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史| 灵沼阿底村,回鹤庄历史

长安县灵沼乡阿底村

阿底村(a di cun)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灵沼街道办南2公里,西周文王灵台北400米,沣河西岸。现居住600余户、3787人,东西长800米,南北长500米,耕地2580亩。

阿底村,地处沣河西岸西周灵台南,念窝底村,阿儿”就是那儿的意思,其意指灵台底下。阿底村即“灵台底下哪里的村庄”之意。村中多“童”姓。村庄地处灵沼,旁有灵台,平等寺等古建。

1.【周文王灵台遗址】位于灵沼乡阿底村南1公里,距沣河200多米。关于文王灵台,史书记载较多,《诗经·大雅》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中有“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其谓台曰灵台,其谓沼曰灵沼。”《左传》中有:公十五年“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侯,……秦获晋侯以归。……乃舍诸灵台。”说明在春秋战国之际,灵台尚存。关于周文王灵台的位置及其作用,《三辅黄图校证》(1980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载:“周文王灵台,在长安(笔者注;指汉长安城)西南四十里。”《诗序》曰:“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人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汉代郑玄注释这段话时说:“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氛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根据郑玄的注解,灵台乃是为观测天象而筑,其位置在汉长安城西南四十里。宋敏求《长安志》载:“灵台高二丈,周百二十步。”今长安县灵沼乡阿底村南1公里,有周文王灵台遗址。唐代在此建有平等寺,建筑物早已无存,地上仅留几个石柱础。

2.【本村英烈】

【童怀政】在1946年以农会代表身份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曾到南京、庐山参加国大代表会议。他生活简朴,为人厚道,后来一直在乡间执教。他多方倡议阿底村兴资办学,深得全村百姓厚爱,村中大小事宜他皆看为份内。1946年秋,驻扎在户县牛东村的“中美训练班”一批美国士兵,经常到阿底村沣河湾狩猎,因糟蹋庄稼与村民发生矛盾。一日,美军士兵数人持枪闯人村中,指手划脚要抓一名村民“常常”,被当时的练武之人童玉成知道,前来调解,美国兵不听劝阻,并听说童玉成会武艺,还想较量一番,先前一对一较量,一招放倒美国大兵,后一起上两人,也被童玉成三拳两脚放倒在地,美国大兵恼羞成怒,想动枪。被当时的国大代童怀正得知,他用英语劝导,出示其身份证件,并将几名美藉士兵带进自己家里,才使全村百姓得以安宁。

【童俊兴】(1922~1951年)男,灵沼乡阿底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八军二○三师二连班长。1951年10月在朝鲜金城牺牲。

3.【清末回乱】据《咸宁县志》第十册,《忠节传》记述:清同治元年(1862)12月25日,有48位童氏族人在“保村抵回”中身亡,以童守太、童克信、童居午等25人登城楼以砖、瓦击贼、贼怒。焚其楼、俱焚死。“童温,年27岁,童守分年38岁,同治元年,12月25日,贼猝至,温呼村众曰:‘能随我杀贼者好汉也’,贼闻之,惧不敢近。继闻其父被执,持棍突入贼阵,死之贼,并杀其父焉;童守分持棍仅尺许,与贼酣战半日,贼方围而杀之”。“童运,年58岁,贼围城堡,运以纸钱系发,示必死乎,众守之,贼惧退,无何贼大队至,被执不屈死”。“童生彦、童进登,俱村农乡团杀于贼,生彦等二人,持剑,抱旗冲入贼营,奋力进刺,力竭而死”。

4.【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为:阿底村堡,隶属长安冯集廒管辖

灵沼乡回鹤庄

传说一:

八仙之一何仙姑乘鹤飞临村庄,每天绕灵沼河飞几个来回(海子有仙姑庙),回鹤庄由此得名

传说二:

有仙鹤受伤,跌落灵沼,被村民所救,仙鹤飞走之时,为了感谢村民,一飞三回头,得名回鹤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