方式展示解决方案。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都强调解疑,初中在解疑之后更要质疑,即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四、生活案例:由感知到反思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这些理念和内容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蓝本”。生活与法治是一体的,生活是法治得以发展的土壤,离开了生活,法治教学就似“无土栽培”。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法治教育特点,用丰富的案例,营造生活气息,强化思想力量,培育法治意识,尽量让德育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把立德树人落在实处。

如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主持人有多个“提示”:一是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二是通过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学生在生活中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三是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在七年级下册“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早晨来上学,赶时间,过马路想闯红灯”“国庆长假在淘宝买了假冒商品,要求三倍赔偿”“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饭店不开发票”等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就在自己身边。然后,让学生知晓“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是一种误解,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认识法治助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通过采访的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及其作用,以故事的形式认识法律的重要性,从而让小学生懂得要知法守法。而初中不仅让学生感知生活离不开法律,更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规范作用及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在进行法治知识一体化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学生思想的“模糊处”“矛盾处”入手,打通连接现实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

(0)

相关推荐

  • 教学新秀“下水课件”(9):9.1生活需要法律

    课题: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对象:      七年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 任超磊单位:连云港市 ...

  • 融入生活元素 提高课堂效率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客观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显著的理论性特征,诸多理论性的教育内容都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才能被 ...

  • 央馆共同体(8):七下10.1:法律为我们护航(异步教研)

    设计者介绍:王其友,中学一级教师,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江苏省王常亮教研团队成员,连云港市(薛家平)乡村教师培育站成员,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学政治(王常亮)名师工作室成员,连云港市赣榆区教学基本功一等奖获得 ...

  • 【教育读书】教师教学互评的实施策略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师教学互评的实施策略     一,评价组织形式的选择     与其它评价相比,教师教学互评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评价双方关系,可以是教师间自愿 ...

  • 申报书范例┃模块课程视野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说明:申报书的核心内容是课题论证设计,因此,这里只呈现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其他基本信息省略.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模块: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g ...

  • 教师教学互评的实施策略(下)

    (三)评价标准的建立 在教育评价中,评价标准往往处于核心地位.教师教学互评的开展需要有适合的评价标准引导.教师互评的标准应当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为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最底线,必须要有一套满 ...

  • 教师教学互评的实施策略(上)

    (一)评价组织形式的选择 与其它评价相比,教师教学互评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评价双方关系,可以是教师间自愿结对开展评价,也可以是由学校规定或促成合作的评价.按参与评价的人数多少,有教师个体之间的互 ...

  •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让经典诵读进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意识与阅读观念,了解经典作品,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现阶段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增多,不少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没有探讨过诵读的意义,教师 ...

  •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摘要: 随着不断深化的素质教育改革,高中英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尤其是生活领域十分需要英语知识的运用,这也是对高中英语所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即将生活化这一理念加入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基于此,首先 ...

  • 实用!课堂教学常规22条策略,保证学生能听懂学会(教师必读)

    导读 作为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把自己提炼总结及借鉴的,能保证大面积学生课堂上能听懂学会的22条教学策略,与新教师分享. 01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课件操作烂熟于心,课堂自己关注点.重心已不是教案预设 ...

  • 地理教学中材料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周雪忠 地理教学中材料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问题情景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蕴含丰富地理信息的材料,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进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由于教师提 ...

  • 课堂教学常规22条策略,保证学生听懂学会

    老师而言,课堂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请看专家推荐的22条课堂教学常规,实用,易学! 1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课件操作烂熟于心,课堂自己关注点.重心已不是教案预设,而是课堂秩序.动态生成.否则只顾内容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