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记 一个在互联网中逐渐变“平”的中国
作为《IT时报》的“保留节目”,《春节返乡记》已经连续做了六年,连续翻看这几年的报道,是一个很有趣的体验,一年年过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慢慢变平的中国。
十几年前,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讨论的是,科技的出现让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环,世界变得平坦、地球变得更小。如今,同样的趋势发生在中国,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原本巨大的城乡差异、城乡鸿沟正在被逐渐填平:几年前,记者在家乡农村收不到4G信号,抢红包要跑到屋顶上,而现在,100M成为起步网速,Wi-Fi几乎家家都能上;几年前,小镇上年轻人在打麻将,老年人只能寂寞地看春节晚会,而现在,在线K歌成为打发时间的好方式;几年前,县城里的电影院被拆掉,过年回家没有娱乐生活,而现在,电影院不仅重装上阵,而且春节档一票难求;几年前,村里的大事只能少数人说了算,而现在,有了微信群,村民们畅所欲言,村事即我事……
离家多年,或许,故乡已不再是你记忆中的吾乡,或许,当你、我、他回到他乡之后,它又会从喧嚣变得沉寂,但科技让故乡和他乡的落差正变得越来越小,你和它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微信成了“乡村议政”好阵地
记者:汪建君
家乡:安徽省望江县
故乡印象:我的家乡是安徽西南地区的一座小县城——望江县,县城东南宝塔河一带曾是长江故道,登城中钵盂山,可一览江流胜景,故名为“望江”;望江文脉绵远,古为雷池所在地,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即出自于此,又据《望江县志》记载:“陈、隋间,县有义士助国平时难,隋文帝旌其为义乡。”望江亦兴“孝”文化,民间传颂的“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孟宗哭竹和仲源泣墓的故事均在这里发生,我农村老家的祖堂楹联上则赫然写道:两件事情读书耕田、一等人忠诚孝子。
这些文化为本地人津津乐道,但望江的经济却一直乏善可陈,社会风气也相对传统而保守,近十几年,随着大量人口进城务工,固守一方的耕田文明逐渐被城市文明所替代,加上科技的下沉与普及,这座小县城慢慢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开放。
今年春节,我在望江的街道上发现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处处看到“国际”的字样,从望江国际大酒店到时代国际影城,再到卡顿国际美发会所、索菲亚国际婚纱摄影、金港湾国际商务宾馆等,“国际”二字背后代表了一种理念追求的提升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移动互联网的风生水起、返乡青年的积极带动,让故乡的生活模式越发接近大城市:微信几乎全民普及,下起7岁儿童上到七旬老人,无不使用微信,村庄的小店铺也开启了移动扫码支付;村口有京东、圆通快递,4G宽带、智能手机的广告刷遍了马路旁的面墙,中年人上网斗地主、打麻将、玩全民k歌,年轻人则秀直播、玩抖音、组团打王者荣耀,留守在家给小孩陪读的妇女还做起了微商生意,县城影院在春节几天更是连续爆满,去糯米、美团看票,“明天的电影要今天下单”……
科技与互联网正给中国大地带来新的势能,并在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纵横驰骋,前者表现为应用场景实现了从“超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县城-农村”的区域蔓延,后者则体现为应用群体开始从青少年到中年人再到老年人层层递进,这是一场变革与洗礼,我的家乡则身处其中,悄然变幻。
(邻居是一名宽带装维工人,因为返乡的年轻人在家要上网,他一直忙到大年二十九都没能在家吃顿晚饭)
所谓信息化变革,其最显要的功能在于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提升便捷性。微信的广泛使用,对农村的影响无远弗届,除了基本的社交、聊天、语音视频给村民带来便利与乐趣之外,微信群的应用推广,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群与组织的关系,并提高了民主性与透明性。
//微信群成了“新大队”//
春节期间,老家就祖堂建造余款的使用问题召集村民商议,年近60岁的队长在本村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告知时间和地点,大家纷纷响应,不但先在群里畅所欲言进行预热,而且在规定的时间抵达会场,效果远胜以往。而在几年前,村里遇到集体的大事,都是队长挨家挨户去通知。
这样的情况在乡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我走访的过程中发现,邻村沈姓也时兴微信开展“乡村议事”,而且村民坦言:“效果比以往要好。”
(乡村议事,事前在微信热聊,然后聚集在一起开会,进行民主商议)
