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一概念有三个含义。

  首先,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学习是有机体获得新的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经过学习,有机体将出现某些可观察的行为变化,可以完成一些以前无法完成的事情。例如,小学生在没有学过四则运算法则以前,不能正确解答包含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复杂算术题,而学了四则运算法则以后,就能解答了,说明行为发生了变化。应该指出的是,仅仅听课还不是“学习”,如果听课以后,什么也不会,行为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样的过程就不是学习过程。学习总会引起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个体的确“学会了”什么。行为的改变有时是明显的、外在的,而有时是隐性的、潜在的。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行为潜能”的改变。例如,给儿童学习50个新词,30分钟后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儿童正确掌握了其中28个新词的含义,这是明显的行为改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对其余的22个新词完全没有学习。儿童对这些单词的学习程度可能还没有达到能立刻正确回答测试问题的地步。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当儿童再次学习这22个单词时,也许会学得更快、更好些,说明儿童的行为潜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个体行为的变化可能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成熟、疲劳或疾病引起的。

  前者是学习,而后者不是学习。例如,我们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在刺眼的阳光下,眼睛将产生明适应,瞳孔收缩,个体对光刺激的感受性降低,这种行为改变是一种本能的适应活动,不能叫做学习。又如,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在起跑时跑得很快,后来速度越来越慢,这种行为速度上的变化是由疲劳引起的,也不能叫做学习。成熟和学习都能引起行为的改变,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不应混淆。成熟主要是由生理功能的发育所引起的变化,它不需要从外界获取经验,这和学习不同。但在个体发展中成熟又常常与学习相互作用。例如,儿童语言的发展,其中既有生理成熟的作用,也有学习的作用。儿童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才开始理解话语并进而表达话语,这是由生理成熟决定的,但是如果没有正常的语言环境,儿童就不能学习到正常的语言,这又是学习的作用。正确区分成熟和学习,对理解学习的概念是很有意义的。

  其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无论是外显的行为变化还是行为潜能的变化,只有行为改变的持续时间较长,才可以称为学习。例如,疲劳和疾病都可以引起一些暂时的行为改变。疾病的折磨可能让人烦躁不安,改变了对别人的态度;麻醉药物可能使个体的正常意识受到破坏,作出一些怪异的行为,这些行为改变是暂时的,当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消失后,行为的改变也就停止了。这种暂时的行为改变和学习是有区别的。

  敏感化和习惯化也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暂时的。敏感化指有机体对环境中的某一个特定的刺激更容易作出反应。例如,人们不害怕正常的光、电现象,但是在经历了一次地震以后,对正常的光、电现象就可能变得敏感起来。习惯化是与敏感化相反的过程,它指当一个特定的刺激单纯地反复出现时,有机体对这个刺激的反应将逐渐减少。对新异的刺激,有机体会给予特别的注意,产生定向反射,但是一旦刺激多次重复出现,定向反射就会逐渐减少。例如,当你走进一间安静的房间时,你可能会听到空调机工作时嗡嗡的声音,但在这种声音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习惯了。对正常的有机体来说,敏感化或习惯化都可能是短暂的,因而不能叫学习。但当敏感化和习惯化是由复杂刺激引起的,而行为改变成为持久的改变时,也可以称为学习。

  最后,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经验(experience) 有两个涵义,既可以指个体通过活动直接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也可以指在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如个体学会的知识、技能和形成的人生观等。学习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有机体必须通过练习或经验才能使行为发生改变。有些行为的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系统而反复的练习或经验,如学习某种动作技能;有些学习事先难以预料,也不需要多次重复,例如,在马路上看到有人由于高速闯红灯而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仅仅一次经历就可以使你学习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二、学习的分类

  学习过程非常复杂,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差异较大。

  因此很难对学习进行统一的分类。下面介绍目前较有影响的两种观点。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他将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八类。

  1.信号学习: 在经典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信号刺激作出的某种特定反应。例如,小孩子看见穿白大褂的护士就联想起打针,从而表现出恐惧,这种恐惧是由信号学习引起的。信号学习是形成行为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学习,包括不随意反应和情绪反应等。

