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面瘫

2019-08-13 20:06

概念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类,这两种类型的面瘫在病因、症状上均有显著区别。下面重点介绍周围性面瘫的诊治。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肌麻痹、口眼歪斜,患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紧或露白睛,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漏气、漱口漏水,不能做皱眉、嘟嘴、耸鼻等。面瘫属中医学歪嘴风、吊线风等范畴。“经络空虚,风邪入中,痰浊瘀血,痹阻经络,筋脉失于荣养”是基本病机。

病因病机

正气亏虚为面瘫发病前提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阳气内虚,不能散布于经脉,以致经络空虚,是邪中经络引起面瘫的前提。在临床上,面瘫多发于青壮年体盛之时。体盛之时,虚从何来?邪何以入?笔者认为,面瘫多在夜间或晨起发病,是静时阳气归藏于内,邪气乘虚而入。壮年体盛之时,若不惜身,烦劳过度,卫外不固,汗出当风;或饮食失节,将息失宜;或邪盛之时,正气相对不足,正不敌邪,皆可谓因虚致病。

风邪为面瘫发病先导

风性善行数变,其性轻扬,易上犯头面;风为百病之长,邪气入侵多以风邪为先导。笔者认为,面瘫的首要因素是风邪,此亦为古人多将其列于中风之缘故。而风邪入侵又多兼夹他邪。该病多发于秋冬季节,寒气主令之时,风多夹寒邪而为病;盛夏炎热之时,汗孔易开,阳气易泄,若贪凉饮冷,损伤阳气,风夹寒邪为病者亦不鲜见。春在五行属木,风气主之,寒热交替之时,腠理时疏时密,将息不慎,风邪可夹寒或热而为病。若平素饮食不节,嗜食厚味,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素体痰盛,风邪入侵,易致风邪夹痰流窜经络而发生面瘫。

风痰瘀血、痹阻经络贯穿病之始终

面瘫乃经络之病,风邪入中,经络气乱,气血运行不畅,气津因之不行,加上寒邪凝滞或热邪煎熬,多致风痰瘀血焦灼为患。在病之早期,以风痰瘀血、痹阻经络为主,属实证;病之后期,风痰瘀血焦灼不去,气血不能荣养筋脉,呈虚中夹实之证。而风痰瘀血、痹阻经脉,贯穿病之始终。

治疗方法

急性期以祛风为主,详辨证型转化,善用细辛

面瘫急性期起病快,多为六淫之邪经皮毛而入。笔者认为,外感风邪为主,但须详辨风邪兼夹,区别风寒、风热、风湿阻络之不同。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面部受凉史,伴恶寒、发热、头痛、关节疼痛,或有发热耳后压痛、舌苔白、脉浮紧或弦。治疗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主,药选防风、细辛、桂枝、白芍、川芎、姜黄等,取得较好疗效。笔者临床发现风寒痹阻型持续时间较短,传变迅速,入里化热;或风热外袭闭阻面部脉络。此类患者耳后压痛较明显,可有发热头痛、咽干、咽喉肿痛、耳郭疱疹、目赤及心烦、小便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一派热象,属风热阻络型。中医治疗以清热疏风、通络止痛为主,方中重用金银花、连翘、黄连、白芷、细辛、荆芥、薄荷之辈。此外,部分患者直接感受风湿之邪,但多数因发病后自服清热解毒药过量,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日久化热,湿与热合,浊毒内生,风湿热毒闭阻头面脉络,发为面瘫。此类患者多伴头痛、头晕沉、脘痞、身困乏力或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舌体胖大,苔腻或白滑,脉弦滑。治疗以祛风除湿、解毒通络为主,药选羌活、苍术、防风、黄芩、连翘、茯苓、陈皮、姜半夏、蜈蚣、天麻等。对耳后疼痛明显者,重用细辛、姜黄、川芎;疱疹明显者,酌加清热解毒之品,如大青叶、板蓝根;咽干口苦明显者,加淡竹叶、牛蒡子、射干等,以清热利咽。笔者治疗面瘫急性期十分注重细辛的配伍应用。《黄帝内经》记载:“足阳明之脉夹口环唇,布于头面;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外眦。”面瘫一证,无不皆自三阳而来。太阳外中于风,阳明内蓄痰浊,风邪引动内蓄之痰浊,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经络不利,则弛缓不用,无邪之处,气血运行通畅,筋肉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引,故见口眼歪斜,发为面瘫。