在我看来,这是微信建构社群的组织力量,根据《罗伯特议事法则》中的集体意志自由原则——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集体自身,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平衡集体成员的权利,然后,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可见,微信群通过集体性公告,有别于队长上门挨家挨户地一一告知,在微信群里能够形成集体性约束,而正式议事之前的群内交流,本身也先期释放了个体的自由表达,并对“议事”本身形成舆论烘托,从而推动“议事”更好地开展。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村民委员会也成立了专门的微信群,每个村落都有一部分代表被拉进群内,村委会成员时常在群内发布政策信息以及和村民息息相关的话题,如现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乡村扶贫”计划,各村各屋均有名额,如何产生、怎样评估、认定,扶贫标准都在群内发布公告,这极大地增强乡村政事的透明性。
//看病也能网上挂号了//
“上到70下到7岁,微信杠杠滴”,这是沈氏微信群里的一句原话,起因于上述提到的乡村议事公告,一名老者在群内回复畅谈,另一名年轻人在群里惊讶赞叹。和微信相关,移动支付也在乡村应运而生。
故乡村庄的小店铺是一名60多岁的老人在经营,去年开始,他在店铺的玻璃柜台上贴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买一包白砂糖、拿一袋洗衣粉,2.5元、3.8元,零碎的价格通过扫一扫便立刻入账,买者不用准备零钱,他也不用考虑找钱——方便、快捷,令许多老人家啧啧称赞。
扫码支付的景象在大城市里早已屡见不鲜,但乡村的信息化变革不在于返乡青年在农村延续平日的行为,更在于常住此地的人们从行为习惯上与时俱进,实现真正的改变。
此次回乡,老家一名发小的母亲由于身体不适要去医院看病,按照以前的操作模式,一定是这位母亲起个大早,来到地级市医院排队、挂号、等医生问诊,但现在,她在儿子的帮助下通过平安好医生App进行网上挂号、预约专家,在这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再前往医院。
她儿子对我说:“按照以前的习惯,很有可能落空,也许医生不在,也许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伍,而现在是谋定而后动。”
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曾提出“科斯定理”,——其中著名的一条就是任何交易行为之间都存在费用成本,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交易壁垒”则能更好地促进交易行为的发生,提升人类活动的效率。在这名母亲看病的案例中,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消弥了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了交易产生的成本,“网上交易”逐渐在乡村流行。
在故乡几个村落的交叉口,和网络消费成配套设施的快递网点也醒目可见:京东、圆通、申通春节依旧照常开业,这些网点并非单独经营,而是由乡村店铺代理。一名在邮政工作的同乡,春节期间倍感忙碌,他对我说:“早前几年,这时候都在忙着送报纸,而现在则是马不停蹄地送快递。”腊月三十上午,我在镇上的邮局里还看到他忙碌地身影,将快递一一分拣、归类。
“吃惯垄断红利”的油田通信遇到了竞争者
记者:刘慧莹
家乡:黑龙江省大庆市
故乡印象:我的故乡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平原,是素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的油城大庆。大庆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田的所在地,这座冬天即雪域冰原,夏天被芦苇和绿植覆盖的城市,在“磕头机”昼夜不息地运转下发展了近60年,60年前,它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土壤中掩埋东北虎的脚印和猛犸象化石的气息。
石油,是大庆这座城市赖以发展的血液,也是黄金。独特的发家史造就了大庆市“大企业小政府”的特点,整座城市依石油而起,从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到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大部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油公司”)拨款投入建设。人们外出打招呼的独特方式,是先问对方是采油几厂,或是钻井几公司。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单位,大庆市也是社会学家研究中国单位制制度的典型样本。
不过近年在国内能源政策变革和石油储备减少的双重夹击下,这个曾经GDP在全国排名第十二位的“土豪”城市,年生产效益发生断崖式下滑,它的固化结构正迫不及待地被打破,中国传统制度弊端在它的身上愈发强烈地折射出来,一些年轻人选择离开,而留守在这片富饶之域的人们正在谋求城市发展的新道路。
2018年的大年三十这天,经过2490公里的长途跋涉,我的故乡终于在咫尺。踏入家门时,Wi-Fi已经自动连接,奶奶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里喊话,快回家吃年夜饭!
