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长阳汉墓发掘简报

长阳汉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东北部,距长阳镇2.5 公里,西为京石高速公路(图一)。2011 年6 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房山区分中心住宅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的3 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M1 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西邻M2。南北向,方向178°,开口于④层下。墓口距地表深5.5 米,墓底至墓口深1.18 米。平面呈刀把形,为竖穴土圹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通长5.7 米(图二)。

图二 M1 平、剖面图
1.铜钱 2、3. 陶甑 4、5. 陶鸡 6. 陶奁 7. 陶猪 8. 陶猪圈

墓道:位于墓门南部。平面近长方形, 南北长2.64 米, 东西宽0.87 ~ 0.92 米。底呈缓坡状,深0.8 ~ 1.06 米。内填花土,土质稍硬。
    墓门:位于墓道北部,与墓室相连。顶部残,东西仅残存两层壁砖。门宽1.1 米, 进深0.28 米,残高1 米。用青砖一顺一丁砌制而成。用砖规格0.28×0.14×0.05 米。墓门外侧封门砖用整砖和残砖呈横'人'字形封堵,残存封门砖7 层,高0.96 米。
    墓室:位于墓门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 米,东西宽2.74 米。券顶被破坏,仅残存四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残高1.06 ~ 1.12 米。
    墓底用青砖二平二丁平铺。未发现骨架及葬具。用砖规格0.28×0.14×0.05 米、0.26×0.12×0.05 米。随葬陶甑2 件、陶鸡2 件、陶奁1 件、陶猪圈1 件、陶猪1 件、铜钱5 枚。
    M2 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东邻M1。南北向,方向183°,开口于④层下。墓口距地表深5.5 米,墓底至墓口深0.84 米。平面近似刀把形,为竖穴土圹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双后室五部分组成,通长8.16 米(图三)。

图三 M2 平、剖面图
1.铜钱

墓道:位于墓门南部。平面近长方形, 南北长2.54 米, 东西宽0.84 ~ 0.93 米。底呈斜坡状, 坡长0.65 米, 深0 ~ 0.84 米。内填花土,土质稍硬。
    墓门:位于墓道北部。券顶被破坏, 门宽0.86米, 进深0.28 米, 残高0.84 米。两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封门用青、红砖残块混合呈'人'字形砌制,高0.85米。
    前室:位于墓门北部,与双后室相连。平面近正方形, 南北长2.16米, 东西宽2.16 米。四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 残高0.6 ~ 0.84 米。未发现葬具,骨架仅残存部分下肢骨。底部用青砖二平二丁平铺。内填花土,土质松软。
    东后室:位于前室的东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68 米,东西宽0.82 米。四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残高0.2 ~ 0.72 米。底部用青砖残块错缝平铺。墓室前端甬道门东西宽0.5 米,进深0.8 米,顶部被破坏。西壁中部未砌砖,东壁与墓室东壁砌砖方法相同,残高0.65米。未发现葬具及骨架。
西后室:位于前室西北部,与东后室间距为0.25 ~ 0.33 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8 米,东西宽1.02 米。四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残高0.42 ~ 0.82 米。底部用青砖残块错缝平铺。墓室前端甬道门东西宽0.82 米,进深0.9米,顶部被破坏,东壁中部砌砖方法与墓室东壁砌砖方法相同,西壁与墓室西壁砌砖方法相同,残高0.44 ~ 0.58 米。用砖规格0.28×0.14×0.05 米。随葬铜钱10 枚。
    M3 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东邻M2。南北向,方向173°,开口于④层下。墓口距地表深5.5 米,墓底至墓口深1.3 米。平面呈刀把形,为竖穴土圹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通长6.1 米(图四)。

图四 M3 平、剖面图
1.铜钱 2. 铜环 3. 陶盘

墓道:位于墓门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56 米,东西宽0.7 ~ 0.75 米。底呈斜坡状,坡长2.1 米,深0 ~ 1.3 米。内填花土,土质稍硬。
    墓门:位于墓道北部,北与墓室相连。券顶被破坏,门东西宽1.1 米,进深0.28 米,残高0.94 米。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封门砖墙用红砖内、外双层平砌而成,内层封门砖墙残高0.22 米,外层封门砖墙残高0.38 米。
    墓室:位于墓门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02 米,东西宽1.4 米。券顶被破坏,仅残存四壁,用青砖二顺一丁、一顺一丁砌制而成。残高0.94 ~ 1.3 米。墓室北部置一生土器物台,东西长0.34 米,南北宽0.4 米,高0.35 米。墓室内发现人骨架2 具,均头北足南;东侧骨架为仰身直肢,西侧骨架为侧身屈肢,背向东侧骨架。墓底用青砖残块无序错缝平铺。用砖规格0.28×0.14×0.05 米。随葬陶盘1 件、铜环10 枚、铜钱2 枚。
    二、随葬器物
    3座墓葬因破坏严重,出土器物较少,器类有陶器、铜器,共计19 件(所出铜钱按1 件计),分别介绍如下:
    1. 陶器 8 件,有奁、盘、甑、鸡、猪圈、猪。