治疗当先祛外风,外风得祛,则内蓄痰浊方可消。细辛,味辛、温,《雷公炮制药性赋》记载:“其用有二,止少阴合病之首痛,散三阳数变之风邪。”《本草衍义》记载:“治头面风痛不可阙也。”其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效。细辛配黄连,以黄连之苦寒配细辛之辛温,两药共用,寒热共投,以寒药入热剂,以反佐法用之;细辛配川芎,细辛辛温气香,善通利耳鼻诸窍,散寒止痛之功效显著,川芎善走散,可上行头目巅顶,两药共用,以川芎引药上行,共奏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细辛配白芷,二者气味皆辛温,均具发散风寒、祛风胜湿、止痛作用,二药共用有较强的散寒、除湿止痛作用,且其止痛效果远较其他药物为佳,尚有通窍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细辛含挥发油,其有效成分可明显抑制组织胺、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综合以上几点,细辛在面瘫急性期应用有消炎止痛、防止神经变性等作用,尤其对伴有头痛、耳后疼痛疗效显著。根据患者症状轻重及体质不同,细辛用量为3~9克,与古代“细辛不过钱”之说相悖。有关研究证实,挥发油中的有毒成分黄樟醚,会导致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中毒死亡。但煎煮30秒后,有毒成分黄樟醚含量会大大下降,而有效成分仍保存于药汁中,故不足以引起毒害,也不会减其疗效。细辛之用量,只要辨证准确,用药恰当,合理配伍,完全可以超出古人“细辛不过钱”之说,不必拘泥于此。

恢复期重用活血化瘀除风法

恢复期为发病7~30天内,是治疗的关键阶段。此期在太阳风已祛或外邪入里的基础上,正气渐虚,气血瘀滞,闭阻脉络,“血脉凝泣”,面颊筋肉失养而纵缓不收。正如叶天士所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此期病情相对稳定,正气尚足,治宜重用活血化瘀峻药———虫类药物搜剔络道,增强通经活络作用。方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白附子、白僵蚕、全蝎、蜈蚣、天麻等,则瘀血去,脉道通,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受损神经的修复,缓解面部疼痛、肿胀的症状。若面部麻木、口舌感觉减退,原方加桂枝6~10克,或局部温敷以温通血脉,散寒逐瘀。

后遗症期强调养血除风、柔筋止痉

后遗症期患者除有口眼斜等主要症状外,常伴口角或眼角肌肉不自主跳动、抽动等。此时邪气留恋或过用温燥耗伤气血之味(如牵正散之类),正气已虚,多属虚中夹实之证。笔者认为,外感风寒之邪或寒邪郁久而化热,热灼津液;或久病气血耗伤,血行不畅,瘀血内阻;加之头面为诸阳之会,面瘫诸症与三阳经有关,阳明经多气多血,太阳经多气少血,少阳经少气多血,三阳经并病,则气血皆不足,导致筋脉失养、拘挛抽搐而成痉。《医学原理·痉门》认为痉证“虽有数因不同,其于津亏血少,无以滋荣经脉则一”,故用四物汤之辈以养血活血化瘀,达到活血而不伤血之功,正如古人所云“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重用白芍、当归、木瓜、葛根等以养阴柔肝,并用天麻、钩藤、地龙、蜈蚣等熄风止痉药,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其他治疗

针刺治疗

笔者认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即发病5~7天,针刺宜选择远部穴位,以免频繁刺激使病变局部呈持续充血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面部神经水肿,而不利于康复。临床常取的穴位有:合谷穴、太冲穴、足三里穴等。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正所谓“面口合谷收”;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可养血柔肝,熄风止痉,从而改善和调节肝脏功能。合谷穴配太冲穴属于开四关,可疏通上下气机,活血通络。足三里穴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临床用之,可从内而治,养血除风祛邪。自此至恢复期,即发病8天以后,可局部取穴配合远部取穴,常取的穴位有承浆穴、地仓穴、颊车穴、颧髎穴、太阳穴、攒竹穴、阳白穴、鱼腰穴等。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行针时迎随补泻以中等刺激强度为宜,以促进局部经脉气血通畅,从而消除局部水肿及面神经压迫,恢复面部神经、肌肉功能。

