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海上宽带卫星通信:让航运大数据越过门槛

最近一些年来,大数据受到航运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大数据对航运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的来源不仅仅是航运企业本身,也有期货市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安保等多个领域。在海洋大数据的大环境中,海上平台,尤其是各类货轮不仅仅是数据用户,也是数据的提供者。只有把它们纳入大数据当中,才有真正的航运大数据。

大数据与智慧航运

航运业是大数据开发和应用的重要领域。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从产生业务数据的绝对量来统计,排在第一位的是保险业,第二位的就是航运业。无论船只本身还是无数的集装箱,要用合理的价格把它们安全、准确、及时地送到货主手里,都离不开大量的数据获取和交换。按照美国船级社资产性能管理高级副总裁霍华德·法尔曼的说法,在这样一个由数据驱动的世界里,航运业每天都会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数据点以供收集。

为了让大数据在船舶行业得到真正应用,各方都在努力推动研发工作。例如欧洲正在推动所谓的“通过智能网络的海事无人导航”计划,其中的核心就是发展新一代控制系统和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化船舶和信息化航运。

但在上述工作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船岸数据传输。中国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中也指出,对于营运船舶长期监测的海量数据来说,小批量数据的通信可以依靠无线电话、电报、海事卫星及其他移动通信卫星。但对于长期监测的海量数据来说,上述手段都无法满足要求。主要是海事卫星通信成本高,也难以保证大数据量数据的传输。

因此,这份研究推荐了两种办法,一是把数据存储起来,靠岸或靠码头时接入地面无线网,传回后方;一种是用U盘拷贝到岸上指定机构。可以发现,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大数据的实现要靠卫星通信

大数据如此重要,要把它真正实时使用起来,必须建立一个遍及所有业务流程和所有相关领域的通信设施。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讨论数据库、算法、应用之类的话题。在陆地上,大数据的通信基础是光纤网络和宽带移动互联网。但在海上,真正覆盖全球海洋的宽带网络还是不存在的东西。航船一般只能靠海事卫星来与地面联系,这种价值数十万元、电话费用就要数十元一分钟的业务,带宽还不如3G手机,更比不上越来越普及的4G手机。

如果海上宽带网络不能实现,无论大数据还是船岸一体化,都没有实现的可能。12月1日,在“2015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和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上,深圳海卫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新一代海卫通产品并开通服务,这为海上宽带网络的实现带来了希望。海卫通通过跟踪式卫星天线,实现了船只和卫星之间的宽带通信,速度可以达到兆比特每秒的量级。它采用数量多、带宽大、资源丰富的固定通信卫星,无论信道数量还是信道带宽,都可以初步支撑起海洋大数据的应用。特别是海卫通采用灵活的定价机制,船舶用户只要月付几千元就可以获得宽带网络服务,通信速度虽然还比不上光纤,但完全可以和传统地面数字专线相提并论了。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有关卫星运营商正在订购容量更大的通信卫星,在今后几年内不断发射,这必然带来卫星通信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和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据到会的船舶用户介绍,购买海卫通的服务后,船舶用户将有更好的条件来推动大数据的深度发掘和使用。


声明:

发现最近抄袭者众,若转发请注明出处,尊重原创,否则必追究法律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