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节点亮的天主教堂,是青岛夜经济最好的期许

一场青岛创新节,带火了创新创业,带火了无人机表演,还带火了一个“网红”景点——浙江路上的天主教堂。
青岛创新节落下帷幕,压轴的天主教堂灯光秀却依然人气高涨。
美轮美奂的灯光让古老的教堂变幻着12种不同颜色外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虽然没有太多的前期铺垫,低调开场的天主教堂灯光秀依然引爆了青岛人的朋友圈。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涌向老城区。即使是气温较低的晚上,教堂前的广场上照样人群熙攘。
夜间通常寂静如水的老城,已经许久没有如此的热闹和升腾的“烟火气”。
据媒体报道,教堂附近的咖啡店,此前都是晚7点之后打烊。灯光秀举办之后,每晚的营业时间不断延长,营业额比旅游旺季都高,有的店主表示“达到了旺季一天营业额的1.7倍”。
火爆的灯光秀已经超越了节目以及创新节本身。庞大的人流量、商家营业额的增长,启发了青岛发展夜经济的新思路,科技感满满的新场景,引发了人们对青岛夜经济的新畅想。
1
夜经济是青岛多年的痛,尤其是老城,一旦到了秋冬旅游淡季,白天尚且游人稀少,遑论晚上。
每当讨论青岛夜经济难有起色时,气候因素总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到了秋冬夜晚风大,海边更是寒凉,人们不愿出门,成为不少专家口中青岛夜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而在深秋将冬时节的这场灯光秀中,穿着厚厚衣服的游人用实际行动传递出另一种信息:气候并非青岛夜经济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再说一个极端点的例子,哈尔滨冬天更冷,但人们还是喜欢走上街头。由于冰雕节,哈尔滨常常成为“十大旅游过年热门目的地”。
真正阻碍青岛夜经济脚步的,是单一而又缺乏特色的业态。纵观夜经济发达的深圳、西安等城市,均有与城市气质相符合的独特夜经济形态,是其他城市难以复制的。因为,简单粗暴的模仿,既带来雷同,又缺少本地特色,往往成为东施效颦,很难形成气候。
深圳酒吧经济繁荣,与城市人口平均年龄32.5岁密切相关;西安夜经济发达,则在于成功挖掘了以“大唐”为代表的深厚文化底蕴,辅以西安特色美食、乐队驻唱、花车夜游、大型光影秀表演等丰富业态,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
青岛天主教堂灯光秀之所以引起轰动,博得大众的共鸣,除了形式新颖,最大原因是其独一无二的青岛特色。炫彩的灯光打亮的不仅仅是浙江路上一座拥有近90年历史的建筑,更激活了其本身的文化底蕴。
在那一刻,科技瞬间唤起了人们对城市的美好感知。
回望此前青岛打造夜经济的思路,基本上仍延续了餐饮、购物为主的传统方式,缺少对文化的深度挖掘,缺乏海上夜游等多层次产品的开发,更缺乏充满现代科技元素的新场景。而其他城市的经验已经表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也不断迭代,对夜经济的需求已向深层次文化领域延伸,向高端发展。
2
“生意太火爆了,从下午5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半,订单源源不断。”天主教堂周边的商户老板尹先生说,火爆的生意带来了营业额的直线上升,与疫情前的旅游旺季营业额几乎持平。
“奶茶的销量高峰一般在下午到傍晚,晚上8点以后几乎就没有订单了,但是这两天例外。”位于中山路上的一家奶茶店工作人员说,以往,晚上8点半就打烊了,而灯光秀的这几天,夜间奶茶销量直线上升,都是9点多才能结束营业。
除了餐饮、小吃的火爆,还有专门从济南前来与绚丽的教堂拍婚纱照的新人。在灯光秀开始短短几天后,夜间的天主教堂已然成为青岛夜景点的新IP。
可以说,天主教堂灯光秀为青岛打开了一个小小的切口,让人们看到了科技赋能夜经济的强大效应,以及所带来的巨大潜力。
这也是创新节给青岛留下的重要启示之一。
本次创新节,“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主题贯穿始终,以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向外界展示了对多样化开放式互动场景的赋能能力。而天主教堂灯光秀则是前沿科技在文旅领域创造新场景的具体体现。
负责灯光秀的美博文化团队创始人徐娟表示,给天主教堂“换装”是通过算法设计,结合高功率激光灯做出的特效。“我们致力于把科技与艺术融合起来,通过科技让艺术有更多展现形式,也通过艺术的形式让科技有更多生机。”徐娟说,把技术应用到更多场景、焕发更多生机才是创新的意义。
创新节期间,浮山湾晚间的无人机表演也相当惊艳,为青岛夜空增色不少。实际上,上海等地有些景区,已将科技含量十足的无人机表演作为常规节目。
除了文化赋能,科技赋能已成为文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正如原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2019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所说,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抓手,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旅游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天主教堂灯光秀为青岛唤醒夜间沉睡的景点,并为撬动夜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那就是科技赋能或许是青岛夜经济IP的最佳出路之一。
3
中山路上的餐饮店火了。浙江路上的拍照打卡、甚至婚纱摄影也火了。然而,“夜经济”的构成却远不止于此。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业态的夜间消费市场,都在逐渐成为夜间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深圳市在夜间网购活跃度、夜间观影活跃度、夜间健身等多项指标上均位居全国前列。
因此,应该理性地看到,天主教堂灯光秀的确给老城区带来了“一时新鲜”,相较于消费者的旺盛需求,青岛老城区“夜经济”发展还存在优质供给不足、城市配套不够等短板。如何更好激活老城区“夜经济”,让“夜活力”释放出更多增长动力,仍待破题。
如今,全国多地已将发展“夜经济”作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比如,上海就出台了《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为了点亮“夜经济”,也在2019年支持建设24小时便利店,鼓励有条件的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深入推进“深夜食堂”;天津市也提出重点打造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等等。
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后,文化氛围和商业环境才是夜间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一个传承创新、包容共享,不着痕迹嵌入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才是夜间经济应有的底色。
因此,在11月8日灯光秀结束之后,青岛除了要进一步完善景点周边的相关配套,还要在科技赋能景点、夜经济方面,进一步打开思路。
在景点包装上,青岛可以尝试将“科技+创新+文化”的路子走下去,用多种科技手段点亮老城区的景点,培养“高大上”的旅游新品牌,不断给外界传递新鲜感。AR、VR、AI、5G等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也可以探索尝试,为“夜经济”的各个环节提供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服务。
而且,让景点充满科创气息,也与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定位相符合。每一个科技赋能的场景,都是展示青岛工业互联成就的天然广告。
当前,科技创新正加速对旅游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渗透与变革,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需求、行为与体验。我们无法预料会有多少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将跨界而来,但我们可以预见,科技正在触发青岛“夜经济”的创新与突破,助力“夜经济”成为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载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