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起始 古玉的开端:新石器时期的古玉(一)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新石器時代工具

在中国大陆,这个时代出现了彭头山文化、齐家文化、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兴隆洼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新乐文化、赵宝沟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宝墩文化、石家河文化、二里头文化、南庄头文化、贾湖遗址、昙石山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等文明。山东龙山文化

例如贾湖遗址是9000年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贾湖骨笛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出土个数最多且现在还能用以演奏的乐器实物。贾湖骨笛是用鹤类动物的尺骨锯去两端关节钻孔而成。贾湖骨笛

又如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以关中豫西晋南地区为中心,范围由陕西省宝鸡市向东延伸至河南省等广大区域1922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鸮面像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器

就在这个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将植物的果实种子加以播种,并把野生动物驯服以供食用,人类不再只依赖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其食物来源变得稳定,同时农业与畜牧的经营也使人类由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下来,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人类亦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织,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生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人类开始出现文明。俄罗斯艺术家维克多·瓦斯涅佐夫对石器时期的描述

新石器晚期,社会上下开始形成阶级,艺术品亦随之分化。广大的下层人民使用的器物造型实用,纹饰简单,向朴素的审美方向发展。而上层贵族王亲垂青的礼器向着纹饰复杂、造型万变的方向演变。下层器皿纹饰以简单的几何图纹居多,或有牲畜纹、鱼纹等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题材。上层礼器纹饰多见繁杂的云雷纹、眼纹、蛇纹、兽面纹等,题材多与鬼神相关。七孔玉刀,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玉牙璧,龙山文化,五莲丹土出土。

玉琮,大汶口文化,五莲丹土出土,五莲县博物馆藏。

玉筒形器,大汶口文化,五莲丹土出土。

石钺,大汶口文化,五莲丹土出土。

玉人首饰,龙山文化,大辛庄出土。

在国内外几百所文博机构和民间收藏的数以万计的新石器时期的古玉珍品,无不体现出了华夏文明历史的久远,其庞大的历史遗珍,以至于人们很难统计的周全。本人爱玉,耗尽时间去收罗古玉的图片,但放眼望去也仅是点滴而已。玉坠饰,玉灰白色。器立体三角形,在三角侧面对钻圆孔,表面润亮。

玉坠饰,玉灰白色。器半圆形和圆形。一面平,一面凸弦。在平面有斜对钻孔眼,在直边从底和侧面对钻,弧面不见孔眼,表面润亮。

玉芯,玉灰白或泛绿或褐色,半透明。玉芯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有两面钻和一面钻。

石钻,石泥质砂岩,黄褐色。柄呈不规则梯形状,柄的两端各有一螺丝钻头,细钻头长0.5厘米,直径0.3厘米,尖0.1厘米。粗钻头长0.3厘米,直径0.6厘米。两端钻头都有实用的痕迹。

