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摄影】陈二虎《松树山——契丹人的“秋捺钵”》

《阅读悦读》2017年10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摄影/ 尼玛 文/ 陈二虎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自古以来,中国北方草原上的人们,长期以来过着游牧生活,《辽史 · 营卫志》载:“冀州以南,历洪水之变,夏后始制城郭。其人土著而居绥服之中,外奋武卫,内揆文教,守在四边。营卫之设,以备非常而已。并、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寇贼奸宄乘隙而作。营卫之设,以为常然。其势然也。”

“有辽始大,设制尤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

契丹受自然环境与习俗的影响,“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捺钵”就是契丹皇帝游猎畋渔所设立的行宫。“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尝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伏草际,战栗不敢仰视,上舍之,因号伏虎林。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测。伺夜将半,鹿饮盐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碱鹿’,又名‘呼鹿’。”

秋捺钵之地,在《辽史》中又常常称之为“秋山”,其意也就是指秋季射猎之地。查阅《辽史》相关内容,有“猎于炭山”、“射鹿于赤山”、“猎于平地松林”、“猎于黑山”,“猎黑岭”、“猎沙岭”等记载,实际上都是指秋天射猎之所,均是一地异写。

对于“秋捺钵”之地,众说纷纭,难以确定,而笔者结合契丹人的起源,广平淀、永州、木叶山以及“冬捺钵”来考证(这几处都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东部),翁牛特旗松树山就是契丹人的“秋捺钵”。其地望、地形、地貌都符合史料所记。历史松树山有虎出没,獐鹿成群。

松树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是辽代“平地松林”硕果仅存的一部分,方圆几十里,三面环沙一面临水,水就是其甘泡子(自然湖),因持续干旱,其甘泡子逐年缩小,二十年前笔者去其甘,当时水域辽阔,辽代称之作“赤山泺”或“泺水”,在水边“呼鹿”射猎。

“呼鹿”又称“哨鹿”,是猎人们射鹿总结出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契丹人狩猎大约分为游猎和围猎,游猎的规模比较小,也比较随便。多则十人八人,少则三五人;而秋捺钵属于围猎,因此场地要求大,规模宏大,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北宋使臣苏颂出使辽国,曾亲眼目睹契丹人唔猎的场面:“北人以百骑飞放谓之罗草,终日方获兔数枚,颇有愧色,顾谓余日,道此小围不足观,常以千骑以上为大围。”

由之,这“秋捺钵”对于契丹人十分重要,植被便于禽兽繁殖,松树山原始森林恰恰是天然围猎之所,九十九座山峰连环,每座山都有独立的山名,丛林密布,外围还有柏木山等。史料中的“赤山”“黑山”就是指松树山中大小红山,“凤凰门”就是高头山,“三石岭”就是房屋山,“鹞子山”今天依旧叫“老鹞子山”。还“猎于诸山”告诉我们:诸山,不是一座山,是许多山,松树山九十九座山连环恰是“诸山”。

辽代契丹皇帝秋捺钵之后就移驾驻冬于“广平淀”,而历史上的“广平淀”刚好在今日松树山东南,与历史记载相符,同时松树山是平地松林的遗存,也就有了《辽史》“猎于平地松林”的记载。

秋入松树山,那鬼斧神工的自然,勾动无尽的文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