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72 号征文:骑行百里拜谒古槐 || 朱志世(山东德州)

骑行百里拜谒古槐

作者/朱志世

编辑/落英小桥

进入七月,灼热太阳烘烤着大地,气温总在三十度以上,天气预报的雷阵雨迟迟不下。高温考验着骑行者的决心和毅力。可是,比天气更热的是骑行团队热情,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难以抵挡骑行者的脚步。周末骑行铁城、黄镇,拜揭古槐计划如期进行,庆幸的是这次骑行得到了苍天眷顾,清晨起来便是多云的天气,凉风习习,白云朵朵。天气比预想得好。五点四十分,集结完毕,拍照留念,准时出发,车队如雁踏上了北上行程。
一个半小时后到达吴桥铁城,骑行了三十五公里。铁城镇为千年古城、百年县府旧址,历史名人、名胜古迹、杂技艺人繁多,明末宰相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兵部尚书李天经等历史名人都出自该镇;铁城镇有千年唐槐、古井卧槐、苦井甘泉、澜洋书院等多处名胜古迹;拥有官道姜、宁庄等杂技专业村,是吴桥杂技重要发源地。此次行程的主要目的是拜揭著名的三棵古槐。第一棵位于该镇北关一个偏避农舍旁边,没有文字记载,百姓称为“唐槐”。树高足有十五米,树冠直径十多米,树干需要五个人方能合抱。部分树干已经枯朽,树洞可以塞进足球,显得更有阅历,更加沧桑。一个老农手提水桶,将一桶水倒进埋在树下的一个水缸里,询问原因,他告诉我们:这是模拟的井水,意在有“风水”。树上挂满了红色绸缎,旁边修一座小庙,供奉着“树神”的牌位。凝望这个高大古槐,浮想联翩,它走过了一千一百年历史征程,沐浴过多少春雨冬雪,经历过多少风霜雷电,见证过多少江山更迭,阅尽多少个春秋枯荣,千年古槐,千年古韵,依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我们赞叹生命的厚重,在它面前,人类的生命如此短暂渺小,我们只有仰视,只有崇敬,只有拜谒。
告别千年唐槐,车队继续前行,短短三公里车程一会儿就到,一棵更高更大的古槐出现在我们面前,它被围在一个方形的栅栏里,占地面积足有四百平方米,正南方有个红色小房子,里面空空的,旁边有座焚烧纸钱的供堂,里面还残存着香火的余灰,可见百姓对这个古树的虔诚和崇拜,我想这是它能够枝繁叶茂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吧。旁边有个金属牌子,经久了风吹日晒,字迹已经非常模糊,隐约看到这棵树曾经和乾隆皇帝有关,也就是说他已经经历了三百年风风雨雨,树干直径有两米左右,我们五个人才能环抱过来,树冠足有二十多米的直径。圆圆的像一把硕大的绿伞覆盖在绿色田野里,枝繁叶茂,人在树下无法看到天空。阳光无法透过稠密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了硕大树荫。清风习习吹来,特有凉爽透进身躯,使我们忘记了骑行的疲劳。更震撼的是这棵古树中间已经枯朽,形成半开的树身,从母体里长出数棵小树拔地而起,和古老母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一个树枝竟有四手多粗,因为枝干枯朽而倒向一边,庆幸的是只有树皮连着依然生机盎然。树干上的两个空洞好像两只眼睛,望着苍天万物,诉说着自己非凡的历史。侧卧的树干依然生机勃勃,长成了龙头模样,“卧龙槐”的名称因此而来。我敬佩这棵古槐,他不恋肥田沃土,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以泥土为营养,以纯朴为容颜,以树荫奉献百姓;而代表坚强的躯干,几经雷火而不息生命,即使倒下仍然爆发出生命活力,百折而不挠栉风沐雨迎风斗沙,一次次地举起生命的新绿,繁衍儿孙呵护新的生命;它把根须深深扎进大地,吸取丰富的营养,长成硕大树冠,为百姓遮风挡雨。不媚俗,不张扬,用平凡方式装点岁月,彰显亲和力和意志力,给人信心和力量。
短暂停留拍照留念,向着下一个目标“杨抱槐”出发,几经转弯,车队穿过密集的村庄,进入一片旷野,一望无际的玉米高至膝盖,绿油油地覆盖着辽阔大地,微风吹过,无边原野如碧绿的海面,起伏飘动,波光粼粼。目光尽头是白杨林组成的屏障,墨远黛近和蓝天相连,几朵白云飘过蔚蓝天空,幻化成各类图案,遮挡着灼人的阳光。关山阵阵,凉风习习。一条笔直水泥路由南向北延伸着,两排垂柳遮天蔽日,耳边飘来随身听发出的美妙音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回望车队,红黄相间的炫装,飞驰在绿色的田野上,如蛟龙游舸沧海,似雄鹰翱翔蓝天,飞跃驰骋,勇往直前。有位骑友感叹:不走了,架起吊床,在此烧烤避暑,好不愉快!但是,因为前方有美景,我们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路线不熟,途中不断询问,行程超过五十多公里,第一次远行的骑友已经感觉疲劳,乡村公路变窄且损坏严重,车队不得不减速行驶,几经周折,终于在312省道北侧漳卫新河东岸找到了黄镇。在该村的十字路口,见到了魂牵神往的“杨抱槐”。这是一个奇异之树,高大的白杨树上长着一棵国槐,两棵树连体而生,各自枝繁叶茂又交错生长。大树被铝合金栅栏包围着,一块牌子焊接在栅栏上,详细介绍这颗奇树的来龙去脉。白杨树是黄氏宗亲公元一四零七年搬来居住时栽种的,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槐树也有七十多年树龄,杨比槐高约二十米,冠径十七米,杨树干高三米五,胸围三米七。国槐高十四米,胸围一米一,杨树南部枝桠已经干枯,北部枝桠依旧茂盛,国槐正直枝繁叶茂的旺盛时期。主根已经通过杨树腹中深深扎入地下。这一奇异现象是自然形成,七十年前,白杨树西侧腐朽的树洞内积累泥土,喜鹊衔来槐树枝做窝,把成熟的槐豆洒落在洞内,春暖花开的季节,槐豆生根发芽,树洞中长出了槐树,百姓认为是吉祥之兆,倍加爱护培植,白杨树怀抱着国槐,国槐庇护着白杨,两棵树和谐相处,相融相合,茁壮成长。在此我们看到大自然创造的奇观,不同的物种在一方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籽。没有发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剧。在“杨抱槐”面前沉默良久,面对古槐,人类当羞!

