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草盘

草           盘(散文)

.·马腾驰

草盘,是用麦杆或玉米棒儿外皮,拧编扎绑而成的一种圆形坐墩,厚约10公分,直径50公分左右。小时候在老家大张寨,草盘当凳子用了的。

母亲们在屋子里、院子里纺线,坐的就是草盘,草盘隔湿防潮,不高不低,纺线时坐着刚合适。母亲们不停歇地摇动着纺车,一大家子人的穿戴,都要从这纺车上先纺出线来,织成布,才能做了衣袜鞋帽。一旁耍玩的娃娃们,听着纺车“嗡嗡嗡”、“嗡嗡嗡”的叫声,有了很快就有新衣穿,就有新帽戴的喜悦。

那时的农村物资紧缺,日子艰难,吃饭有饭桌用、有凳子坐的人家极少。绝大部分的人家,都是老人坐在炕上,其他人端了饭碗去找地方,或蹲,或坐在门口的门墩石上,或坐在能坐的农具上。大人们给还不会吃饭的娃娃喂饭,就会拿出草盘,娃娃坐一个,自己坐一个,仅有的这两个草盘,吃饭时是他们专用的。我记得,祖母给我大弟弟喂饭时,就坐在草盘上,她边给他喂饭,边教他怎么样使用筷子,祖母一遍一遍地教着,年龄小,还不太会说话的弟弟,咬字不真地说:“我不会吃么,我不会吃么!”好多年过去了,家里人还拿“我不会吃么”这句话当趣事来说。

农闲时的村街上,老太太们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盘腿坐在草盘上,说着村子里的这事那事,说儿说女说孙子,说她们娘家曾经发生过的久远的事儿。只要一个老太太扯出上面任意的一个话题,其他的老太太们,就会有一连串儿自个儿看到过、经历过的事来回应,来丰富那个话题。她们说的那些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过程、有结果,说者说得详尽,听者听得认真。那时,年龄还小的我暗自想了,这些老婆婆们静静地盘腿坐在草盘上,好长时间也不见她们动一下,不见她们挪挪身子,她们腰不酸,腿不疼么?后来,我曾问过祖母这个问题,祖母说,草盘是用麦杆、玉米棒儿皮编的,说硬不硬,说软不软,人坐在上面自在着呢,不困乏!

要说,做草盘的材料是小麦和玉米收获后剩下的柴草,不值什么钱,但在那个困难的年代,要用它给猪、羊做饲料,还要烧火做饭,这麦杆和玉米棒儿外皮也紧缺啊,不是谁家想做几个草盘就能做几个。

有一件事,叫我终生难忘。邻村有一家人,把盖井口的旧草盘掉到了井里,当父亲的在井绳最前端绑了一个棒槌,让自己十八岁的儿子坐在棒槌上,他扳着辘轳把儿,把儿子从井口往下溜,让他下到井底去捞草盘。刚溜到井的半中腰,突然,出事了!出大事了!只听嘣嚓一声响,井绳齐茬茬地断了,儿子甩到了井底!当父亲的慌忙跑出家门叫人,赶过来的村人七手八脚,想方设法把人救了上来,伤势严重,已不能动弹的他儿子,迅速被送往县医院,虽经医生全力救治,但回天无力,那家人的儿子瘫痪了,再也站不起来了!

一家人呼天抢地,嚎啕大哭,泪如雨下的父亲用头狠狠地去撞墙,别人怎么拉也拉不住。他边哭边说:“我咋闯下这么大的祸,挏下这么大的乱子啊!我对不住我娃,对不住我娃呀!我娃往后咋弄呀,咋弄呀!”一旁的医生、护士,病房里的病人与陪护病人的家属,都跟着抹眼泪。

这事一下传遍周围的村子,大伙儿痛惜,难过,有了很多悲悯中带着埋怨的话:“一个草盘么,跌到井里就算了,咋就叫娃冒那么大的险去捞草盘?你看错做的大不大?!”“就算草盘是一个值钱的东西,也不能叫娃下井去捞呀!人值钱,还是那草盘值钱?”“唉!娃年纪轻轻的,前程没有了,以后咋弄呀,日子咋给前过呀!”也有人说:“草盘掉到井里,不捞可惜了,谁能想到,偏偏磓了个端端,井绳就在这个时候断了!”

很长时间,这个不好的消息,被人们口头传播着。

我和玩伴们去过那户人家家里玩。同去的玩伴中有两个玩伴,一人手里拿着一截树枝,一个戳着一个闹着玩。那家人瘫痪的儿子坐在炕上,他方脸大眼,人长得白净。看我们来他家里玩,一脸的欣喜,面带微笑的他言语平和地说,你们乖乖的,一个让着一个,小心手里拿着的树枝戳着人!从进屋到离开他家,一旁站立着的我,一直看着他,想他当年掉到井底时,那该是多么恐惧的一件事?腰绊断了,受了多大的疼呀,瘫痪了的他连门都出不去,成天坐在炕上,又该是多么地心慌,多么地急人?年少的我,觉得他跟正常人不一样了,就细细地打量他,就有了这样那样的想法与疑问。

许多年过去了,他的那个形象,平和的笑脸,说话时的那个声音,那个语调,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为了一个草盘,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叫人有说不出来的痛。

前几天,一个文学艺术微信群里,有人晒出一张旧草盘的照片,问群里的人,这是什么神器?群里人的回答五花八门,说啥的都有。我留言说那是草盘,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说了它用途。群里有人@我:马老师熟悉这老物件,能不能写一篇文章出来?这个群里有很多常读我文章的读者,他们跟着吆喝,马老师写,写一写已在当今农村消失多年了的这个老物件!

