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南京国术国考 太极四两难拨千斤
(附一九二九年杭州国术大赛纪录 名家大师多被淘汰)本文内容 纯属搬运
精彩内容 留在最后
(上面的“大师”一词指的是民国时一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武术家,本身有一定水平。而不是像现在的这些10秒雷、二王八 、马怂包之类彻头彻尾的骗子水货)
中央国术馆于1928年3月成立,馆址位于南京西华门头条巷。馆长由张之江担任, 最初的副馆长是李景林。在军阀混战时期,张之江和李景林曾两度在战场上对垒,是昔日的仇敌。但张之江深知李景林精通武当剑和内家拳术,遂不记前恨,一心以振兴国术、选贤任能为旨,三请李景林,终邀得他担任国术馆重要领导。
张之江在统领西北军时期就非常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
1927年张之江急流勇退,被委任为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而不就,毅然离开军队,脱离军界,只任国民政府委员,以全身心投入倡导国术运动。他认为:“国术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国粹,应将其由民间推向上层”,开始筹办国术研究馆。
国术研究馆建馆的宗旨,除行政管理和编审教材书刊外,另设学生武术训练队,培养武术师资,以便推广武术教育。这种学术教育机构当向教育部申请备案,可是教育部百般刁难,不予支持,他们认为武术早已经被淘汰,并声称如果一定要提倡这种“旧玩意儿”,只能属于民众团体,不纳入教育系统。
张之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找到当年辛亥革命云南起义的老朋友、时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李烈钧。李烈钧当即拍板:“教育部既然不承认,那么就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经费由国库开支。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行了第一次国术考试 , 考试分卫科和学科。卫科考搏击、摔跤、劈剑、刺枪及其他拳术和器械;学科考三民主义、国文、算学、史地、国术源流、生理卫生。考试分预试和正试两场。 通过预考后才能参加其后的对抗赛,对抗赛分摔跤、散打、长兵器和短兵器。对抗赛不分年龄体重,抽签配对参赛
第一届国考内容主要是散打,以抽签方法点名上台对打。参赛者面戴铁丝罩,拳打脚踢,无所限制。
规定击中对方1拳得1分,踢中1脚得2分,击倒对方得4分,3打2胜用淘汰制方法产生最优15名,优等30名。
前3名原似授予'国士'、'侠士'和'武士'称号,后改发一纸奖状。这次国考基本上是一次全国的擂台式比武,由于宗派门户之见严重,加上缺乏必备的规则和安全措施,不少人被打得断筋折骨,血流满面。
首届国术国考获奖人员名单:
最优等15名、优等37名单、中等82名、预试99名
1928年国考的成绩优秀者名单包含他们的所属门派如下:
朱国福,(上海 形意)、王云鹏,(河南 少林)、张长义,(上海 心意/意拳)、马裕甫,(山东 少林 摔跤)、
张英振,(山东 查拳)、窦来庚,(山东 查拳)、杨法武,(山东 摔跤/查拳)、杨士文,(山东 迷踪拳)、
顾汝章,(江苏 少林)、王成章,(上海 洪拳)、朱国桢,(河北 心意/意拳)、张维通,(山西 六合拳)、
朱国禄,(河北 心意/意拳)、 马成智,(安徽 少林)、胡炯,(湖南 少林)、
一九二九年杭州国术纪录
这次比赛由浙江省国术馆承办,遍邀各派高手,就想看看“到底谁的功夫好,谁的不好”,比赛规模空前,政界要人胡汉民、孔祥熙、孙科、宋哲元等均为大会题词,在近代很有影响。
11月9日下午杭州清华、清泰第二旅馆门口的彩楼上挂着“国术游艺大会招待所”的丝绸横幅。第二天来自全国12个省4个特别市(云南、四川、湖北、湖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青岛市),经过认真选拨的各界(工、农、商、学、医、军、警、政党、僧侣)男妇代表,怀着跃跃欲试之心情共赴盛会。
代表中年纪最大的为奉化代表阮增辉68岁、最小的为温州代表林标7岁。先后报到参加表演人数为270人(实为345人),参加比赛的为240人左右(实为125人)。
代表们分住在这三家旅馆之内。蒙古桥附近的清泰第二旅馆主要住的是中央国术馆的四十名表演员和准备参加比赛的比赛员。
中央国术馆参加比赛的代表大都是11月教授班的学员,他们除少数留馆外,大部分都己分派到各部、军、省国术馆当教官或教授。
在收到李景林的信后,除因道路不通个别迟到的以外,基本上到齐,张殿青22日报到,国瑞先生(巩成祥,字国瑞)则于25日才到。他们代表中央国术馆或者所在单位参加比赛,因为他们都曾是中央馆的学员,所以仍住在一起。参加大会的比赛和表演人员一到杭州,即从早到晚在湖滨各公园用旅馆中的空地上或自己的房间内准备着自己的绝招,以期在大会上一争长短。
比赛历时六天,比赛过程十分精彩(据说,因无录像资料不好判断但战况惨烈,与几次国考及全运会的比赛不可同日而语,被称为'拼命擂台”)
但比赛结果令人惊奇——许多所谓武术名家、武林大师纷纷落马,像赵鑫洲、陈子正、贾凤鸣、高凤岭、左振英、于振声、吴图南等名家仅仅通过预试。就是说仅仅获得比赛资格而已。当时预试者有333人,他们仅仅获得一个资格而已,后来就淘汰了。声名显赫的太极拳更是名誉扫地,四两根本无法拨动千斤。闻名全国的万籁声也仅仅获得中等!