图五 出土陶器
1. 陶奁(M1:6) 2. 陶盘(M3:3) 3、4. 陶甑(M1:2、M1:3) 5、6. 陶鸡(M1:4、M1:5)

奁 1 件。M1:6,泥质灰陶。直口,方唇,直壁,平底,象鼻状三足。外壁上下各饰一道凹弦纹。口径19.8、通高10.2 厘米(图五,1)。
    盘 1 件。M3:3,泥质红褐陶。敞口,平沿,圆唇,斜腹下部折收,平底。内壁及内底饰凸弦纹二道,通体留有轮旋痕。口径21.2、底径17.2、高3.8 厘米( 图五,2)。
    甑 2 件。泥质灰陶。侈口,宽平沿,尖圆唇,斜弧腹,小平底,底部有镂孔6 个。M1:2,口径7.2、底径2.5、高5.2 厘米(图五,3)。M1:3,口径7.2,底径2.4,高5.2厘米(图五,4)。
    鸡 2 件。泥质灰陶, 手模兼制。M1:4,面部模糊不清,短嘴高冠,竖高颈,尾上翘略残,体羽纹理不清,底座呈半圆形。腹部遗有二指压痕。残长11.5、通高10.8厘米(图五,5)。M1:5,面部模糊不清,尖嘴高冠,竖高颈,尾上翘,底座呈半圆形。长12.7、通高11 厘米(图五,6)。

图六 出土器物
1. 陶猪圈(M1:8) 2. 陶猪(M1:7) 3 ~ 5. 铜环(M3:2-1、M3:2-2、M3:2-3)

猪圈 1 件。M1:8,泥质灰陶。近圆形,方唇,直壁,平底,口沿上部一角置一长方形斗式漏食孔,一角以方形立柱支撑。口径20.8、底径21、通高8.2 厘米(图六,1)。
    猪 1 件。M1:7,泥质灰陶,手制。短嘴,张口,上唇翘起,小耳贴于颈部,眉目不清,鬃毛耸立,卷尾残,四肢粗短作站立状。通长9.5、高5.6 厘米(图六,2)。
    2. 铜器 10 件,均为铜环。
    铜环 10 件。圆形。标本M3:2-1,截面呈半球状,外部一周有圆形乳突。内径1.9、外径2.3 厘米(图六,3)。标本M3:2-2,截面呈椭圆形。内径1.9、外径2.1厘米(图六,4)。标本M3:2-3,截面呈椭圆形。内径1.6、外径1.9 厘米(图六,5)。
    3. 铜钱 17 枚,有五铢、大泉五十两种。

图七 出土铜钱
1 ~ 4、7、8. 五铢(M1:1-1、M1:1-2、M1:1-3、M1:1-4、M2:1-3、M2:1-4) 5、6 大泉五十(M2:1-1、M2:1-2)

