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分手吧!”“好,我尊重你。”| 那些在关系中常见的误解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0年,个案累积2000-4000小时

最近闺蜜跟我说了一件事情,我们都笑喷了。

那天她一回家看到老公绷着一张脸,不言不语,她就想今天他是怎么了。闺蜜尝试跟他说话,他也爱理不理。闺蜜就很不高兴,也在一些小事上给老公甩了一点脸色。老公也没有太理会,不耐烦地回了他几句就进书房了。

那闺蜜肯定就不干了。找老公大吵,问他是不是不爱自己了。

老公终于回过神来,惊愕地问她你到底怎么了?闺蜜大吼: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脸色对我?她老公很吃惊:什么脸色?我最爱的球队输了,我已经难过了一整天了。

闺蜜跟我倾诉的时候自己也笑个不停。我们才发现在关系中,如果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很多误解和冲突。如果没有解决好,关系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

我自己再十多年心理咨询的工作中,也经常接触到来访者的内心,和他们的关系。确实发现,很多冲突,痛苦,其实来自于双方的误解。

而误解,很多时候来自于各自扭曲的认知,以及缺乏的沟通。

今天,我就举一些例子,来看看那些我们经常误解的关系和事实。以下案例均做了处理,可以理解为日常的聊天,而非正式的心理咨询。

01

“分手就分手吧,

我尊重你。”

阿发今年25岁,在一家远离家乡的制造业工作。最近他想要离职回家,但又很纠结,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他觉得应该要回家照顾父母,呆在父母身边;还有一个原因,是这几天相处了一年多的老家女友提出要分手。他看了女友发过来的信息后,就回了一句:你要分手就分手吧,我尊重你。

但阿发其实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他不愿意和女友分手,她是他的第一个女朋友,在这一年多的相处时间里,虽然因为异地恋,两人鲜少见面。但两个人每天在网上聊天,他都觉得聊得很好。他感觉自己再难和一个人建立这么深的亲密关系了。

“那你有跟你女朋友表达过你的这个情感吗?”我问他。

“没有。”他说。

“为什么不说呢?”我问到。

他回答:“说不出来。每天聊得很开心,我以为就可以了。”

“那你明明不想分手,为什么还答应了,而且什么都不问呢?”我很好奇。

他说:“我觉得她既然提出分手了,一定是自己已经深思熟虑过很久了,是已经下定决心的事情了。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再挽留。”

我恍然大悟。问他:“那你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如果有一天你提出分手,一定是你已经想清楚了,没有挽留的余地了?”

他点了点头:“是的。不然我不会说。”

我表示理解,并且问他:“那是不是在你看来,你的女朋友也是这样的?”

他很困惑:“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吗?”

我想,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了。他以为,每个人都是这样。

我笑着摇了摇头,说:“我就不是这样。我跟我老公说要离婚,其实就是发泄一下内心的不满。我不确定你女朋友是不是,但是我猜也许她有一些情绪,却不知道怎么和你直接表达,所以,她提了分手。”

这回轮到阿发恍然大悟了。他说他问问去。

过几日再见,他的愁容已经不见了。他问了女朋友,她又难过又生气,还问他:“你是不是其实不爱我?为什么我说了分手,你一点反应都没有?”

阿发说,原来这里面有这样的误会啊。原来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

从阿发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学学如何避免误解:

一、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实每个人都是需要情感的回应的,多表达一定比少表达好。特别是女生,我们是最需要情感的生物。多表达,不仅能促进关系,也能充分经历这段关系,就算是最后分开了,也觉得没有遗憾。

二、尝试着跳离自己的思维方式。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就像带着一个有色的眼镜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全是这个颜色,还以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只有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原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它自己的颜色,五彩缤纷,并不是我们所认定的那样。

02

“爸爸妈妈,我这么努力,

你为什么就是看不到?”

晓丽35岁了,事业做的风生水起,目前还是孤身一人。她把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另一半。当然,去寻找另一半好像也不是她感兴趣的地方。

她感兴趣的,还是事业,赚钱,让爸妈为自己骄傲。

她每个月都会给爸妈汇一笔钱,这笔钱够爸妈过上很好的生活了。她还会经常给爸妈买衣服买补品买电器。尽管爸爸妈妈一直强调不需要,她也觉得爸妈只是客气,还是照买不误。

但晓丽心里也是痛苦的。

因为她一直觉得爸妈似乎也没有因为她而觉得很骄傲。甚至,爸妈对待她的事业好像也不是很有兴趣。和姐姐弟弟一起在家里的时候,爸妈也没有对她表示出更多的关注和骄傲,没什么区别,甚至,晓丽还会觉得爸爸妈妈会更爱姐姐和弟弟一些。

有时候晓丽会和爸妈充满热情地讲自己的工作,这段时间所取得的成就。但爸妈也只是听听,并不发表评论,有时候还会岔开话题。

晓丽特别沮丧。

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学生,拼命考到最高分,但老师和父母就是看不到。晓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爸妈才能看到并且认可自己。

听晓丽讲完这些,我问她:“你是否有跟父母讲过你的这些痛苦?这么努力,他们却看不到的沮丧?”

