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转移让患者雪上加霜,该如何应对?
故事1:丁阿姨的无奈
丁阿姨今年40岁,3年前,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丈夫因车祸而失去了劳动能力,卧病在家。祸不单行,丁阿姨在2019年被确诊为浸润型乳腺癌,这一消息,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确诊疾病之前,丁阿姨在一家小型餐馆里当服务员以维持生计,每日生活的忙碌让她忽略了乳房的肿块,小小的肿块却逐日恶化,成了恶性肿瘤。
无奈,为了治疗,做手术,丁阿姨拿出了之前的微薄积蓄,再加上向亲朋好友借的钱,凑够了费用,做了乳腺癌的根治改良术。但是,后续进行的靶向治疗,用的药物是赫赛汀,虽然进了医保,但每21天进行一次靶向治疗,长达一年的治疗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我一直都跟别人说,我是一个坚强的人。以前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我现在真的觉得,我命由天,不由我。”
丁阿姨在放弃治疗的边缘徘徊。
卫生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灾难性医疗支出。当一个家庭自付的医疗费用超过家庭可支付能力的 40% 时,就认为这个家庭产生了灾难性的医疗支出。灾难性医疗支出在中国并非是个人所面临的难题。在《柳叶刀》2011年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率为 12.7%,这就意味着有1.73亿人因治病而陷入困境。
如今,这个数字,正在越来越庞大。
故事2:廖姐的幸运
比起丁阿姨,廖姐无疑是幸运的多了。在几年前,廖姐给自己买了一份重疾险,原本买了只是为了一份心安。但是谁知,世事无常,乳腺癌竟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医生跟廖姐说,她的分型是较为常见的乳腺癌,预后往往较好,但是需要坚持内分泌治疗至少5年的时间。因为有了之前购买的重疾险,廖姐拿到了30万的赔款,拿来抵扣手术、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费用。
不幸的是,在术后的第二年常规复查中,发现了肺转移。虽然有一个新药可以吃,但是售价在3万左右。这天价般的新药,想吃却吃不起。
想到家里的房贷、孩子的教育经费等费用,廖姐说:
“如果活下来的前提条件是让家人遭罪,我宁愿让他们压力小一点。但是看着亲人的目光又让我舍不得选择放弃。真的快喘不过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