内病外治

《理瀹骈文》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笔者认为,外治法颇为重要,并研制出用于内病外治的牵正膏,具有搜风化痰、活血通络作用,在急性期局部贴敷于面部相关穴位,如乳突穴、太阳穴和颊车穴等,使药力直达病所,激发经气以祛邪扶正。红外线疗法,可配合针刺以温热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面部走罐疗法和闪罐疗法,可扩张面部末梢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状况,荣润筋脉;电针疗法,在针刺的同时通以一定强度的直流电,可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善气血循环,消除炎性水肿,从而减轻受损神经压迫。

注意事项

面瘫症状因患者体质、病因不同而表现各异,本着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疗原则,临床应辨证施治。患者发病后应注意防护,可佩戴眼镜、眼罩,以避免感染,必要时应用滴眼液;忌用冷水洗脸,忌吹风,可戴口罩防护,以免风寒之邪再次入侵加重病情;忌大笑、大声说话,以免频繁牵扯面部肌肉,刺激面部神经,加重组织水肿;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注意营养调护;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患者每天可进行患侧面部抬眉、闭目、耸鼻、示齿、鼓腮等,使神经传导恢复和加强肌肉收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目前临床上关于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报道较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效果评估标准。在此情形下,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以分期辨证论治为基础治疗周围性面瘫,且有必要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使临床研究科学化。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0)

相关推荐

  • “治痹十法”与方药(中)

    席宁 史利卿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继续学习商宪敏教授"治痹十法":清热散痹法.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法. 中医肖相如 何为合格的医生#医生@微信创作者 @微信时刻 视频号 本周六( ...

  • 苏州国医堂郭福新:中医如何治疗面瘫

    面神经麻痹,从中医学上来讲,就是面瘫,面瘫因何而来?面瘫如何治疗?苏州国医堂名老中医郭福新从中医的角度具体解释. 一.面瘫的高发人群是否有集中性 面瘫的高发人群是否有集中性这个问题,有不少人存在一些误 ...

  • 中医辨证治疗面瘫医案二则

    面瘫医案: 患者男,年龄28岁,体力劳动者,面色略黑,自述于两日前,为风吹而头面麻木,口唇歪斜.经询问,于后脑勺及前额麻木,触之无感觉,眼睛无法正常合闭,口唇歪斜,脉浮,沉取略无力,舌淡红,苔略白腻. ...

  • 名中医针刺治疗面瘫经验荟萃

    袁燕.洁梁艳.曹莲瑛 有关面瘫的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中称"口喎""僻""卒口僻".西医的贝尔麻痹.亨特 ...

  • 省中医整理,20味治疗面瘫的中药,祛风化...

    省中医整理,20味治疗面瘫的中药,祛风化痰通络平肝 1.赤芍.黄芪.川芎.白术.党参.泽泻.鸡血藤 中医领域还有一种比较类型就是气血虚导致的面瘫,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党参.赤芍.黄芪.鸡血藤这样一些中药 ...

  • 中医这四步治疗面瘫照,治愈率达90%以上

    导读:你们知道,面瘫为什么要从闭眼开始治疗吗?除了患侧为何还要刺激健侧?请看彭教授分享的四步法治面瘫,为我们答疑解惑.   四步法治面瘫 四步法治周围性面瘫有较满意的疗效,其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其 ...

  • 中医这四步治疗面瘫,治愈率达90%以上

    四步法治周围性面瘫有较满意的疗效,其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其急性发作的面瘫能在7〜10天之内获得基本痊愈(不说话,不笑的时候看不出面瘫的外在表现).慢性病除个别特殊情况的病人,也能在几个疗程之后得到 ...

  • 李可老中医治疗面瘫误治坏病(内风误治案)

    翟XX,49岁,供销社采购员.1983年2月23日初诊:1982年12月27日晚8时许,与人闲坐,忽觉眼跳,舌硬,说话漏风,左眼不能闭合,嘴向右歪斜,大渴引饮,服牵正散类方20余剂,最重时防风30克, ...

  • 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的治疗基本方法

    面瘫多是在受凉吹风的情况下,出现一侧肌肉麻木.眼睑下垂.口角歪斜.刷牙漏水等症状. 一般中医认为和几个因素有关系,比如发病之前有受凉的经历,认为跟风寒邪气侵袭有关,患者发病前后也多会有怕风怕冷.面部肌 ...

  • 王净净教授中医治疗面瘫经验方

     王净净,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谨遵"主病主方,专方专病"之临证思维方式,精于神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