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气六运入门讲之二《太岁纪年法》
上一文讲的五运六气概述和干支的起源,本文讲太岁纪年,后续分篇为五运六气的形成与发展、干支与阴阳五行的配合、干支与历法、及五运、六气、运气相临、医易、五运六气医理运用等。
用甲子纪月、纪日、纪时是很古的。“民国十八年(公元 1929年)秋季,容庚曾为燕京大学购得一枚(甲骨),列六十甲子甚全,骨版刮治甚平滑,背面又经钻凿。此版既非卜用,可决为专作旬历之用了。”(《甲骨学商史编》)这可证明在殷商时期,干支甲子已普遍应用于日历上了。但是用甲子纪年,据说是在东汉光武(公元 25-55年)以后才逐渐普遍使用(任应秋:《五运六气》)。东汉以前纪年的符号,根据《尔雅·释天》,相当于十天干的称为“岁阳”,相当于十二地支的称为“岁阴”,附录如下。
相当于十天干的称为“岁阳”:
甲—阏(yān)逢(fénɡ) (《史记》作“焉逢”)
己—屠维
乙—旃(zhān)蒙(ménɡ)(《史记》作“端蒙”)
庚—上章
丙—柔兆
辛—重光
丁—强(qiánɡ)圉(yǔ)
壬—玄(xuán)黓(yì)
戊—著雍
癸—昭阳
相当于十二地支的称为“岁阴”:
寅—摄提格
卯—单阏
辰—执徐
巳—大荒落
午—敦(dūn)牂(zāng)
未—协洽
申—涒(tūn)滩(tān)
酉—作噩
戌—阉茂
亥—大渊献
子—困敦
丑—赤奋若
把这岁阳岁阴配合起来,也有甲子的意义。如“太岁在甲曰阏逢”“太岁在子曰困敦”,阏逢、困敦配合起来,便相当于“甲子”,旃蒙、赤奋若便相当于“乙丑”,余可仿此。它们也同甲子之纪年,只是没有干支的五六节制、阴阳相合的意义,所以终为甲子所替了。我国历代都用干支记录岁月。有人考证,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为孔子编《春秋》记事的第一年),直到公元 1910年(辛亥革命的前一年,也就是清朝宣统二年),在这2600多年间,我国的干支纪日从未间断过。这是世界上迄今最长久、最完整的纪日。(陈遵妫:《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
读过《资治通鉴》的人,如果细心一点的话,会发现在《资治通鉴》每一篇文字开头都有类似这样的话:“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章记录的是从戊寅年开始到壬子年一共三十五年的事情。再比如,《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开篇写道:“起柔兆敦牂,尽昭阳作噩,凡二十八年。”说的是丙午到癸酉共二十八年的事情。为方便读者了解太岁纪年(岁阳、岁阴)法,特制作注表 1供参考。
注表 1六十甲子与太岁纪年(岁阳、岁阴)对照表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阏逢困敦 |
旃蒙赤奋若 |
柔兆摄提格 |
强圉单阏 |
著雍执徐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阏逢阉茂 |
旃蒙大渊献 |
柔兆困敦 |
强圉赤奋若 |
著雍摄提格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阏逢渚滩 |
旃蒙作噩 |
柔兆阉茂 |
强圉大渊献 |
著雍困敦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阏逢敦牂 |
旃蒙协洽 |
柔兆涒滩 |
强圉作噩 |
著雍阉茂 |
甲辰 |
乙已 |
丙午 |
丁未 |
戍申 |
阏逢执徐 |
旃蒙大荒落 |
柔兆敦牂 |
强圉协洽 |
著雍涒滩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阏逢摄提格 |
旃蒙单阏 |
柔兆执徐 |
强圉大荒落 |
著雍敦牂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屠维大荒落 |
上章敦牂 |
重光协洽 |
玄黓涒滩 |
昭阳作噩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屠维单阏 |
上章执徐 |
重光大荒落 |
玄黓敦牂 |
昭阳协洽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屠维赤奋若 |
上章摄提格 |
重光单阏 |
玄黓执徐 |
昭阳大荒落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屠维大渊献 |
上章困敦 |
重光赤奋若 |
玄黓摄提格 |
昭阳单阏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屠维作噩 |
上章阉茂 |
重光大渊献 |
玄黓困敦 |
昭阳赤奋若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戍 |
癸亥 |
屠维协洽 |
上章涒滩 |
重光作噩 |
玄黓阉茂 |
昭阳大渊献 |
后世在太岁纪年(岁阳 岁阴)的写法上大多数采用的是根据《尔雅·释天》的写法 但《史记·历书》中的写法和《尔雅·释天》不同,《史记》和 《尔雅》中关于地支的写法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的不同,但十天干的写法完全不同,现列注表2、注表3如下,供大家参考。
注表2十天干《尔雅〉《史记》写法
天干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尔雅写法 |
阏逢 |
旃蒙 |
柔兆 |
强圉 |
著雍 |
屠维 |
上章 |
重光 |
玄黓 |
昭阳 |
史记写法 |
焉逢 |
端蒙 |
游兆 |
强梧 |
徒维 |
祝犁 |
商横 |
昭阳 |
横艾 |
尚章 |
注表3十二地支《尔雅》《史记》写法
地支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已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尔雅写法 |
困敦 |
赤奋若 |
摄提格 |
单阏 |
执徐 |
大荒落 |
敦牂 |
协洽 |
涒滩 |
作噩 |
阉茂 |
大渊献 |
史记写法 |
困敦 |
赤奋若 |
摄提格 |
单阏 |
执徐 |
大荒骆 |
敦牂 |
叶洽 |
涒滩 |
作鄂 |
阉茂 |
大渊献 |
此外,除了太岁纪年(岁阳、岁阴结合)之外,还有一种称为岁星纪年[柯资能等通过考证认为,由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所有岁星天象纪年资料都遵守严格的 12年周期,而无视天文实际,这说明所谓的岁星纪年是先秦星占官员为了解释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见:柯资能,顾植山.五运六气研究中关于干支纪年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12-413]这种纪年法是从岁星(木星)的运行周期演化而来的。由于岁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等于十二年(实际是 11.86年),因此把岁星运行的轨道划分为“十二次”,又叫黄道十二宫(木星的行宫 ),各取一个名称,自左至右十二次的名称是:
星纪(丑);
玄(xuán)枵(xiāo)(子);
诹(zōu)訾(zī)(有时也称娜(jū)訾(zī),亥);
降娄(戌);
大梁(酉);
实沈(申);
鹑(chún)首(未);
鹑火(午);
鹑尾(已);
寿星(辰);
大火(卯);
析木(寅);
大家如果今后读古文的时候看见“岁在降娄”说明就是说戍年的事情了,地支与十二次顺序对应见注表4。
注表4 地支十二次名称
地支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已 |
十二次名称 |
玄(xuán)枵(xiāo) |
星纪 |
析木 |
大火 |
寿星 |
鹑尾 |
地支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十二次名称 |
鹑火 |
鹑首 |
实沈 |
大梁 |
降娄 |
诹(zōu)訾(z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