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赠诗《代迎春花招刘郎中》,仅第一句短短的七个字,写得就很感人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过为了平息舆论,唐宪宗并没有下令彻查。连皇帝都没有过问,底下的大臣自然不便声张,可是白居易为人正直,却是上表主张缉拿真凶,一些对其不满的人,开始群起攻之,认为他越职言事,而唐宪宗也没有多问,下令把白居易贬到了江州(江西省九江市)。

白居易的被贬其实是很冤,可是作为臣子,他不得不接受,在江州生活了很多年,并且那里也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譬如其中的《琵琶行》、《大林寺桃花》都是写于那一时期。在作品中白居易悲天悯人,同时也诉说着个人的悲伤,以及在诗作中讽刺了当时的权贵。

直到公元828年(大和二年),已经56岁高龄的白居易才回到洛阳,在那里遇到了同样很不幸的刘禹锡,两人可谓是同病相怜。刘禹锡也是很“倒霉”,早年间和白居易一样名气很大,在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并且还结识了改革派的领军人物王叔文,以及当时另一位大诗人柳宗元,几个年轻人开始致力于改革,但是最终改革并没有进行下去,所有的人全部被贬到外地。

白居易与刘禹锡相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对于现实的感知,还有对于人生的看法,应当说是一样。在洛阳生活的那段时间,两人经常出门游玩,并且还时常诗词唱和,使得两个人的友谊成为了千古佳话。在白居易的这首《代迎春花招刘郎中》一诗中,便是高度赞美了刘禹锡高尚的品格,还有其过人的才华,整首诗意境高远,写得很有韵味,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正是由于彼此都有过被贬的经历,再加上刘禹锡始终是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挑战,这一点让白居易很感动,于是在这首诗中,他直接表达了个人的观点,认为刘禹锡的品格无人能及。其实读刘禹锡的诗就能够感受到,在他很多的作品中,同样有着讽刺的意味。即使是被贬到外地,也依旧保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并且还时常在作品中以更为深沉的口吻来阐述观点。

刘郎中即刘禹锡,因其曾官主客郎中,于是有了刘郎中的称号,而且也被称为“诗豪”,其才华可以比肩白居易。那在这首诗中,正是高度赞美了其高尚的品格,仅仅是开篇就写得很真诚,“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幸亏与公竹同处,并且种在同一个地方,从而保持了高尚的品格,不愿意与桃花为伍,自然不会一同绽放,彼此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最后这两句写得就更巧妙,同时也是进一步地赞美了刘禹锡;杏园哪里敢妨碍你的离去?没有花之时,你可以再回来看一看。白居易是很少赞美别人,可是在他的心目中,刘禹锡是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另外其高尚的品格,也是让他很敬佩。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套诗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仓央嘉措诗传》《纳兰容若词传》,全套一共有六本,代表了六位作者传奇的一生。

在《苏轼词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面对人生的困境不服输的精神,看到苏轼面对无比艰辛的生活依然不放弃的人生态度,看到苏轼豁达的人生观,淡然的人生态度;

在《辛弃疾词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辛弃疾壮志未酬的无奈,看到空有一腔热血却不被重用的辛弃疾,不免为辛弃疾所感伤;

在《李煜词传》中,我们会看到李煜身为一代帝王的无奈,看到李煜沦为阶下囚之后的悔恨,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让我们更珍惜自己当下的美好生活。

全套六本书记录了不同的六位作者的生平小故事,读他们的诗词,品味他们的人生,感受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然后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用他们的智慧解决我们现在的麻烦,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读一读,感受一下古诗词对我们的熏陶,让自己增长见识,提升气质,岂不是很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