(正在刷朋友圈的奶奶)
我和堂妹在外读书五年有余,这些时间里,互联网成为我们两个在外漂泊的孩子和家里交流的工具。父母和叔婶因为日常忙于工作,时常耽于对女儿的思念,倒是年过古稀的爷爷奶奶,平日里智能机总是不离手,一有时间就到朋友圈里翻看我和堂妹的最新动态。
//与时俱进的油田网络//
奶奶是去年才加入“低头族”的,因为看到爸妈时常和我在微信上聊天,而她自己获取的都是从爸妈那儿听来的“二手”消息,索性就注册成为微信用户。如今视频聊天、打字、抢红包和点赞都难不倒奶奶。不过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奶奶家的网络运营商是大庆当地特有的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
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原为“大庆油田通信公司”,后简称“油田通信”)是大庆油田特有的通信运营商,早在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和开发时就伴随诞生。由于早期油田开采过程中信息保密需要,大庆建市之初,凡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单位和民用住宅,都使用油田通信的信息服务网络。油田通信同时也承担中石油信息化技术支持、网络维护,但随着油田会战这段历史翻过,如今已经发展成并列于国内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地方性民用通信运营商。
奶奶家居住的创业城小区是油公司在2008年左右投入建设,当时一部分以福利房的形式优惠销售给石油会战老员工,一部分以普通商品房形式进行销售。爷爷奶奶是当年开发油田的老会战同志,于是赶上了这批价格实惠的“福利房”。在大庆这座带有人民公社色彩的城市,创业城的通信运营商被油田通信全部垄断,负责分管创业城通信网络的是油田通信创业城分公司,巧合的是,这也是父亲工作所在的单位。
父亲年轻时作为“油二代”,通过招工进入油田通信公司,一工作就是近30年。1986年进入通信公司的父亲听老前辈讲述公司从模拟信号转向数字信号的变革,也亲眼见证了通信公司模拟交换机向程控交换机的转化过程。2016年底,通信公司全面实行光纤线路改造,将电缆线路改造成光纤,全面提升至最低20M最高100M的网速,父亲作为创业城分公司的员工参与了这次入户改造。
父亲告诉我,油田通信的网络是与时俱进的,尤其是在油公司之外的地产开发商进入大庆,商品房席卷市场,三大运营商陆续登陆展开竞争之后。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促使油田通信加强民用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也使其降低了价格,现在最低只需1000元就可以办成两年的20M宽带加固话套餐。
不过油田通信在大庆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在占地440万平方米的创业城里,四十几人的油田通信创业城分公司,在2017年一年里创造了上千万元的净利润,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垄断带来的红利。
//能源城市莫测的未来//
早些年,通信基建、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发展都曾搭上油田开采的顺风车,为油城提供了数十万的就业岗位,很多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其垄断地位。但如今油田产量递减,能源产业之外的其他经济尚未搞活,这座由一半国企员工和一半公务员构成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展示出明显的乏力。爸爸们的下一代就要失业了,被称为“油三代”的我们正强烈想要逃离这座体制内的城市。
春节之后,我就要返程上海。临离开家前,奶奶一边娴熟地刷着手机,一边跟我讲:“有了互联网和微信,就不怕你们走远了,你要常发朋友圈,有时间我们就视频聊天。”我点头回应:“嗯,如果有新鲜事,微信上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
从“乱花钱”到“花得值” 83岁的伯父爱上了宽带
记者:钱立富
家乡:安徽省池州市
故乡印象:从上海出发,沿着著名的318国道线一路向西,行驶450公里就到了皖南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池州。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李白在这里留下了《秋浦歌》、曾任池州知府杜牧在这里写下了“牧童遥指杏花村”,苏轼、岳飞、陆游等都曾驻足池州。池州也素以生态闻名,是佛教圣地九华山所在地。
