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题)②

七、哲学有哪两大阵营?

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以至于互相对立的哲学观点或世界观,形形色色的哲学观点,都可以归结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之内。全部人类的哲学思想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互相对立和斗争的历史。

八、人们的世界观为什么会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情形?

这主要地应该归于人们的实践地位的不同。过去的哲学历史主要是在阶级社会里发展的,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分裂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进步阶级与反动阶级。这些不同的阶级是站在不同的实践地位上来认识世界的。就是在消灭阶级以后,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在实践中,首先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仍然永远有着先进者与落后者的区别,先进者和落后者在事物的认识上,就处于不同的地位。此外,生产发展的不同水平,生产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人们的认识能力和产生不同的世界观的社会实践因素之一。总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所处的不同的实践地位,对于他们的认识是有很大影响的。它限制着他们的认识的深度、广度以至于正确程度。它使他们从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角度上来概括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使他们获得不同的以至于相反的世界观。例如原始公社的人由于生产的极不发展、由于对事物的知识极端贫乏和公社生活的严格的保守的性质,把世界的一切事物看做是受神灵的意志支配的,把人的肉体看做是由灵魂支配的,也就是把神灵的意志和灵魂看做第一性的东西,把世界的其他一切事物看做第二性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带有唯心主义萌芽因素的原始的宗教世界观。在阶级社会里,居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力求要使它所统治的社会制度长久巩固下去,这样的实践地位使它把自己的意志、希望,自己的社会理想和道德原则看做是支配一切事物的“天经地义”。这样,就产生了他们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即把某些主观的精神的原理原则看做第一性的东西,而把客观世界的事物看做第二性的东西。又如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来观察事物的人,由于他们的生产规模的狭小,又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的不稳定,使他们的眼界也比较狭小,观察事物的时候容易犯表面性片面性的毛病,容易“左”右摇摆,也就是容易在行动中犯主观主义的错误,而主观主义就是把人的主观意识摆在第一的地位上,就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在人们的实际行动中的表现。我们工作中的主观主义错误根源之一,就是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思想方法的反映。一般地说,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处于革命的进步的阶级地位上的人们,他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他们需要改变自然和改变社会。要改造自然,就首先要通过生产的实践,通过科学的研究努力,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要改变社会,就得要首先认识当前社会的客观情况。否则,不论改变自然或改变社会的斗争都不可能得到胜利。这样的地位使他们迟早不能不从他们的认识中概括出唯物论的真理,即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要想在斗争中获得胜利,必须使自己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这也就是要肯定: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第一性的东西,而人的主观认识则是第二性的东西。

九、怎样辨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辨别的方法,就是要看这些哲学思想如何回答哲学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物质与精神(或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实践的时候和认识世界的时候,首先是而且任何时候始终都是以自己的精神、意识和主观来和整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相对立着的。这是在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存在着的最根本的矛盾,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过程就是意识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不断地产生和不断地解决的过程。因此当人们依据自己的一切知识去作哲学上的总结的时候,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首先所要回答的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这个物质(存在、客观)和精神(意识、主观)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相反的回答,就决定了哲学思想上的两条根本相反的路线:或者是唯物主义的路线,或者是唯心主义的路线。一切唯物主义的哲学派别,不管它们的具体形态有何不同,在回答这个哲学的根本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本观点,即是把物质(客观、存在)看做第一性的东西,把精神(主观、意识)看做第二性的东西,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是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存在于精神之先,精神(主观、意识)只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只是某种物质的特殊的属性,这种属性的特点就在于,它本身只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作用;而人的认识,就是客观外界世界在人的主观意识里的反映。和这些观点相反,一切唯心主义,不管它们的具体形式如何不同,在回答上述哲学的根本问题的时候,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思想方向,即是把精神(主观、意识)看做第一性的东西,把物质(客观、存在)看做第二性的东西,认为精神是世界一切事物的根源,物质(自然界及社会的客观存在)只是精神的附属物或精神发展过程的某种表现形态。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它或者是人们的各种感觉的综合,或者是人们的理性、意志、欲望等等的精神过程的表现,物质、自然,只是这一切精神原素所构成的幻想或只是后者的表面的外壳。人的认识不是客观外界世界的反映,而只是人的精神、主观内部凭空自生的东西,或只是所谓世界理性、世界精神的自我意识,等等。哲学史上的一切哲学派别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他们对于哲学上的这个最根本问题的回答,基本上只能有上述两个。所以一切哲学派别都可以大致归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营垒之内。虽然历史上也还有二元论的派别,企图把物质和精神看做两种互相平行的世界本质,不加以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区别。但二元论在实际上只是摇摆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动摇倾向,并不是真正独立的第三种派别。因为在各项比较具体的问题上,二元论总是有时把物质看做第一性的东西,有时又把精神看做第一性的东西,实际上并不能够真正把物质和精神看做完全平行的两种世界的本质。

(0)

相关推荐

  • 一分为三对唯物唯心主义的认识,产生第三大思想体系“物心主义”

    "一分为三"哲学思想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认识,产生了第三大哲学思想体系:物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那么, ...

  • 哲学基本问题

    含义 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它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而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人作为考察人和世界关系的主体,本身既是这个世界的存在物,又是一 ...

  • 第一性

    ​政治知识: 哲学的 基本问题: 第一性 公基知识 考试过程 涉及的知识点 非常复杂琐碎 涉及到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这一部分 关于马原 考试中的 出题方式 为理解性考察 大部分都是 案例型题目 这是考 ...

  •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题)①

    一.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关于人们的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对于人的认识又具有着方法论的作用. 二.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对于一切事物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人们有了这样一个总的看法和观点, ...

  • 辩证唯物主义(第三题)①

    目 录 一.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为什么出现在德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批判改造的情况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过去以往哲学的两点区别 五.辩证唯物主义不是&q ...

  • 辩证唯物主义(第三题)②

    目 录 一.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为什么出现在德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批判改造的情况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过去以往哲学的两点区别 五.辩证唯物主义不是&q ...

  • 辩证唯物主义(第二题)③

    目 录 一.开题的话 二.哲学与科学发展.阶级斗争的关系 三.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一)古代的素朴的辩证唯物主义 1.古代的素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简介 2.古代的素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 3 ...

  • 辩证唯物主义(第二题)④

    目 录 一.开题的话 二.哲学与科学发展.阶级斗争的关系 三.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一)古代的素朴的辩证唯物主义 1.古代的素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简介 2.古代的素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 3 ...

  • 辩证唯物主义(第二题)①

    目 录 一.开题的话 二.哲学与科学发展.阶级斗争的关系 三.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一)古代的素朴的辩证唯物主义 1.古代的素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简介 2.古代的素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 3 ...

  •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 作者: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 作者: 艾思奇 出版时间:  1957-04 .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

  • 初中物理每日一题——力学篇,第一题,弹簧的一个小结论

    初中物理每日一题——力学篇,第一题,弹簧的一个小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