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故事 |从广交会见证祖国日渐强大
在泰国五金界颇有知名度的文锡伟一直珍藏着他参加广交会的各种凭证,这些凭证包含了自第48届广交会以来的入场券、来宾条、请帖等。“我自己没有公司,参加广交会主要是引导泰国朋友加强和中国的贸易,帮助他们寻找中国货源。但这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的根在中国,我的心是中国心。透过广交会,我亲眼见证了祖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这种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变化是我一直追随广交会脚步的根本原因。”如今已70多岁的文锡伟说。
无法抑制的赤子情怀
文锡伟是泰国华人二代,他的父亲是潮州人,年轻时在曼谷开办专为华侨邮信汇款服务的批馆。受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父母熏陶,文锡伟有着良好的中文基础和深切的家国情怀,年轻时,他时常会在脑海中勾勒遥远的故乡场景,但苦于种种原因,归乡之旅一直未能成行。直到1975年中泰建交,文锡伟终于有了“回家看看”的机会。
1979年第48届广交会举办之际,文锡伟回到了中国。回国实属不易,他必须从香港入境深圳,然后在深圳乘出租车到广州。“那时国内交通不发达,别说深圳到广州一路颠簸,从广州坐车去汕头凌晨4点上车,也要晚上9点才到。经济也不行,一路上不少穷人来乞讨,到老家后亲戚朋友都来诉苦求助。现在广州到深圳高铁不到40分钟,座位舒适,购票简单方便;潮汕的乡亲们还经常组团到曼谷走亲串戚,出手豪爽,比我们的条件不知好多少倍!”
由于文锡伟曾在曼谷贸易公司工作,熟悉国际进口业务办理,而且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首次参加广交会他就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带了不少泰国采购商前来。“我主要是帮他们采购五金产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曼谷五金界一般都知道订购中国五金工具一定要找文锡伟。”文锡伟自豪地说,“我做了几十年广交会常客,广交会给予了我贵宾待遇和100届广交会特别纪念品。我带了一批又一批泰国商人赴会,其中有的已经做大。光阴似箭,几十年过去,我一直乐此不疲。”
竭尽所能架构中泰桥梁
为了架构好中泰友好交流桥梁,文锡伟可谓不遗余力。在中国收音机等音响器材特别缺少的年代,他会应在广交会上结识的国内朋友要求,为他们从国外带货;80年代,许多中国贸易小组到泰国找客户,他也经常自费帮助他们,带他们到中国大使馆报到,带他们找客户;一些曼谷唐人街的采购商要求住比较便宜的住房,他就在番禺租了一栋近地铁且可以住十几个人的四层花园小区楼房,以方便他们每天一早乘地铁到琶洲赴会。
文锡伟带泰国采购商参会,一批最少都有十几个人,忙得他有时星期五回曼谷,星期六又要从曼谷再陪另一批前来。对每一批采购商他都会指导他们怎么寻找货源,以及解决各种在展会中遇到的问题。
文锡伟有一个原来做五金生意的泰国朋友后来转做家私,从德国订了海滩折床和花园凉伞,文锡伟仔细一看,原来是广交会上出现过的中国制造产品,之后他就带着这位朋友从曼谷飞广州,再从广州到佛山、深圳、上海、宁海等地的生产厂家订货,花了一个星期时间。目前,中国生产的沙滩折床以及花园凉伞已经占满了泰国市场,他的朋友也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由于中泰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汶川大地震时,有一位泰国采购商拿了2万美元给文锡伟,让他帮忙拿去大使馆匿名捐款,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就是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我很高兴能在其中起到积极作用。我是中泰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人,只要身体仍健康,我还要去广交会,去这个令全球瞩目、能影响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盛会。”
来源:广交会通讯
编辑:王雅
审校:晋妍、黎丹丹、梁毓芳、张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