作者简介:朱志世, 1955年生 山东德州陵城区人 南京炮兵学院政工系毕业 1976年入伍 历任战士 班长  排长 指导员  宣传干事 教导员 主任 政委等职 2000年转业任职德州市科学技术局,2015年退休。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五月雪

组稿: 湘子   石峰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伤木  初一  真实

主编:菊野芳香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0)

相关推荐

  • 「犁城传说」济阳垛石镇千年古槐的故事

    折断后的古槐 (1958年12月29日,济阳县合并到临邑县,称临邑县.1960年10月5日恢复济阳县) 在济阳县垛石镇东西大街正中央,有一棵千年古槐,人们称之为仙槐.神槐,其神奇的的经历与传说,一直在 ...

  • 槐花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槐  花 作者:宋桂忠 走在路上,突然一阵熟悉的.淡淡并带有一丝甜腻的香气扑鼻而来.抬头一看, ...

  • 古都槐花香 ■宁显福

    . 解放军报2021.8.13 古都槐花香 ■宁显福 今年雨水多,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黍米,细细簌簌.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和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夏 ...

  • 滕州的那些历经千年的古庙和古树

    滕州自古便是三国五邑之地,素有善国之美誉,悠久的历史也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古迹.滕州市境内目前拥有众多古遗址.古墓葬,还有很多现存的古遗迹,让一起开启古庙觅踪之旅吧-- 大康留天齐庙 大康留天齐庙,后称 ...