在群里,我没说什么,只是回了一个谢谢的表情。

草盘,这个让我有很多回忆,有很多感慨的草盘,得了空,是要写一写的。

2021年10月28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背馍记》《花本无心自在开》。作品也获得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0)

相关推荐

  • 沉寂的村庄季风(二十七)

    131 村庄井台上的辘轳,忽然断了,村庄说:天要大旱了. 谁也不知道村庄的预言大师,竟然是柏树做的辘轳. 一棵柏树生长了几百年,才能做辘轳. 一个辘轳拔了几十年井水,才会断裂. 几百年的苍翠,几十年的 ...

  • 任静丨故园人去今萧索

    静园听风 故园人去今萧索 文/任静 在西安居住了二十余年,我的骨子里依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平素喜欢野草,喜欢向日葵.牵牛花.旅行时,每当远远看见柴草炊烟从一座草房子上空冉冉升起,便会热泪盈眶,感觉 ...

  • 散文||盲人世祥

    盲人世祥 村里有个盲人,都称世祥,常闭着双眼,多时眼角堆着眼屎,有时上眼皮一翻一翻的,红浊的有点瘆人:光杆一人,在堂弟家搭伙过日子,七十多岁时,了无牵挂地追随先人而去了. 世祥是天生的无视力还是小时候 ...

  • 亚凌随笔:地里没闲草

    [张亚凌,笔名江小鱼,<读者>等签约作家.专栏作家,渭南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数十篇散文.小小说被选入中.高考试卷及各种模拟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 ...

  • ​庄稼人的麦草垛​ 文/刘朝霞

    庄稼人的麦草垛 刘朝霞 凡是种麦子的庄稼人,麦场上都会有最后一道工序麦草垛的座落.它的呈现,这一年的麦收夏忙就算结束.麦收结束,麦垛像庄稼人的标志,座落在场上,显眼,醒目.老远就可看见,像一个个小山包 ...

  • 1976年发生在华县新华书店的惊险一幕

    邮箱:3125136050@qq.com 诓娃下井捞水桶 头出井沿井绳断 作者 刘自胜 (华县新华书店成立于1949年7月1日,当时暂借县文化馆一间半门面营业.以后店址几经搬迁.1956年于华县西关东 ...

  • 马腾驰//老水井

    老      水      井(散文) ·马腾驰 儿时,在老家大张寨,村人吃水,都是从人工打的井里绞水. 水井,不是每家各户都有,一个巷子,也就那么几户人家有.老家的井深十几丈,打一口水井,不但要好吃 ...

  • 马腾驰//四畛地

    四    畛    地(散文) · 马腾驰 四畛地,在礼泉县与乾县交界处,是老家大张寨离村子最远的一块地.四畛地北边,紧挨乾县大墙乡赵家村最南端的地.西面,与同为大墙乡周南村最东头的地接壤.南边,和本 ...

  • 马腾驰//园爷

    园          爷(散文) ·马腾驰 园爷是我二祖父. 把二祖父叫园爷,是因为他们老弟兄们分家后,二祖父从老屋搬到园子去住(老家大张寨人,把空置的庄基地叫园子).大人们给我们说起二祖父,就有了你 ...

  • 马腾驰//我心目中的散文

    我 心 目 中 的 散 文 ·马腾驰 散文写作,专业教科书与名家大师们有很多的专论.那些专论,理论性强,而且是珍贵的经验之谈,具有指导意义,是散文写作入门的钥匙,是要走向高处的一个个台阶,值得认真学习 ...

  • 马腾驰//清明回乡祭祖

    清 明 回 乡 祭 祖(散文) ·马腾驰 清明节前几日,丝丝缕缕的春雨一直下个不停. 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在我的记忆里晴好天少,不是冷风嗖嗖地刮,就是雨刷刷地下.阴雨天,成为清明节的一个常态,一个 ...

  • 马腾驰//藏者

    藏             者 ·马腾驰 他是我多年的一位朋友,实诚厚道,良善谦逊,家在外地的一个县上.他和妻子,在县农贸市场里开了家干菜店,生意不淡不火. 他是一位真正的收藏爱好者.从年轻时开始,到 ...

  • 马腾驰//李立新这个人

    李 立 新 这 个 人(散文) ·马腾驰 如果仅仅说李立新是一个性情中人的话,那么,这个表达还不够准确,至少应该在"性情中人"前边加上"豪气的"3个字. 李立新 ...

  • 马腾驰//建陵游记

    建   陵   游   记(散文) ·马腾驰 游建陵那天,是这个春天最冷的一天.太阳虽在天上,但没有一丝的暖意.冷嗖嗖的风呼呼地刮着,路旁的草木,随着不断变换方向的风摇来摆去,清冷而孤寂. 建陵,位于 ...

  • 马腾驰//《花本无心自在开》后记

    <花本无心自在开>后记 ·马腾驰 <花本无心自在开>里收录的散文,是<背馍记>还在出版社编审与出版过程中写作出来的. 1992年底至2017年下半年,因人生际遇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