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有“短期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的...
记忆有“短期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的3种。
一
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
我们在路上东看看细看看,看到了有点印象的事都是短期记忆,不一会儿就会忘掉。
我们在小菜场买菜付钱时,在脑中计算总和时的记忆也是短期记忆,不一会儿也会忘掉。
我们在对话时,对方说的话,我们要一时记住和做出反应来回应和回复,每刻不停地在记住的内容更是短期记忆。
我们在听课时用的还是短期记忆,如果不做笔记,那么就会前记后忘。
因为短期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就像一个洗拖把的池子,通过五感即时反应汇聚而来的各种各样的情报就像“水”,这么点容量,只要开足水龙头(接收信息),那么一会儿就会满了。
满了要怎么样?要溢出来,前面的水都会流出,流入下水道,没了(忘了)。
记忆力是天生的,没法改变,但是记忆能力是可通过训练来改变的。
如短期记忆的日常训练,练的即是“扩充短期记忆的池子容量”。
所以短期记忆的池子必须在充满之前先舀出一部分,循环着做,让池子一直保持着有效的注入空间。
这个“舀一舀”的动作:一是通过手记,随时备忘来做,随时释放,但是如果只记不想,不用脑子,那么要么是短期记忆根本没有被用到,要么就是只灌不放,这种效果可想而知;二是通过看要充满前(需要事前自己测量和把握)先做该部分的输出,做想起,做汇总,停一停,让记忆有点缓冲后再继续,这时前面部分会先被释放出去(处理汇总后进入长期记忆)。
接着是工作记忆。
上述的停一停做想起做汇总,做动作的就是工作记忆。
发挥着对短期记忆,暂时保存的记忆进行保持、处理和汇总,然后用“电泵”输送到长期记忆的“大水池”的机能。
比如,会话的时候,对方的说话内容在自己大脑中短暂存留,根据对方的语言进行反应,在脑中搜索和汇总各种应答的内容,然后进行回复。
再比如,暗算的时候,复数的数字会短暂留在脑中进行计算处理。
短暂留存的是短期记忆,对短期记忆进行加工的是工作记忆。
短期记忆能力不好,就会变成记不了几个数字,对话时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连贯不起来。
短期记忆能力好,但是工作记忆能力不好,即使短暂记住了,因复数情报的处理能力不好,同样会在对话时不知道要如何机敏和快速做出最好的回应。
这两种能力都包含在短期记忆的这个范围内,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反应能力快不快,其实最能反应的就是短期能记住的情报量+能迅速处理的复数短期记忆的情报量,而不是看长期记忆(毕竟长期记忆通过反复,任何人都可以达到长久不忘的目的)。
另外,短期记忆基本和长期记忆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工作记忆就不一样了,它必然是用短期记忆,然后和长期记忆联动的同时工作的。
为了充实长期记忆,最要做的其实是抑制工作记忆资源的消费,那么记忆能力(快记和牢记的能力)就会获得显著提升。
天才们都是短期记忆优秀,而且能把非常多的短期记忆在瞬间处理的主。
二
靠短期记忆的学习输入方式,和靠作业记忆的学习输入方式
活用短期记忆的输入—不做输出,一味通过阅读等不停地输入,大脑的短期记忆池子随时处于“满了溢出,再满再溢出”的状态中。
活用工作记忆的输入—输入到一定程度后马上做“再次确认”,做“想起”,然后学习结束后,再次做“test”,“自问自答,自我说明,对人说明”,“做想起做图示”,“做练习”等频繁的输出,和输出时的脑内情报关联起来,并进行加工的学习。
活用工作记忆的输入,短期记忆的池子一直处于未满的状态,多出来的可以先存到长期记忆的池子中,短时间学习时间也可以获得高效和好成绩。
三
活用工作记忆的学习法的小结
“分散学习时间,频繁做输出”=>“效率地沉淀长期记忆”=>“可以抑制工作记忆的资源消耗”=>“工作记忆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大增”=>“学习成绩变好”。
这是一个连锁的反应。
也就是说,学习输入后,输入的知识不可能马上变成学习掌握的东西,必须通过在脑内的加工作业,才能让“死记硬背”变成“能使用的知识”。
所以活用工作记忆的方法可以这么做:
* 碎片时间的学习要强化。
* 稍许输入后,或者重要部分的输入后,马上自测自问对己对谁说明。
* 时时做之前所学的想起和小测试,还有这种意识。
* 感觉有疑问和在意的地方,马上查询和看教科书等。
活用工作记忆的学习法,即使1天只有10分、20分钟这样的空余时间,也能做到效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