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说明你的人生很“低配”
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人生在世,谁也不是孑然一身。
当你难过时,会希望身边有一个知心好友;当你开心时,希望有一位朋友能够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当你迷茫时,你会希望有一个朋友能够来给你提供建议和帮助。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许会发现,自己的社交面越来越广,但是真正知心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当一个人想要找个时间静一静的时候,想想身边这个世界,连个关系好的朋友都没有,也许会有些怅然。
你的朋友是你自身的一面镜子
也许每个人都会交朋友,但是交友的动机却各有不同。
有的人是为了寻找一个终生的知己,与自己共进一番事业,就像社会主义导师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般,友情超越一切。
也有的人寻找友情只是为了消遣,让自己活得不那么孤独。
还有这样一些人,交朋友的初衷只是觉得这个人值得交往,想将自己的一切生活都与之联系起来,建立长久的关系。
许多所谓的“友情”都是徒有其表,最典型的就是酒肉朋友:这样的所谓朋友只会在吃吃喝喝、娱乐游玩、一同快活时出现在你身边,甚至大多数时候还不会主动去结账,只是“蹭吃蹭喝”。
而当你真的遇到了困难时,这样的“朋友”往往会直接隐身。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存在一种“映射”理论:个体关系相近的朋友身上往往具有一些与其本人相似的特点,无论是性格特点也好、生活习惯也好,都会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所以当一个人处理友情时,其实也是对于自己性格及人格的完善过程。
交往能力
所谓交往能力,或者是人际交往能力,就是指在一个群体里,个体同其他成员相处的能力。
我们在今天的生活当中是离不开群体的,所有人都是生活在群体与社会当中的。
从知识角度来看,对于那些醉心学术的人来说,他们之间关系的拉近会有利于彼此之间关于研究领域内各种问题的讨论,从而加强信息和学术成果的互动,增加各自的知识储备量。
而假如从心理角度入手,高质量的社会关系在职场及更多的场合中也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当一个人处于社会场景中时,面对同事还是同济,假如掌握了说话的艺术,善于与同辈人交流的话,便会掌握更多的信息,利于自己的发展与升迁。
我们在交友时,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一般是从陌生人,到不熟悉的朋友,再到相熟的朋友,最后到关系密切的朋友。
尽管统称“朋友”,但是其实这些关系之间也是分层次、存在差异的。
对于学生来说,其朋友往往就是同学或是邻班的同学;对于工人而言,其朋友往往就是工友;而对于社会当中的人来说,朋友可以是任何渠道认识的。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程度与关系,假如出门在外时,身边没有一个相熟的朋友,那么这样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低配”的生活。
可能在有的人的认知当中,成大事者往往都是孤独的,他们就是抛弃了那些“不必要”的事情,最终才得以成功。
但是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因为我们只是看到了少数几个成功的人,而没有见到更多的拥有友情,也拥有事业的人,比如前文的马克思与恩格斯。
当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交织的世界上变得茕茕孑立,那么他的生活将会举步维艰。
这意味着你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人可以与之倾诉,不管是积极情绪也好,消极的烦恼也罢,都只能独自消化,是很难的。
朋友不但是一个帮你分忧解难的好帮手,也是你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战友,更是生命当中难得一见的贵人。
对于一个没有朋友的人而言,他的人生一定会是一种低配的人生。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有什么指点的地方,也请在评论区留下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