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起一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快乐的时光吗?

小编: 梁萧 发布: 2021 年 10 月 20 日

作者:张佳玮(来自豆瓣

想得起一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快乐的时光吗?

是不是偶尔也会,在快乐来袭时,先感到警惕:惴惴不安地揣着快乐,先想:

“我暂时没什么事值得担忧了吗?我真的有资格开心起来吗?真有这么顺的事吗?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等着我吧?一定不会这么完美吧?”

也不奇怪。

大概因为,我们久已习惯了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悲伤时不要悲伤到谷底,与此同时,快乐时也别快乐过了头。

毕竟从小就被训导,“戒骄戒躁,切勿得意忘形”。习惯了快乐也该是有条件的、有缘故的、有条件的,该是节制的、谨慎的。

在我家乡,无缘无故,每天嘻嘻哈哈的人,会被指点:

“没正形”、“傻乐呵”。

高兴得过早,事后倒了霉,还要被人嘲笑呢。

话说,对快乐有所忌惮,希腊有个词叫 cherophobia:

七年前吧,新西兰惠灵顿的莫森・约山卢和丹・维耶斯二位,写过一个论述。

有些文化,比如美国那种消费文化,就是快乐至上。走到极端,就是感官刺激、疯狂消费、声色犬马,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快乐。所以肤浅,但是快乐。

反过来,有些文化会认为,快乐不那么重要 —— 至少不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东亚文化里,有些地方相信,人快乐了就会乐极生悲;人一旦满足了就会被惩罚。

有些文化则认为,幸福是很脆弱的,极不稳定。

有些文化里,享受快乐,尤其是独自公开享受快乐,会显得自私与肤浅,会遭人恨。

西亚更有一些文化则相信,幸福会遭受命运的憎恨。

回避型依恋风格,更容易产生对幸福的恐惧与回避 —— 为了害怕快乐会带来失望,索性连快乐都不要了。

像在东亚,尤其在日本,和谐与顺从,比追求个人快乐更重要。

这么久了,就会形成一种 “快乐是有罪的是肤浅的,不要轻易快乐” 的氛围。就会让人随时保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的危惧之感。

甚至会有人面对快乐时,会产生犯罪感。所以许多日本作品里,会有这种心情:

“近来怎会如此心想事成这么顺这么快乐?我一定是快要死了!”

《天龙八部》里,有一段很妙的情节。西夏公主招驸马,一一问过来:“你平生最快乐的时光?”“你最爱的人?”“你最爱的人什么样子?”

虚竹回答了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在一个黑暗的冰窖之中”,终于和心爱的人接上了头。但当初他第一次度过那段快乐时光时,第一反应却是试图自尽 —— 因为在他自小所受的修行指导里,享受男欢女爱是罪恶的,是戒律。

细想起来,实在荒唐。

与此同时,慕容复被问到这句话时,却回答不出。他一生营营役役,不断为兴复燕国而奔走,可说从未有过甚么快乐之时。别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强,名满天下,江湖上对之无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满,但他内心,实在是从来没感到真正快乐过。

他没什么最爱之人,而他最快乐的时光则是:

“要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

多少人其实都如慕容复这样,一时想不出最快乐的时光,只想着将来?

更有多少人想到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得追溯到少年不懂事的时候;成年之后,满心忧患思虑,来不及快乐了?

并不是成年之后有趣的事变少了。更像是,少年时的乐趣与悲哀还很直接;但年龄渐长,涉世渐深,自然而然被周遭渲染上了一份沉重:

“不要轻易快乐,快乐是肤浅的,你凭什么可以快乐,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允许快乐,快乐这事是短暂脆弱肤浅的”。

于是慢慢的,无缘无故的快乐,都慢慢成了奢侈品。

《天龙八部》结尾,背负了祖祖辈辈宏大理想的慕容复疯了,这才终于获得了一点快乐。

题外话。

《天龙八部》第一杠精包不同,被问到最高快乐时,说是从小被老板虐待,于是有一天撒泼砸了铺子,是为他人生最大的快乐。

—— 大概,不止一个杠精,都有包不同这样曲折幽微的往事:

因为经历了压抑的过去,才需要到处攻击才能获得快乐。是所谓 “嘴那么毒,心里一定很苦”。

来源:豆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haishibei.com/post/6876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