刻划石器,墓地采集基本为玛瑙,尖端有刻划磨损痕。

玉镯,玉灰白色,器断面呈三角圆形。

玉镯,玉髓白色半透明。器断面略呈三角圆形。镯内壁有两面对钻的痕迹。表面晶莹润亮。

玉箍形饰,玉米灰色。器圆形。外壁略凸弧,内壁平直。

玉钺

玉佩,不透明的灰白玉,局部有斑,有赭色裂痕。器作半圆形,下缘中央镂空一弧形,左右各钻一小孔穿。

玉璧,青白玉,多细长裂痕,有浓淡不一的赭斑和墨斑,局部泛白色。器略厚,外缘有伤。

玉笄形饰,青绿玉,局部赭红。一端尖细如锥,一端有细突榫,凿有小穿孔,为笄形的玉饰。

玉笄形饰,黄绿玉,局部赭红,有白沁斑。一端尖细如锥,一端有突榫,凿有小穿孔,为笄形的玉饰。

松石饰件一组

贝珠链

玉璧,墨绿、白色相间的玉石,不透明,有裂痕。器外缘有伤,中孔歪斜。表面光素。

玉钺

良渚文化

玉璧,墨绿、白色相间的玉石,半透明。器外缘有伤,中孔颇大。一面有一横向锯痕贯穿全器上部。

玉琮,灰白色,夹杂赭色、绿色、白色斑纹。内圆外方,中央贯通。此器中孔小,器厚,直壁无纹。

玉琮,灰白色玉石,带青色及赭色斑纹,表面有附着物。内圆外方,中央贯通,全器倾斜,中孔也歪斜。器壁其中一面有一道深锯痕。

玉斧,青灰色玉,有浓淡不一的赭斑。全器上窄下宽,圆弧刃。接柄端有一钻孔。一面有许多细刮痕。

玉斧,青灰色玉,有浓淡不一的赭、绿色斑。全器近长方形,浅圆弧刃。接柄端有一钻孔。

玉斧,青灰色玉,有浓淡不一的赭斑。全器近长方形,圆弧刃。接柄端有一钻孔。一面有许多细刮痕。

玉刀,青灰色玉,局部带墨绿色斑,夹杂白色条纹。全器长方形,平直刃。接柄端有两个钻孔。

玉斧,青灰色玉,有浓淡不一的绿斑、黑色芝麻斑点。全器近长方形,上厚下薄,上缘不平整,平直刃略带弧状。接柄端有一钻孔。

玉锛,不透明青白色玉,有直向裂痕,多处有伤。全器窄长条形,但壁不平直,中间厚两端薄,平直刃。

玉斧,墨绿色玉,夹杂白斑、赭斑。全器近长方形,平直刃。接柄端钻有一小孔,器中段钻一较大孔。

玉锛,青白玉,局部赭色斑。全器长条形,器略厚,刃部为偏锋,柄端不平整。

玉石杂件,二十四件小玉石件,皆有穿孔,是珠坠之类的饰品。材质各异。颜色、形状都不同:黄褐色锥形玉一、黄绿色球形玉一、不规则形绿松石二、黄色蚕豆形玉一等等。

玉琮,青玉,深沁成乳白色。器为内圆外方的柱体。外壁分成二节,上层为小眼面纹、下层为大眼面纹,各以转角为中心,向左右铺展。小眼面纹代表巫师的脸,大眼面纹是兽面的简化,线条颇为细腻。

玉圭,玉料经沁蚀成灰白色,泛黄并带赭色斑。圭成长方形,上微宽,磨成弧刃形。全器素面,钻有大小圆孔各一,一孔落在中在线,另一孔则偏斜。玉圭是重要的礼器。

勾云形玉饰,清润的青绿色玉,尖端处带赭色。勾云形玉饰由许多勾角组合而成。此件为不对称形。外缘有双并连的尖牙,右下方一组已伤缺。器琢瓦沟纹,瓦沟的凸脊明显,甚至在重点处加刻凹线,以加强立体感。

带齿棱动物面纹玉饰,青绿色玉,温润莹透,全器呈「T」形。两面以流畅的瓦沟纹表现一双大漩涡眼,镂雕眉毛与瞳孔部份,下方一排两两相连的大方平牙齿。

带齿棱动物面纹玉饰,微泛灰黄的莹透白玉,表面略带浅白沁,局部呈现浅褐色。漩涡眼的线条模糊,只在眼睛外围略有弯弧形凹陷,下方一排两两相连的尖锥状牙齿。整体造型古朴。上方有一用于穿系佩带的小孔。

勾形器,红山文化:墨色玉质,有裂痕与墨斑。勾形,中段有两道凸棱,下有一穿孔。

玉弧形器,红山文化。绿色玉,有白化现象。弧度优美,一端变窄,一端加凿穿孔,穿孔很靠近边缘。

冠状器,良渚文化, 灰黄绿斑剥结构玉质,近似倒梯形,正中央上方,形成如「介」字型结构,小尖点正下方有一小穿孔,下缘作一突榫。全器光素无纹。

冠状器,良渚文化,黄绿色玉,夹杂褐色沁斑,倒梯形,正中央上方,形成如「介」字型结构,小尖点正下方有一穿孔,下缘作一突榫,其上有三个两面对钻的小孔。全器光素无纹。

玉鸮,红山文化,黄绿色,双耳呈圆弧状外凸,耳下浮雕圆眼,双翅展开,尾端平齐,其上均用凸线纹表示羽毛;尾部加饰三角形,双爪并列置于其上,作攀附状;背面平整,有三组交叉洞孔,通体抛光。

玉鸮,红山文化,黄绿色。头顶齐平,有外凸双耳,双眼用复线刻出,三角形长喙下凸,双爪作攀附状。背面有两组交叉洞孔。通体抛光。

玉蚕:红山文化,黄绿色,略呈圆柱状,顶端较平整,双目略外凸,呈圆形。器身上半部施以规整的凸弦纹,下半部光素,尾端朝上略翘,呈圆尖状,两侧有一对穿而成的圆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