  2.剌激一反应学习: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

  学习时具有一定的情景,有机体作出某种行为后得到强化,因而该行为将再次出现并得到巩固。例如儿童在课堂上由于正确回答问题而得到表扬,多次以后变得爱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3.系列学习:又称“连锁”学习,指将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按一定系列联合起来。各种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系列学习。例如,学蛙泳就必须学会如何用手臂划水并夹水、蹬腿并夹水、拾头呼吸,以及如何将上述三个主要动作组成一个和谐的系列。

  4.言语联想学习:这类学习与系列学习相似,只不过学习的单位是语词刺激,言语联想学习就是一系列连续性的词语联结。

  5,多种辦别学习:学习辨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在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习对同一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即对该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概念学习时,人不仅要比较事物的异同,而且要将事物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将具有同样本质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由此形成概念。

  7.原理学习:所谓原理(或法则)是指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原理学习就是对概念关系的学习。例如韦伯定律K= AI/I,说明了在不同感觉通道中刺激变化量与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在学习这一定律时, 学习者必须了解差别感受性、差别阈限、刺激变化量、原刺激量和常数等一系列 概念之间的关系。

  8.问题解决的学习: 运用所学的原理解决问题,从问题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学习。

  加涅的学习分类从简单到复杂,由低水平到高水平,前三类属于简单反应,是人和动物都可以完成的,后五类是人类的学习。后来,加涅将前四类学习归为一类,称为系列学习,这样学习一共有五类:系列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原理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的学习。

  加涅认为,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五方面的结果:①智慧技能:即个体运用符号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例如,儿童学会用拍手表示高兴和欢迎,用挥手表示再见等。智慧技能包括从最基本的语言到高级的专业技能等不同层次,是“知道如何”去做的能力;②言语信息:通过言语讲述传达某种信息的能力,它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识,即“知道是什么”的能力;③认知策略:学习者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是控制学习者自身内部技能的能力;④动作技能:将各个相关动作组织成一个连贯的、精确的完整动作的能力;⑤态度:学习者获得了能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学习的结果。例如一位体育健将乐意把看小说当做自己的娱乐活动,而一位小说家更感意在业余时间去游泳,而不是学习英国文学。加涅将学习者的这种选择“倾向”称之为态度。

  (二)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习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学习”,他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特别重视意义学习,这是他的学习理论的核心。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明显的区别。接受学习的特点是,讲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中不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什么,而只要求他们把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以后并能在恰当的时候把知识提取出来或加以运用。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句话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发现,然后再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成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

  2.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指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也就是说,要在用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人们可能用不同的符号表达知识,但它代表的意义是相同的。例如,在学习“等边三角形”这个新的数学概念时,学习者应该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如“三角形”、“边”等,都和当前的新概念联系起来,掌握“等边三角形”就是“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学习者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这种知识,如“等边三角形就是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就是每条边都一样长的三角形”, 或“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等等,这些词语的表达方式虽然略有不同,但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非人为的”联系是指这种联系是内在的而不是任意的,例如“等边三角形”也可以理解为“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这种理解体现了三角形的边长与其对应的内角大小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必然的关系,而不是任意的、人为的关系。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恰恰相反。在机械学习中,学习者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人为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机械学习经常表现为一种死记硬背的学习。

  接受学习是否就一定是机械学习?机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完全没有运用的价值呢?奥苏伯尔一再强调,接受学习一定是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就不一定是意义学习了。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或者是有意义的。当学生不具备必要的知识背最时,有些教学内容就只能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传授。这时只要教师的讲授得法,学生的接受学习并不一定就是“机械的”;同样,发现学习也不能保证学生一定能进行意义学习,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发现”的典型步骤,对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却稀里糊涂,他们的学习同样可能是机械的。实际上,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是一个发展连续体的两个极端,许多真实的教学都处在两者之间的某一点上。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最常见的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