我的家乡就在池州的一座农村小镇,小镇不大,国道线穿行而过,小饭店、小卖部鳞次栉比地开在路两边,不远处还有座电影院,在手机、网络甚至电视都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春节时经常有黄梅戏剧团来唱戏,或者是放电影,年味浓郁。现在,唱戏听戏成了小镇居民回忆中的片段,互联网的脚步在这里不再是慢半拍,而是越走越快,和城市保持同一步调。
两年没回家,原以为故乡的宽带还只是几十兆,原以为这里的手机流量用得很少,结果,我发现自己错了!小镇上现在流行的是100M宽带、200M光纤宽带,20M、30M的宽带已成了往事。在手机上网方面,流量不限量套餐、互联网手机卡也都流行开来,和大城市并无二致。
//大城市有的皖南农村也有了//
堂兄家很早就在镇子上安了家,2015年在家里装上了宽带,那时还是2M的宽带,一年花费要七八百元。为了这件事,堂兄还挨了伯父的一顿臭骂,说是乱花钱,这东西不能用来吃不能用来喝,装它干吗?但是堂兄坚持要装,伯父也是无可奈何。
去年堂兄换了包含了手机和宽带的融合套餐,套餐月费不到80元,里面包含100M光纤宽带、6GB省内流量、250分钟通话时长,还有4K视频。这一次,伯父没有再反对,反而很赞同。80多岁的伯父一直很喜欢黄梅戏,早年前经常有戏团来唱戏,伯父能借机过过戏瘾。但现在,戏团再也不来了,伯父偶尔通过电视、广播才能听上戏。家里装了宽带后,孝顺的堂兄在网上找到黄梅戏节目,通过电脑播放给伯父看,后来堂兄又买了互联网电视,可以直接在电视大屏上播放。去年家里装了百兆宽带之后,伯父也觉得很不错,看黄梅戏再也不卡了,觉得这钱花得值。
镇子上的街道不长,通信营业点却不少,电信、移动、联通都有,甚至一家运营商有好几个营业点。在这些营业点主推的融合套餐中,包含的都是100M或200M光纤宽带。“前年我们推的还是20M、30M的宽带,但是2017年开始,百兆宽带就开始成为主流。现在大家新装的,基本上都是100M宽带,另外套餐里还有手机流量、4K等等。”一位营业点的老板说道。
不过总体来说,小镇宽带的普及率还是处于低水平。小镇上很多家庭的年轻人平时在外地务工,老年人和孩子在家中留守,安装有线宽带的需求不太大。而且,手机上网替代性越来越强,比如视频聊天、网购等,这对有线宽带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性。
//不限量流量套餐更便宜//
除了百兆宽带,不限流量的手机套餐在小镇也非常流行。这里的用户对流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套餐资费门槛较低,是不限量套餐风靡的主要原因。
(小镇上互联网卡成为主流)
去年以来,国内运营商掀起了流量不限量风暴,尤其是中国电信态度最为积极,推出了低门槛的不限量套餐。这点在小镇这块“狭小”的通信市场上,体现得也是很明显。在镇子上的一家电信营业厅,店员说现在不限量套餐最低月租只要49元,“标准资费是79元/月,新入网的用户每月优惠30元,而且连续优惠24个月。就是说这两年,套餐月租只要49元,包含不限量的全国流量,每月还有100分钟的通话时长。”这样的资费比很多一线城市都要便宜,性价比颇高,所以这款套餐在当地卖得比较火。
中国联通去年在互联网手机卡上出尽了风头,在小镇上亦如此。腾讯王卡的海报贴满了营业点的大门,“腾讯公司的App都免流量费,而且月租也不贵。对于镇子上的年轻人来说,腾讯王卡还是有吸引力的。”店老板说道。
资费越来越便宜,套餐内流量越来越多,小镇用户的流量消费水平提升得非常快,但是烦恼也如影随形。“以前大人担心孩子总是进游戏厅打游戏,现在手机就是游戏厅,手机上网络游戏那么多。”春节拜年时,一位亲戚不无烦恼的说道,他孩子读高一,放假在家整天就是拿着手机打《王者荣耀》,“我又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他,有一次我在气头上,把手机一把抓过来扔了出去,屏幕都摔碎了。”
从互联网路过,“油腻”的中年人也有春天
记者:郝俊慧
家乡:山西省祁县
故乡印象:我的家乡——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个湮没在历史中的千年古城,相传早在远古时期,这里水丰草茂,是中华九大沼泽地之一—“昭馀祁”,《周礼·职方》中曾记载,“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太山;正北曰并州,其泽薮曰昭馀祁”,其中,并州即今天的山西省会太原。这片沼泽地历经沧海桑田,逐渐水干地平,形成太原盆地,而祁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
