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看三千年风雨沧桑(1)

★旅游地点:镇江博物馆之青铜器展厅

我们倒也不是专程来博物馆的,不过它的地理位置挺凑巧,就在西津渡旁边,西依云台山麓,北邻浩瀚长江(当然现在已经距离长江至少几百米),东近西津渡古街。

说起它的现址,是英国在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领事馆之一,落成于1890年。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使用了大部分的英国领事馆舍,共五幢,建筑风格为东印度式。

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墙壁用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勾着白色的灯草缝线,钢质黑色瓦楞屋面。东面的二三层有券廊,每层五个拱券,顶端中央的横额上刻有“1890”的字样。其他四幢当时分别是工部局巡捕房、正副领事、职工宿舍和各种服务设施。

外面的门窗上下用红砖做装饰的腰线,正面大跨度门窗上有弧形的红砖拱券,在拱角处有圆形石立柱,既有支撑作用,也兼有装饰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不看里面的馆藏文物,只是建筑本身,也是值得打卡的,有“一流的花园式博物馆”“诗化了的艺术殿堂”的美誉。

主楼前有一件雕塑,这就是我在云台阁抓耳挠腮了半天,才终于认识了“夨”字的宜侯夨簋雕像。两位古代的荆蛮族妇女托举起这件簋,宜是镇江一带最早使用过的地名。后来,镇江历称朱方、谷阳、丹徒、京口、南徐、润州。

现在的润州区是镇江的市区,南徐是因为镇江曾经是南徐州郡治所在,丹徒如今只是镇江的一个区。看雕塑的模样,应该还可以喷喷泉的,不过今天没有喷。旁边是英国领事馆旧址办公楼,风格与博物馆是统一的,不过现在被拦住,不能入内参观。

从票务处凭身份证领了参观券,就可以免费入馆参观。大厅旁边是青铜器展厅,我一向以为青铜器这种文物,本身就代表了古老。所以从青铜器看起,基本上就能了解这个城市最初的历史。

江南地区在夏、商的时候进入青铜时代,商代末年周人泰伯、仲雍南奔荆蛮,与土著人民相结合建立勾吴,也就是吴国。他们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荆蛮,教化当地土著,促进了江南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青铜器的铸造水平有了飞跃的进步。

这段历史我们很熟悉,因为泰伯奔吴就是奔到了无锡的梅村,现在还有泰伯庙呢。但是,不进博物馆,我还真不知道,原来镇江在吴国前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都城“宜”据说就在现在的丹徒一带,这里分布着密集的聚落遗址和吴国王室的大型土墩墓,历年来出土了众多的青铜器。

西周时期的青铜凤纹尊是出土青铜器中最出名的一件,此尊通高34厘米,口径41.1厘米、腹围107厘米,看着给我们一种敦厚又有些憨态的感觉。这件青铜器很精致,通体都有着华丽的纹饰,口沿下是四组由相向的长尾鸟组成的瓣形,鸟长尾上卷呈∽形,仿佛正在一边鸣叫着发出动人的声音,一边翩翩起舞。颈部以两道弦纹作栏,有两对相向的大型凤鸟纹,长冠逶迤,鸟爪用曲线勾出。

两鸟中还各有一个小型的动物纹饰,圆首凸睛,四足长爪,一体躯长形,一则圆形,看起来就是雌雄一对的样子。其尾似龟,四足似蛙,龟纹多见于中原青铜器,经常用作族徽的标志。蛙纹则多见于南方青铜器,这种饰纹是南北结合的产物。

这件青铜器在形制和纹饰上与陕西扶风庄白出土的丰尊极为相似,但器体更阔一些。要说年代的话,丰尊是西周早期的文物,这件青铜凤纹尊在年代要明显要晚于丰尊,应该是西周中期吴国的仿铸之器。

展柜里还有宜侯夨簋,与我们在云台阁看到的基本是一样的,看来云台阁的那件应该是复制品了。这件文物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腹内底部的铭文,这篇金文共126字,可以辨认的还有118字,是研究西周奴隶社会历史和分封制度的重要资料。

薄胎刻纹铜器是我国青铜器中少见的精品,目前以吴地出土较多,时间也是最早的,是当时吴国青铜匠师的创造。这类器胎薄如纸,铸造工艺技术的精湛纯熟和难度要求,都是空前的,可见当时吴国的工匠们已经掌握相当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纹饰錾刻细如发丝,线条流畅生动,描绘了宴飨、狩猎等画面,这些青铜器不仅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就艺术性来说,也是十分珍贵的。这种把绘画开先河用于青铜器皿装饰,对后世漆器等纹饰有着深远的影响。