五铢 11 枚。圆形,方穿,正反面有郭,正面篆文'五铢'二字,'五'字交笔弯曲;'金'字上部呈'△'形,四点均竖笔。标本M1:1-1,'朱'字上部直折,下部圆折。直径2.57、穿径1.05 厘米(图七,1)。标本M1:1-2,'朱'字上部直折,下部圆折;上部置一圆形孔,孔径0.02 厘米。钱体直径2.5、穿径0.95 厘米(图七,2)。标本M1:1-3,'朱'字上下部直折。直径2.6、穿径1 厘米(图七,3)。标本M1:1-4,'朱'字上下部圆折。直径2.5、穿径1 厘米(图七,4)。标本M2:1-3,'朱'字上部直折,下部圆折。直径2.55、穿径0.95 厘米(图七,7)。标本M2:1-4,'朱'字上下部圆折。直径2.4、穿径0.9 厘米(图七,8)。
    大泉五十 6 枚。圆形,方穿,正反面有郭,正面篆文'大泉五十'四字,'大'字横笔弯曲,撇捺为竖笔,'泉'字竖画有断笔,'五'字交笔弯曲,'十'字横竖为直笔。标本M2:1-1,直径2.65、穿径0.75 厘米(图七,5)。标本M2:1-2,直径2.5、穿径0.7 厘米(图七,6)。
    三、结 语
    此次发掘的3 座墓葬,均为刀把形竖穴土圹砖室墓。其中,M1、M3 为单室墓,其形制与北京近年来在房山南正①、大兴亦庄②、丰台王佐③等发掘的同类汉墓相近;随葬陶器如奁、盘、甑、猪圈等都是东汉时期墓葬常见器形,鸡、猪等动物俑在东汉晚期已很盛行。M2 为双室墓,北京地区带有前、后室的砖券墓出现在东汉中期④。墓中所出'大泉五十'为新莽时期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但出土的'五铢'钱'五'字交笔弯曲,'金'字上部呈'△'形,四点均竖笔,'朱'字下部直折或圆折,则具有东汉中晚期铜钱的典型特征。综上推断,该批墓葬年代应为东汉中晚期。此外,3 座墓葬均结构简单,墓葬规模较小,表明墓主人身份、地位不高。
    此前曾在该区域发掘过3 座墓葬⑤,与本次清理墓葬年代相当。该批墓葬的发掘,为北京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①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房山南正遗址--拒马河流域战国以降时期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8 年。
    ②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亦庄考古发掘报告(2003 年~ 2005 年)》,科学出版社,2009 年。
    ③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丰台王佐遗址》,科学出版社,2010 年。
    ④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考古四十年》,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年。
    ⑤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房山长阳1 号地汉墓》,《文物春秋》2010 年第2 期。
    发掘:张智勇
    绘图:郝红红
    摄影:王宇新 王殿平
    执笔:张智勇 郝红红

(0)

相关推荐

  • 埠里墓群M12墓主人身份揭晓

    M12顶部航拍. M12出土的湖田窑青白釉烛台. 备受关注的长丰埠里墓群又传来新消息.日前,记者从长丰县获悉,继新冠疫情和雨季之后,埠里墓群的考古发掘渐渐进入正轨,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埠里墓群M12. ...

  • 新发现 | 山西晋中榆次区流村北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流村北墓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流村以北约1公里处,龙城大街东延南侧.2020年4月至12月,为配合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土地收储榆次区2017年第五批次建设用地二区地块考古前置项目的地下文物 ...

  • 河南禹州市崔张汉墓发掘简报

    崔张墓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梁北镇崔张村西北部,北距禹州市区约5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 34°06′04.9″,东径 113°26′05.8″,海拔112-130米(图一). 图一 崔张汉墓地理位置示意图 ...

  • 安徽淮南毛集胡台孜战国楚墓发掘简报

    胡台孜自然村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史集行政村,西南距焦岗湖1公里,东南距淮河仅3公里,距寿县县城约11公里(图一).村外西北有一片墓地,墓葬数量不多,主要为东汉晚期小墓.战国墓M1位于东汉晚期墓地 ...

  • 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

    高力士墓位于蒲城县椿林乡山西村西,是泰陵唯一的一座陪葬墓.

  • 南京市太新路宋墓发掘简报

    南京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1993年南京太新路发现的宋墓保存完好,其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墓室内壁装饰有比较复杂的砖砌仿木结构,是南京地区这一类型宋墓的首次发现.墓中出土多件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瓷器.此 ...

  • 北京房山长阳采摘游

    北大荒集团大兴门市部组织我们到北京房山长阳地区农村大棚采摘蔬菜,采摘队伍,浩浩汤汤.我拍照图片,收藏留存.

  • 中国考古百年 | 李银德:巍巍王陵——徐州土山汉墓发掘记

    历经40年发掘的徐州土山二号墓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4月13日荣获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作为东汉诸侯王墓,其发掘的时间.发掘理念和方法都有值得总结和借鉴之处. 土山汉 ...

  • 安徽淮北相山渠沟墓群M50发掘简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 淮北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2016年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淮北市渠沟墓群展开抢救性发掘,实际清理墓葬85座.其中M50为带墓道的单室砖墓,可能是一男 ...

  • 四川蒲江九莲村东汉画像砖墓发掘简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蒲江县文物管理所 关键词:四川,蒲江,东汉,画像砖墓 摘要: 2012年4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在蒲江县鹤山镇九莲村清理了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砖墓.该墓墓葬形制及画像配置与昭觉寺画像 ...

  •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水塘下惊现大墓,竟是曹操摸金校尉的“遗作”

    2000多年前的一个诸侯王,带着两位王后和四十多位宠妃爱妾,在一个秘密地点悄然下葬.除了规模庞大的地下宫殿,陪伴他亘古长眠的还有那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 其中,一把精美绝伦的神秘武器,在穿越两千年的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