晓丽摇了摇头:“没有啊。这个要说吗?说了多不好意思啊!”

我点了点头,认同她的不好意思:“确实挺不好意思的。但不说的话,总是觉得心里不好受吧。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晓丽挺难过地说:“我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肯定没那么爱我,所以我这么努力了,他们也不在意,也不会对我肯定和鼓励。”

我听了晓丽的想法后,特别能理解她的努力,又再次问她:“是因为你觉得爸爸妈妈没有给你肯定和鼓励,所以你更加拼命地工作,好让他们能看到吗?”

晓丽点了点头:“是啊,事业做得越大,成就越高,他们就能看见了吧?可是我真的很累。我就一普通的女生,我感觉自己已经拼尽全力了!”

我能感受到晓丽的拼尽全力。谈话的最后,我还是建议她,找个机会和父母聊聊。就只是聊聊自己的心声,也许会轻松一些。

下一次再见到晓丽时,她整个人都放松了很多。还一个劲不好意思地笑。我都被逗笑了,问她怎么了。

她说她真的找父母聊了。然后双方都发现了了一些各自没有想到的点,真的很有意思。

当她跟父母谈到自己那么努力工作是为了让他们看到她,肯定和鼓励她的时候,父母真的很吃惊。

他们说到:“我们觉得你很辛苦,不希望你那么累,做那么大的事业。但又不能直接建议你放弃。所以我们选择不去看你的事业。以为这样不重视的态度,会让你可以放松点,不那么辛苦打拼。我们怕越看到你越受到鼓励,越努力打拼。”

当双方都澄清了自己的观点,爸爸妈妈和晓丽都忍不住笑了:原来对方是这么想的。

从晓丽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学学如何消除误解:

多沟通,多和父母表达内在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会怕跟父母说了自己过得不好,父母会很担心。父母肯定会担心,但是,请相信父母。他们有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处理自己的担心,并且有能力支持到我们。

当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状况,不仅我们的困扰会减少很多,还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不好的处境会马上得到缓解。

在关系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晓丽没有找父母聊自己的内在感受,也许晓丽还会继续困在苦苦打拼事业,但又得不到父母认同的沮丧中。而父母也会困在想要孩子轻松,却让孩子越来越累的怪圈中。

03

“我就是不吃饭!

我要绝食!我要让奶奶内疚!”

小琪在聊天的过程中,讲到她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大约在读幼儿园或者小学刚开始的阶段,每年的暑假,表哥和表姐都会来家里玩,大家都缠着奶奶(外婆),要奶奶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一会儿买零食,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要看电视。每天热热闹闹的。

但小琪并不是很开心。

因为她觉得奶奶好像对表哥表姐更好。每次他们有什么需求,奶奶的回应就会更快,也经常能满足。而对待小琪,则总是一会儿没时间,一会儿商量着能不能下一次买。

小琪特别沮丧,她感觉奶奶好像不爱她。

这样的情绪也在自己心里堆积了很久。在有一次和表哥的冲突中,爆发了出来。小琪也忘了当时和表哥在争抢什么,但最后奶奶让小琪给了表哥。于是,小琪就崩溃了。哭着跑出了家门。

奶奶表哥表姐他们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小琪。她一个人在河边坐着。大家终于把小琪劝回家以后,小琪又开始绝食,怎么劝都不吃饭。

现在的小琪回忆起这件事情,还是有一些情绪。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她就是要不吃饭,惩罚奶奶,让奶奶内疚。

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你生奶奶的气,是因为你觉得奶奶更爱表哥,不爱你?”

小琪点头:“是啊!她不爱我!我现在想到还是难受。”

我:“你不吃饭,是为了惩罚奶奶,让奶奶内疚。那你觉得奶奶有内疚吗?”

小琪回忆了一会儿:“有啊,奶奶当时有跟我道歉。但我内心没有接受。所以现在还记得这件事情。”

我:“你觉得一个不爱你的人,会因为你不吃饭而感到内疚吗?”

小琪想了一会儿,若有所悟:“是啊,如果她不爱我,我怎么做她都不会有感觉的。”

我:“是啊!所以,你用这样的方式,其实是对奶奶爱你这件事情有一个相信的。”

小琪很吃惊:“对啊!其实我心底深处是确认她爱我的。而且足够爱。不然我做这些也没有用啊!”

在小琪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逻辑悖论。

因为觉得奶奶不爱自己,为了气奶奶,选择不吃饭让奶奶内疚。可是这个惩罚的前提,是她确定奶奶是足够爱她的。

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逻辑的冲突,可能我们就会一直陷在关系的情绪和冲突中。

就像一个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选择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让父母内疚。其实,他的内心,其实是一个深深的笃定:父母是爱我的。这样,我伤害自己,他们才会内疚,难受。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更多地静下心来看看自己。去审视自己的很多观念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们估计很少这么做,但,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认知都是扭曲的,逻辑都是不通的。

这个部分,可以建议去上一些自我认知的课程。

以上,是三个发生在关系中的故事。

很多时候,关系中的误解,冲突,纠缠并不一定如我们以为的那般无法解决。当我们对自己了解更多,我们就更能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也就可以拥有更好更有品质的关系。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