壶是古代盛酒或盛水的器具,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西周时期的青铜鸟盖壶铸造就已经相当精美了,壶身上本身就有纹饰,特别的是盖子,做了一个鸟的形状,鸟头是把手,盖子上还雕刻了翅膀。

盉是汉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吴国的提梁盉盖平面,鸟形钮,扁鼓腹,圜底,蹄足,兽首状流,镂空螭形。其器型、纹饰与夫差盉、蔡侯墓盉等的风格相近,可见春秋晚期吴与各国间的文化交融。

罍是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春秋时期的青铜罍看着就很大,盛酒和盛水对容量的要求都不低。

鼎是食器,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镇江出土的鼎不多,都是三足的。

青铜器还用于兵器、乐器、车马器、农工具等。不过博物馆陈列的这类青铜器都只是一些零件,尤其是车马器,看着才发现原来一辆马车组装起来需要各类零件可真不少。倒是编钟还是挺齐全的一套,这种青铜乐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很盛行。

不尽江涛东逝水,英雄忠骨世流芳。

沧桑风雨三千载,细数前朝日月长。

——七绝

自驾游:镇江博物馆之青铜器展厅

10月初秋

(0)

相关推荐

  • 我国第三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品味古代中国的极致艺术典范(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 ...

  • 殊途同归,100件回流文物讲述中国的治乱兴衰和复兴历程(一)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以来,因战争被劫掠以及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和不道德的方式,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300批次. ...

  • 镇江博物馆,看三千年风雨沧桑(5)

    ★旅游地点:镇江博物馆之专题展厅 "多元华彩·融合创新"青海民族民间艺术展由青海省文物局.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青海省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承办. 青海是个多民族的大省,回族先民 ...

  • 镇江博物馆,看三千年风雨沧桑(4)

    ★旅游地点:镇江博物馆之工艺品展厅 走进工艺品展厅,这里展示的是古代的工艺品,一个博古架上,放置着文房四宝的辅助用品.笔.墨.纸.砚向来被称为文房四宝,文人写诗作画都离不了它们.除此之外,还有笔筒.水 ...

  • 镇江博物馆,看三千年风雨沧桑(3)

    ★旅游地点:镇江博物馆之金银器展厅 二楼有金银器展厅.工艺品展厅.书画展厅."银黄溢彩"金银器展厅,展出馆藏古代金银器精品. 锤揲和铸造各种小型饰件是我国金银器制作的初始阶段,商至 ...

  • 镇江博物馆,看三千年风雨沧桑(2)

    ★旅游地点:镇江博物馆之陶瓷展厅 青铜展厅旁边是陶瓷器展厅,陶器出现的年代比较早,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器,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陶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洞穴遗址,距今已经有近万年了. 陶器的 ...

  • 看淡人生风雨,享受简单幸福

    人生好比四季轮回,酸甜苦辣,皆是一本阅历丰富的书籍.即记载着人类幸福快乐的片段,也冲洗着喜怒哀愁的苦涩.当我们绕过人生路程,走进中年的路段,蓦然间再看,青春已逝,累计的将是岁月一把,多少人,曾经年轻靓 ...

  • 老照片 | 风雨沧桑六渡桥 解读1931年老照片(上))

    人文武汉志愿者袁厚翔先生在论坛发了一张1931年汉口六渡桥遭水灾的照片 引起较大反响.据袁先生称,这幅老照片系刚从国外回流,被一专门从事收集并销售老照片的朋友购得.袁先生知道笔者对六渡桥一带老照片有特 ...

  • 老照片 | 风雨沧桑六渡桥 解读1931年老照片(下)

    永大布店与武汉交通公司 肖家院前面的一栋两层楼房为三民路7号,是租绸布公会的地基.1930年,永大布店承租该地基,由杨汉昌营造厂建造4层钢骨水泥楼房,地租按一般标准减半,约定15年后房地无偿交还业主. ...

  • 老照片 | 风雨沧桑六渡桥 解读1931年老照片(续)

    肖家院的杂耍 "湖南米面馆"前方有一凹进去的空地,这便是肖家院了.1911年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后面为湖淌,仅有一简陋的肖氏善堂,"棺木暂厝其间".上世纪三十年 ...

  • 镇江博物馆《银黄溢彩古代金银器展》上篇

    镇江博物馆系列 <银黄溢彩古代金银器展>上篇 镇江博物馆是一座地方历史综合类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馆舍为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9世纪末,是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领事馆之一,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