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诵读98丨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减
尤在泾注解
(三十八)冲脉之火,得表药以发之则动;得热药以逼之亦动。而辛热气味,既能劫夺胃中之阴,亦能布散积饮之气。仲景以为渴而冲气动者,自当治其冲气,不渴而冒与呕者,则当治其水饮,故内半夏以去其水。而所以治渴而冲气动者,惜未之及也。约而言之,冲气为麻黄所发者,治之如桂、苓、五味、甘草,从其气而导之矣;其为姜、辛所发者,则宜甘淡咸寒,益其阴以引之,亦自然之道也。若更用桂枝,必捍格不下,即下亦必复冲,所以然者,伤其阴故也。
(三十九)水在胃者,为冒,为呕;水在肺者,为喘,为肿。呕止而形肿者,胃气和而肺壅未通也,是惟麻黄可以通之。而血虚之人,阳气无偶,发之最易厥脱,麻黄不可用矣。杏仁味辛能散,味苦能发,力虽不及,与证适宜也。
(四十)水饮有挟阴之寒者,亦有挟阳之热者。若面热如醉,则为胃热随经上冲之证,胃之脉上行于面故也。即于消饮药中加大黄以下其热。与冲气上逆,其面翕热如醉者不同。冲气上行者,病属下焦阴中之阳,故以酸温止之;此属中焦阳明之阳,故以苦寒下之。
(四十一)先渴后呕者,本无呕病,因渴饮水,水多不下而反上逆也,故曰此属饮家。小半夏止呕降逆,加茯苓去其停水。盖始虽渴而终为饮,但当治饮,而不必治其渴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