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滴”合体,岁草不生!
宝刀屠龙,号令中原!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天、龙”合体?寸草不生!
今天,关于“快滴合并”的消息刷爆了网络舆论,各种观点和背书满屏皆是,但很少有人从出租车司机、乘客,甚至创业者的角度去想想。
对出租车司机来说,过去他们是滴滴和快的争抢的香饽饽,现在则成了生存在“新快滴”生态系统中的一只小虫;就像淘宝卖家之于淘宝。
对乘客来说,补贴大战将渐渐远去,即便“新快滴”豪气依然,舍得撒钱,也不可能像过去那般大方。这一点你千万不用怀疑,看看这两天的支付宝红包就知道了。设想一下,今后用“新快滴”打车,如果再没人理你,等于就是判了“死刑”,别指望再开个App试试运气了,乖乖订“新快滴专车”吧!
而对创业者来说,打车行业剩下的所有参与者都将成为受害者,所谓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变得异常艰难,没有谁能与A+T背后的资本和流量抗衡。如想螳臂挡车,还不如乖乖就范,嫁入豪门算了,至于那些海外入华的竞争者,如果不愿低头,只有被“清剿”的份儿了。
有评论认为,滴滴和快的早已被“空壳化”了,它们被打上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从属标签,但自身获得的独立用户、用户粘性、模式创新则少之又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更像是真正的“应用”,而非产品,未来如果需要,它们随时可以整合进微信或支付宝,并成为丰富应用列表中的普通一员。
以2014年初的一段时间为例,仅1月10至3月底的77天里,滴滴就烧掉了10多亿人民币;在此期间,快的也动用了数亿元资金,捍卫自己的地盘。之所以发动如此大规模攻势,就在于腾讯系对于微信的焦虑和期望,微信支付成为承载希望的核武器,需要滴滴这截火箭来助推。
微信支付的发展到底成功不成功,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曾经的摇摇、大黄蜂、嘟嘟、e达、打车小秘等竞争对手一个不剩,打车市场已经迅速被瓜分完成。在两家强大的银弹攻势下,就连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都玩起了智能手机,用上了运营商流量套餐,下载了打车软件,并拿到了不菲的补贴。
试想一下,滴滴和快的两个产品到底怎么样?服务究竟如何?本该关注的焦点被烧钱推广和公关口水战所取代,一切如秋风扫落叶般爽快,这让人不禁担心,谁会是下一个行业?
如果巨头们以毁灭性地速度和力度完成对线下各种细分行业的快速布局,那么一旦影响本国行业的集体创新,那么也将遭致反垄断监管部门的关注。目前BAT所做的,本质就是将目前线上的垄断优势复制到线下,并与传统线下势力抗衡,为此,它们会不惜扶持一家又一家滴滴或快的这样公司,作为自己的战略棋子。
上面的文章也许让人有些压抑,下面来点轻松的,由@付亮 老师负责搞笑
滴滴快的的合并,一对情人冤家终于走到了一起。其他正在酝酿结合的还有,复旦与交大合并,成立交旦大学;小米与格力合并,成立米格科技;方舟子与崔永元合并,成立方元社;韩寒与郭敬明合作,成立寒明文化;360赢取酷派,成立酷溜科技;中兴华为合并,成立中华网络;电信联通合并,成立信通集团;搜狐和腾讯合并,成立搜鹅科技。情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