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张永军:如何让文章显得文采斐然?
张永军老师是河北省学科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石家庄市藁城区语文教研员,市基础教育专家,河北基教考试科学研究中心、河北名校联盟特聘专家,全国评优课一等奖、全国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获得者。指导学生发表作文300余篇,著有《中考高分作文变形计》,主编和参编丛书百余本。年命制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卷、押题试卷50余套。
如何让文章显得文采斐然?
我们说话或写文章,一要清楚明白;二要生动形象。要达到这两点,离不开修辞。 修辞的范围很广,包括词语和各种句式的选择、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就修辞方法而言,《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的: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7—9年级应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对偶等八种。
下面我们结合课文中的例子作具体的解释,从而促使大家掌握修辞的规律,有意识地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比喻
1
比喻,也叫“打比方”,即利用有相似之处的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一般都要有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喻体)、比喻词三个要素。 本体和喻体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不能随便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硬放在一起拼凑成比喻。如:
⑴贾里头一次感觉到,爸爸像一棵老树,风吹雨打全都一一经历,所以坦然处之。(秦文君《选举风波》)
例⑴用老树比喻爸爸。像这样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正像”、“好像”、“像……一样”、“像……一般”、“仿佛……似的”、“好比”等比喻词关联起来,这种比喻叫“明喻”。
⑵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宣纸上的水墨画。(赵丽宏《周庄水韵》)
例⑵用水墨画比喻古镇。像这样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关联起来,初一看不易认出,只有深入地研究一下,才能认出它是喻体的字眼儿,这种比喻叫“暗喻”。
⑶一座玻璃的峻岭映照出金属和水泥的悬崖峭壁,也映照出朵朵白云。(刘成章《走进纽约》)
例⑶用峻岭、悬崖峭壁来比喻高楼大厦,这里本体没有出现,也没有用比喻词,是直接借接喻体代替的,所以叫做借喻。
比喻对于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拟人
2
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如:
⑷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刘大杰《巴东三峡》)
例⑷用描写人的“围”、“咬”行为的词来使“山峰”人格化。
⑸纽约这个超级巨人站得好高,而你,是站在纽约的肩上。你的脚掌分明还能感受到纽约的体温。(刘成章《走进纽约》)
例⑸用描写人的名词使“纽约”这座城市人格化。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
实例证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
夸张
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如:
⑸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撤了几十回。(吴敬梓《范进中举》)
⑹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杨沫《青春之歌》)
运用夸张得当须注意:
①运用夸张的手法,必须和说话的目的相符合,不能让人费解。
②运用夸张手法,必须和说话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③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排比
4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
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这样说话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够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
设问
5
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如:
⑻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运设问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用设问修辞应该注意:
①设问对强调意思的确有帮助,但不可用得过多。
②设问不应几句话就问一个“为什么”,不能把一种要不得的“口头禅”当作设问句。
反问
6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⑼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逃躲?(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例⑼运用反问说明责任是不可逃脱的,反问句语气坚定有力,发人深思,可以增加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引用
7
引用,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引用原话要用引号,概述大意不用引号。如:
⑽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个道理。(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运用引用修辞法,把名人锤炼成功了语言和确凿的史实,资料引用来说明问题,现成、省事,能使我们的说话或作文言简意赅,增强情意的表现和说服能力,受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要注意:
①引用的话必须和说话人所要说的意思是一回事。
②应用别人的话时,必须全面领会它的基本思想,千万不能断章取义。
对偶
8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1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古人庄》)
运用对偶写出来的语句形式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我们可以借助它的形式、节奏和音调,突出地表现思想,自然地抒发情感,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应掌握以上8种修辞手法,运用时还可以把它兼用和套用。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就能把话说得具体、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发挥语言的最佳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