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多远总要回家
本文选自我的新书《金融人札记》
本文朗读请搜喜马拉雅电台“遇见三山”。
急着联系一个客户,可一直没有联系上,过了两天他打电话过来,语音低沉地告诉我刚处理完父亲的丧事。
哦,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轻声问他:你,累坏了吧?
客户已经快60岁了,外企高管的职位让他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典型的商务成功人士,儒雅而智慧,我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他每次都耐心解答。我常常觉得他不仅仅是我的客户,更是一位值得尊敬和依赖的智者和长者,我几乎没有见过他脆弱的一面,更很少听他说起父亲。
他父亲20岁时抱着科技救国的梦想去美国留学,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家邀请回国效力,后来全家移民美国,去年九旬父亲病倒,老人坚持要回家,回到祖国。他拗不过,只好陪老人回国治疗。他工作繁忙,就请了一个护工照顾父亲,说到这里他问我:你知道一个私人护工多少钱吗?我还真不知道,他说找了好几个人,最后定下来是每月6000元——如果是寻常家庭,怎么负担得起? (三山:本文是追忆往事,6000元/月的护工是上海2004年的物价行情)
在那段日子里,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父亲单独相处,他告诉父亲自己在公司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他说这些的时候有点悻悻然,不见了平日的自信和从容,因为父亲对他的“成绩”总是淡淡的,而一个男人的事业再辉煌,如果得不到父亲的认可,那就没有成就感。他没有继承父业研究学术,无论他在这家跨国公司取得再多的业绩和荣耀,父亲依旧觉得他只是在为老外打工而已。那一代人的爱国情怀,根本不是我辈能够读懂的。
父亲临终前交代,要葬回杭州老家。他尊重父亲遗愿,把父亲送回老家。墓地前,他忽然觉得自己不懂父亲——一父亲20岁就去美国接受西方现代教育,海外生活了几十年,可临终前还是希望叶落归根,用最中国的方式回到他童年生活的地方永久安息。
走了那么远,那么多年的西方教育都没有影响吗?他问我,也问自己。
记得电影《赛德克巴莱》里,留学日本的青年人说服部落长老归顺日本人,长老坐在溪边的大石头上,沉默良久,慢慢地问青年:你死后是打算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过祖先的彩虹桥?青年无语,良久,只有溪水潺潺流淌声,后来日本人和部落交战,杀戮纷起,曾经留学日本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精彩和文明的青年既不愿帮助日本人杀害自己的同胞,也不愿抗击培养教育了自己的日本人,他最后选择在家乡的山林里剖腹自杀——用日本人的方式死亡,但死在自己的土地上,死后过祖先的彩虹桥。
无论走多远,每个人最终都是要回家的。
又:看到新闻,95岁的杨振宁先生已申请恢复中国国籍。
本文选自我的新书《金融人札记》
-完-
--------------
扫码购买我的新书《金融人札记》
九型、教练微课以及公众号文章内容朗诵
喜马拉雅电台关注订阅“遇见三山”收听。
公众号文章:《遇见三山》文章目录(2017.7.26)
上海滩、登山微课搜喜马拉雅电台“三山微课堂”
合作咨询:13905812753炜程
微信:william218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