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196:杜恕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96篇文章
今天来讲 杜恕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杜恕,字务伯,出生京兆杜氏,稀罕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杜畿之子,今陕西西安人。
杜恕于太和年间(227-232)任散骑黄门侍郎,为人朴实,不善于表现自己,比较害羞,因此不懂得如何炒作自己,刚开始名声不是很大。
杜恕在朝中做官,也不结党营私,一心办公事,每当政策有误,他总是能做到遵纪守法,因此在当时,深受侍中辛毗等人的器重。
当时,朝中的很多官员,自公卿以下,都在议论制度的增减,杜恕却认为:古代的刺史,奉行宣示朝廷的六条规则,而如今刺史有了兵权后,心思就活泛起来,不专心管理民政,因此可以不让他们掌握兵权,以使他们腾出更多的精力一心为民。
不久之后,镇北将军吕昭担任冀州刺史,杜恕便上书说:帝王之道,没有比安民更加崇高的。安民的诀窍,在于财富的积累;财富的积累,在于官员专务根本,勤政为民。如今吴、蜀两贼还未消灭,这正是英雄豪杰努力奋斗的时机。然而朝中的很多士大夫,也推崇武力,握着手腕而争论,国库一年比一年空虚,民力一年比一年羸弱......
简而言之:今天下三分,国家尚未统一,官员们应该专心执政,不要搞歪门邪道的结党营私,君主应该亲贤远佞。
杜恕在朝八年,为人坦率,刚直,坚持操守,不以权谋私。
之后,杜恕出任弘农郡太守,几年之后转任赵王曹干的辅相,因为生病的原因而离职。痊愈后,杜恕又从家里走了出来,出任河东郡太守,一年之后,改任淮北都督护军,然而,又因病离职。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杜恕在任的期间,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大体,树立恩德,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再次痊愈之后,朝廷任命杜恕为御史中丞,在朝为官。但是,杜恕不是一个拉关系的人,因此在朝中没有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也没有为了共同利益互相扶持的党朋,因此人际关系处的不是很好。于此,杜恕又屡次在外任职。
当时,征北将军程喜在蓟县屯扎,在杜恕外出之时,尚书袁侃告诫他说:程喜在曹操时期就开始做官,在青州排挤了田豫,现在你拿着朝廷的节仗,去了他那边后,不要跟以前一样,要多跟他互动互动,没事跟他一起吃个饭、唱个歌。
然而,杜恕不以为然,到了蓟县后依旧老样子,他以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果然,杜恕到任后不满一月,就遇到了麻烦。
当时鲜卑族首领的儿子,带着几十个人马,没有经由关卡而擅自来到州城,州里不知什么原因,杀死了一个鲜卑人而没有上报情况。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看别人怎么想。于是,程喜一纸诉状,上书弹劾杜恕,杜恕因此入狱,在廷尉转了一圈后,依法应当被处死,好在杜恕的父亲杜畿,曾经为国事而勤劳致死,算是烈士的子女,这才得以减刑。杜恕被免官为平民,于249年,迁居章武郡。
杜恕为人豪迈,想不到要提防别人,终于导致了这次挫折。在襄子看来,杜恕的此种行为断不可取,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有的时候找几个朋友,又不是一起去抢银行,有何不可呢?
史料上没有记载杜恕的死亡,不过也应该可以猜到,杜恕终老他乡了。另外,杜恕的儿子很有名哦,就是杜预,西晋开国名将!
精彩回顾
▲【杜畿】传
▲【田豫】传
▲【和洽】传
▲【韩暨】传
▲【仓慈】传
▲【李通】传
▲【丁仪】传
▲【吴质】传
▲【刘虞】传
▲【刘繇】传
END
对于杜恕,您还有什么看法与想说的呢
欢迎在底部留言留下您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编撰这部《真·三国志》
下期:糜芳&士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