  • 『山东淄川』土泉古村•古流苏树

    ∽∽∽拍于2018.4.21∽∽∽ 这几天整理去年观看的流苏树的时候,还在想今年争取去看看峨庄土泉村的流苏树,没想到说去就去了,昨天上午朋友相邀去峨庄看流苏,联想到去年博山山区的流苏开花时间,感觉可能 ...

  • 初冬景山

    为了看看观德殿 又来到景山 上次来是秋末 现在已经入冬 从观德殿出来 在园子里走走 一拐弯儿 就来到了槐中槐前 槐中槐 种类:国槐  科属:豆科槐属  级别:一级 编号:11010202169 位置: ...

  • 《天地间》23号征文:“岁寒三友”令人敬|| 朱志世(山东德州)

    "岁寒三友"令人敬 作者/朱志世 编辑/落英小桥 世人独爱那坚毅不拔的青松,傲雪挺立的梅花和宁折不屈的青竹,爱它们与众不同的风姿,更爱其所特有的高雅品格. "岁寒三友&q ...

  • 《天地间》44号征文:重逢(组诗五首) || 张志河/邓辉/朱志世(山东)

    重 逢(组诗五首) 文/张志河/邓辉/朱志世 编辑/落英小桥 编者按: 中国文人喜愛寄托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芲劲的靑松,挺拔摇曵的翠竹,迎风傲雪的冬梅,它们虽不同 ...

  • 《天地间》51号征文:团聚一一贺“岁寒三友"金秋十月重相聚 || 朱志世(山东德州)

    团 聚 一一贺"岁寒三友"金秋十月重相聚 作者/朱志世 编辑/落英小桥 左:石峰   中:高金森  右:张志河 十月阳光撒碧空 岁寒三友聚州城 风雪雨霜五十载 八十谈笑论废兴 何惧阴霾罩日月 ...

  • 《天地间》66 号征文:重 阳|| 朱志世(山东德州)

    重阳 作者/朱志世 编辑/落英小桥 题记:重阳节科技局组织退休,人员参观学习 有感而作. 一年一度一重阳 今朝与往不一样 退休老友群贤聚 党史教育汲力量 博物馆里忆历史 大刀记中学榜样 杂技之乡换新颜 ...

  • 刘霞 | 殷红的期盼【第72号征文】

     作者简介 刘霞,中国诗歌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鸡西作家协会会员,虎林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虎林诗人协会副主席,虎林诗词联副主席,东方红作家协会理事.用笔名峡谷.峡谷lx.草儿,青青草儿发表作品近百余篇.曾有 ...

  • 七旬老人骑行百里卖面箩,日入不到百元夜宿小庙

    5月19日,来自河南商丘宁陵县张弓镇的朱允现骑着装满面箩成品.配件和铺盖卷的自行车,行走在山西永济的乡村公路上.老朱今年70岁,是一位走村串巷卖面箩.修面箩的老手艺人.他介绍,自己每年三次到山西来,已 ...

  • 城市老牛2020老上海深度骑行(595)朱少伟先生《上海独特的红色记忆》

    城市老牛 关注 城市老牛2020老上海深度骑行(595)朱少伟先生<上海独特的红色记忆> 9小时前 阅读121 衷心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组织! 衷心感谢朱少伟老师的精彩分享!

  • 《天地间》3号征文:9.18不忘国耻 ||大油简单一生(河北沙河)

    9.18不忘国耻 文/大油简单一生 编辑/落英小桥 九十年前九一八 日寇铁蹄踏华夏 百姓生命遭涂炭 爱国将领热血洒 共产党人举义旗 国共联合把敌杀 台儿庄上血染城 平型关中寇叫妈 浴血抗日卫家国 人民 ...

  • 《天地间》2号征文:我把岁月交给了世界 (外一首)|| 徐荣富(江西景德镇)

       我把岁月交给了世界 (外一首) 文/徐荣富 编辑/落英小桥 我把岁月交给了世界, 憧憬一个美好的未来. 五彩缤纷的舞台, 尽展一幕幕精彩. 遭遇征程中的挫折, 勇往直前不泄气不徘徊. 唱响一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