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病害严重发生时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马铃薯晚疫病是发生在马铃薯上的毁灭性病害,由致病疫霉引起,会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病害。堪称是马铃薯癌症,严重发生时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以及块茎。在叶片部发病时,一般先在叶尖和叶缘处出现病斑,初为水渍状褪绿斑,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暗绿色斑,在湿度大时,病斑扩大速度变快,扩展后为暗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背部常出现白色的霉层。地上茎部发病时常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病斑,环境潮湿时,有时也会有白色稀疏霉层出现;块茎发病时,会形成淡褐色或紫褐色的不规则小斑点,稍凹陷。病斑下的薯肉有不同程度的褐色坏死,最后造成带病薯腐烂。
土壤干燥时病部发硬,呈干腐状;而在粘重多湿的土壤内,常有杂菌从病斑侵入繁殖,造成薯块软腐。在贮藏中的带病薯块,由于窖内温湿度的影响和杂菌的侵染,也可能转为干腐和湿腐。
一般晚疫病从发病初始至扩展期10-15天左右;在这个时间中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出现的后果就是毁园、绝收。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物为致病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病菌在病薯中越冬,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气温在18—22℃,相对湿度95%以上持续较长时间,或昼夜温差大,病害很容易流行。发病与田间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种植过密、氮肥过多、排水不良的田块,病害都容易发生。
第一步:选择无病种薯
带病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播种前对种薯进行挑选,将有病的种薯剔除,并进行浸泡杀菌处理。在种薯切块时用 75%酒精、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 5-10分钟 进行消毒,应该多把切刀轮换使用。
第二步:选择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防治晚疫病的发生。可根据种植田的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播种,一般选用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其抗性与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相比较为持久。
第三步:加强栽培管理
马铃薯种植田应尽量选择地势高、沙性强、排水能力好的地段。因湿度对晚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田间管理时应注意合理进行施肥以及灌溉,避免大水浇灌,在雨后要注意及时排除雨水,防止田地积水,结薯后增加培土成高垄。合理密植,适时早播,不宜过密,如果种植密度过大,不仅会影响田间的通风与透光,使多余的湿气无法排出,给病菌的侵染发生提供适宜条件,也会使植株之间争夺养分,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钾肥。在马铃薯生长期间,随时观察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如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进行清除,勤除杂草,疏通土壤,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第四步:药剂防治
防控的前期和中期用保护剂+治疗剂的组合,这样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能压低田间病原基数;防控后期采用内吸性治疗剂加赞高(氨基寡糖素)加钾肥组合喷雾,在确保后期防控效果的同时降低薯块带菌。
推荐药剂:保护剂主要有:哒霜唯(氰霜唑)、施稼利(吡唑醚菌酯)等;治疗剂主要有:芭陀(啶氧菌酯)、普妙(烯酰吗琳)、东风崭(氟啶胺)等。
END
文章来源:锐普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