祁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春秋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便以地为名,改姬姓为祁,初唐四杰中的王勃、盛唐时的王维、温庭钧均是“太原祁人”。近三百年中,祁县最为人知的人物是乔致庸——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家的掌舵人,而他只是兴盛时期晋商的一个代表人物,事实上,祁县、平遥、太谷是当时晋商的主要集中地,全国闻名的晋商票号、茶庄大多集中于此。
以商起家的祁县,曾经一度萧条。记得几年前的返乡记中,我曾讲述过小城整体商业受到电商冲击、传统商人招租困难的故事,今年再次回家时却发现,尽管网购已成为常态,县城里的店铺却开得更多了,只是售卖的商品不再是从前那些没有品牌的低档货,专卖店变得普遍,小城似乎悄然完成了品牌升级;手机店铺鳞次栉比,OPPO、vivo、华为……不少“小伙伴”出门带两部手机;微商、直播、外卖、网购电影票、手机支付……大城市有的互联网生活,小城里已经全部同步。
(马路上,华为、天翼实体店鳞次栉比)
(微信支付、支付宝、花呗……各种互联网金融工具,都已进入街头小店)
每年,相聚总是回家最重要的动力。以往聚会时,总觉得从大城市回来自己跟得上时代节奏,玩的是当下流行的潮品,而未走出家门的同学,似乎总落后那么一点点。但今年,听故事两眼发光的变成我,在“日渐油腻”的中年人身上,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更有趣。
//爱上直播的女同学//
大年初五,和几位初中女同学聚会,菜都上齐了,同学刘慧(化名)戴着耳机,一直低头在看手机。
“喂,同学难得聚一次,别看手机了。”一名女同学催道。
“再等几分钟,这场直播就结束了,我现在是榜一,不好退出。”刘慧抬头不好意思地解释了一句。
几分钟后,她放下手机。“你在看直播?还刷钱?”我好奇地问道。“是啊,今天还好,刷了不到一千,就是榜一了。”在一个平均月收入二三千元的县城里,这不是一个小数字。
刘慧最喜欢的主播是一对二人转夫妻,自从一年多前偶然打开快手关注他俩之后,她便成为这对夫妻的忠实粉丝,给主播“送礼物”大概花了几万元,“现在我们关系很好,今天这个主播其实是他们的朋友,我帮她捧个场。”
一入江湖深似海,从单纯的粉丝变成主播朋友后,刘慧算真正进入了“直播江湖”,她这才发现,这块虚拟空间俨然已形成一个小社会,流量主播们各自为阵,却又互通有无,新主播想上位,一定要“拜码头”,请大咖“甩粉丝”给自己,但能否让一掷千金的土豪“大哥”留下,还得看有没有真材实料。“东北二人转演员很多都不跑场子了,做直播没那么辛苦,收入还很高。”刘慧关注的这对主播,儿子和儿媳同样是二人转演员,现在也都在做直播。
饭桌上,刘慧与直播的故事成为最好的“佐餐小菜”,她亲身参与或观战的几场主播大战,简直称得上惊心动魄:为了给自己的主播上榜打call,“大哥”在凌晨十二点前的最后一分钟秒榜,1314元一组的1314啤酒,连刷100组;一位新入江湖的“大哥”想要出名,在各个大主播的“房间”里抢榜一,一次投入就是几十万元……
“大哥是为了刷存在感,我是单纯觉得主播有才艺,愿意为他们买单。”最后,刘慧如是总结自己的“直播瘾”。
//被大数据戴上的“假发”//
在家过年,主题就是吃吃吃,聚聚聚。
另一场与高中同学的聚会,同样发生在大年初五,但话题却从直播转到了头发。
“你头发怎么长出来了?”每个见到王冰(化名)的同学,都惊诧于他的一头“秀发”,要知道,这位同学少年老成,三十岁出头时,因为脱发严重,便索性常年以光头造型示人,今年,他“有了”头发,而且还不少。
“假的吗?”一位同学上手拽了拽,纹丝不动,“难道是真的?用了什么神丹妙药?”
炫耀过后,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王冰告诉大家,是从某猫上买的补发片,与一般假发相比,它可以整张黏贴在头皮上,所以显得很自然。
“发现这个神器,完全归功于某宝的大数据。”每年冬天,王冰都会买一顶帽子给自己的“光头”御寒,但今年当他搜索帽子时,突然发现某猫在给他推荐这种补发片,从未听说过这种产品的他觉得性价比还不错,便买来试试,效果还算蛮理想。仔细想想,为什么电商平台会给他推荐这类商品,估计是根据他的年龄、性别以及原本想购买的商品——帽子分析判断,这个年龄的中年男人头发可能稀疏,有此需求。
这应该是我听到的最接地气的大数据故事了。
谁说你我不能成为“家人”,这里是《IT时报》的微信版,辛勤的挨踢妹雷打不动,每天更新。2018年,挨踢妹有个小小的愿望:篇篇十万+,遇到更多新朋友。同时希望挨踢妹的朋友们:2018年,脱贫、脱单、不修仙、不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