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涛:回家吃饭|散文
文/余涛
【作者简介】余涛,笔名单刀,河南省方城县人。生活平淡,内心澎湃,诸多思索,寄托文字,以文为马,仗剑天涯。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回家吃饭了。”
“铁头、狗剩、二娃、猫妮......回家吃饭了。”
暑假中午的烈日中,日暮时分的袅袅炊烟中,总有母亲的声声呼唤——回家吃饭。
上午,我们照例割牛草,擓着箩头在沟沟渠渠、坡坡岭岭顶着毒辣的阳光挥动镰刀,然后把一把把儿青草捺入箩头。雨水丰沛年份,庄稼和牛草丰茂,我们早早地割满一箩头草回家;天气干旱时节,庄稼和牛草蔫头蔫脑,割草不易,我们只能过午才能割满一箩头草回家。
中午大人们从地里干活回来,女人们做饭,男人们躺下休息。天气炎热,我们照例去水库洗澡。我们的洗澡不为除灰垢,而是为游泳、戏水。人分两组,追逐抓人。孩子一高兴就忘饭点,忘了回家。这时就听见远远地传来母亲飘渺的呼唤声——回家吃饭了。孩子们从水里腾跃而出,跑着回家吃饭。
下午我们照例放牛。我们放牛没有田园牧歌的洒脱,更多的时候是牵着牛在田埂间穿梭。辛庄土瘠地狭,草不丰茂,牛儿吃得艰难,有时傍晚时分肚子还没有完全鼓起来。这样一季下来牛儿的膘还没抓住。大人会批评小孩放牛也不认真。小孩子觉得委屈,因为每家每户都有牛,牛多草少,你从这里放过了,他再从这里放一遍,草被牛啃得差点露出草根。
太阳落山,晚风轻吹,凉爽宜人,牛儿加劲吃草,我们也不慌着回家。这时晚风中传来母亲的呼唤声——回家吃饭了。我门强拉硬拽着牛儿回家。饭是苋菜面条,素淡不香,油少。
母亲们的声声呼唤,孩子们的大声呼应,飘荡在辛庄山野和村子里;伴着饭香和炊烟飘荡在童年的岁月里。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饭食简单,但其乐融融。生活艰难,但内心安宁。
长大后,各家各户已不养牛,农事被机器代替,田野里平时少有农人。当年呼唤我们吃饭的母亲容颜苍老,白发盖头,有的已经永远逝去;当年的伙伴已经天南海北,各奔前程,多年没有谋面,也少有联系。春节回到辛庄见面都感慨彼此容颜的变化。时间在人的长大,人的衰老中流逝。
今天播种和收割庄稼的时候,机器声隆隆,没两天就忙完了。孩童也不上地劳作,本也没农活可做,就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手机。
辛庄水库依然水泼荡漾,但再也看不游泳戏水的孩童;虽然田野依旧庄稼青苍,但再也看不到放牛的牧童。母亲的声声呼唤远去,童年远去。现在吃顿团圆饭常常不是件容易的事,母亲常常在电话里问今年回来过春节吗,我说今年一定回的。其实电话里母亲的话语何尝不是一种呼唤。
长大是件无可奈何的事情,我们在不断的获得中失去,在不断的失去中留恋。
常常在梦里响起母亲熟悉的呼唤:“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回家吃饭了!铁头、狗剩、二娃、猫妮......回家吃饭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