和尚道士纷纷落马,南拳不敌北腿,桃李满天下的名门宗师被乳臭未干的后生追得抱头鼠窜,来自深山老林名山大川的神秘高人难过首轮,比赛的优胜者皆为中央国术馆的学员...
让我们认识一下当时的国术吧!看看当时对武术界的影响吧!再与现在的散打比较一下吧!
1.名满天下的高手名不副实的比比皆是,名气大的不一定能打,或者不敢上擂台,或者经擂台一检验,优劣立显,用另一名家赵道新的话来说,就是'要幺被打破了头,要幺被吓破了胆”。
2.大部分传统武术不能实战,乃是'虚设的套子”,不能临场实用,被当时形象地称为“空头拳术”,而优胜者自报家门时虽都是五花八门的传统门派,但无一例外的暗地另搞一套独有的格斗训练,训练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个别人身上可推测一二,如亚军获得者朱国禄兼练拳击,其打法当时遭一太极名家非议,说“不合国术”,其弟朱国祯要与名家请教,名家不敢迎战,在深秋的天气里竟满面是汗,看来朱的打法有拳击加腿之嫌;获得第十三名的赵道新搞了个心会掌体系,借鉴了西方的训练体系,赵曾对国术的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散打王的裁判津门二张曾受教于赵,张洪俊曾获全国散打比赛亚军。
3.都说武术门派无优劣,但这次比赛南派选手普遍不敌北方拳师,南拳选手第一轮全部败北,有的刚交手就被打败,有的简直无还手之力,后为照顾南派,抽签时将南北分开;另太极打法毫无建树,四量难拨千斤。
4.比赛对社会上的空头拳术痛刺一针,“要学打擂台的拳术”成为当时练武着的要求,但持艺者看到其真实效果,反而出现一个空前保守的局面,那些为数不多的技艺再也不胥传人。如此看来,今天广泛流传的我们六千万武术爱好者练习的传统武术是否多半是那“空头拳术”?
5.传统与散打势如水火吗?这次比赛没有看到高深的内功,没有发人于丈外的场面,看看优胜者的打法吧,王子庆运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打法获得冠军,其不招不架甚至中招反击的打法颇像散打,且身高体壮,以力降人,非传统观念的以巧取胜,倒合乎现代比赛分体重级别的观念;朱国禄借鉴拳击打法,善于声东击西,虚实结合,想起了人们对散打的指责:拳击加腿;第四名曹宴海,公认的第一高手,不怕“起腿半边空”,以里缠外踢,勾挂起落易如手便的腿法横扫各路豪杰,因照顾面子,让拳获得第四,与重视腿法的散打还是有着相近的一面。其实现在的散打在试验阶段主要在武汉体院和北京体院进行,其领头人分别是温敬铭和张文广,都是当初中央国术馆的学员,散打和传统的关系他们应该更清楚。
6.高手在民间吗?高手不食人间烟火吗?有一江西老僧上台比试,被打塌头骨,抬上救护车;最后比赛的最优胜者都是中央国术馆的学生,相当于现在的国家队,且多来自河北山东,民间未见高手。
看看谁是当时真正的高手吧!第一名河北王子庆,第二名河北朱国禄,第三名河北章殿卿,第四名河北曹晏海,第五名河北胡凤山,第六名安徽马承智,第七名山东韩庆堂,第八名山东宛长胜,第九名山东祝正林,第十名山东张孝才。
1929年杭州国术大赛前十名资料
第一名王子庆河北保定柏乡县人,时年三十岁,幼从名师刘春海先生习艺,尽得其技,精擅少林拳,尤精摔角,任职中央国术馆,性情敦厚,有古豪侠之风范。
第二名朱国禄河北定兴县人,时年二十九岁,幼从王桂亭习形意拳,任职江苏警官学校。
第三名章殿卿河北保定新安乡人,时年二十五岁,十二岁时投王香斋及杨振邦两先生之门习艺,精於翻子拳、摔角、形意拳,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
第四名曹晏海:幼习滑拳,1928年4月,进入中央国术馆学习国术,从马英图习通背,从郭长生习劈挂,后随孙禄堂习拳。
第五名胡凤山:形意。后随孙禄堂习拳。(具体不详)
第六名马承智:1888-1977安徽藿丘人,幼从黄树生习少林门诸艺。甚具功力,能用手指拈碎绿豆,且周身上下不怕踢打,能举手仆人。后随孙禄堂习拳。
第七名韩庆堂:近代北少林长拳传人,山东即墨人,精娴北少林武技及各项点打摔拿功夫,尤精擒拿术。
第八名宛长胜:山东,查拳马金镖之门生。(生平不详)
第九名祝正森:山东人(拳种生平不详)
第十名张孝才:山东,查拳马金镖之门生(生平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