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面前,我就是要救姥爷和妈妈!”

口述者:陈凌

“我不能接受失去两个亲人。”2月14日,陈凌的姥爷和妈妈,终于住进了湖北省中医院的病房。

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2月12日,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较前几日大幅增加的原因在于大量疑似病例被转入临床诊断病例。

陈凌等到了希望。

“87岁离休老干部临床诊断病情加重,身处隔离点无法入院,56岁患病女儿持续发热,坚持照顾老父亲。请问病床何处寻?!”

2月13日16:52分,我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求助帖,为姥爷和母亲,求一张病床。

1月29日,87岁的姥爷出现呕吐、眩晕状况,没力气也走不了路;30日他开始发热,但没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在线问诊判断下来是颈椎病和感冒,当时,以为在家休息几天会好,可到了2月6日,一直照顾姥爷的妈妈出现干咳、发热症状,而姥爷也一直在发热。

2月7日,姥爷和妈妈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做了检查,两个人的肺部CT都显现磨玻璃影,确诊双肺已轻症感染,但医生觉得症状不重,建议在家吃药休养,不建议做核酸检测,因为不一定能查出来。

可居家隔离,妈妈太难了。

我们是个大家庭,一家八口已有两人确诊,舅妈和表弟入院治疗,家里健康的人只剩下爸爸、舅舅和我。

怕感染我们,妈妈拒绝让我们去姥爷家,坚持自己照顾老人。可她已经56岁了。2019年,姥姥大腿和腰椎骨折,行动不便,一直需要家人照顾。姥爷87岁高龄,生病之后,一躺就想吐,只能坐在轮椅上,吃喝拉撒都得同样是病人的妈妈来照料。

有次我给妈妈打电话,有一分钟,电话那边是没声音的。

2月8日开始,姥爷和妈妈的病情加重,姥爷咽痛、眩晕嗜睡,心脏也出现不适,呼吸急促、并拒绝进食和吃药,妈妈血氧也下降了,眼看轻症正在向重症转移,一位朋友强烈建议,一定要去住院。

然而,尽管2月5日国家卫健委便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但实际上,当时被医院收治的条件依然是核酸检测,而且要求是双阳,也就是说,两次核酸检测都必须是阳性。

姥爷行动不便,每次上下楼至少要花15分钟,妈妈一个人根本挪不动老人家,而其他人没有防护服,也无法帮助两位老人去医院做核酸检测。

我怕,姥爷和妈妈等不起了。

2月8日开始,为了绕开核酸检测,我开始向各个通道求助,市长热线、12345、街道、社区、人民日报绿色通道……就是想通过临床诊断为家人争取两张床位,但直到2月11日,得到的消息依然是绕不开核酸。唯一的好消息是,当晚10点,在折腾了10个小时之后,姥爷和妈妈终于住进了隔离酒店。

那晚,我在朋友圈写下:“妈妈和姥爷,你们是最棒的!胜利的曙光在前方照耀着我们。”

隔离酒店

2月13日早上,当我看到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的新闻后,激动得跳起来,拉着几个好朋友,开始疯狂致电市长热线、区防疫指挥部、街道领导、隔离点医疗组、社区以及社区书记……可是,一圈近50个电话打下来,只有一两通电话接通,官方热线永远是“忙线中”,当时,我快要绝望了。

然而,下午从志愿者群里看到的2月14日湖北省中医院将放出1000个床位的信息又让我重新振奋起来,开始将家人的发病情况、CT诊断、体检报告照片发到微博、豆瓣“全国疫情信息发布平台”和朋友圈里,并添加了#抗疫武汉日记##肺炎患者求助超话#等话题,@粉丝头条、香港浸会大学等等微博,转向网络求助。

帖子发出后,热心的网友和同学们纷纷帮我转发,转发者很快便超过了1000人,湖北省纪委也很快在豆瓣上关注到我的情况,并要求区纪委和区政府核实情况。在区长的重视下,姥爷和妈妈,终于在2月14日,通过临床诊断结果,顺利入住了湖北省中医院。

2月18日,武汉,晴

今天,姥爷吃了一碗老坛酸菜泡面,经过治疗的他,精神和胃口明显好起来了。妈妈体温也降下来了,虽然还有点咳嗽,但眼看也在好转。

家人知道我在网上发帖后,埋怨我添乱,闹得满城风雨。但在生死面前,这些都无所谓,我就是要救姥爷和妈妈。

作者/IT时报见习记者 李玉洋

编辑/挨踢妹

图片/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征集帖

此篇为《战“疫”日记》第八篇,IT时报每日更新,旅游从业者、快递小哥、志愿者......记录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为这场战“疫”留下一点记忆和知识。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普通却不平凡的故事,请在后台给挨踢妹留“作业”,你和我,都需要向上的能量。

相关推荐

点击「在看」,与最爱的人

一起对抗疫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