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晚8点后禁乘顺风车,滴滴的操作很蠢吗?
文/进击的熊儿子
滴滴今天宣布了件特别特别招骂的事儿——自11月20日起,滴滴将陆续在7城试运营顺风车,女性晚八点禁乘。
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是研究舆情研判的,所以我第一时间就给出了差评:
滴滴这么做这是主动陷入性别议题,傻到不能再傻。
因为滴滴这么干,就等于告知女性用户,我们就是在搞性别歧视,损害的也只有你们女性乘客的平等权益。
确实,如果仅从闹得比较大的几起滴滴顺风车事件来看——三年前深圳女教师打顺风车遇害是在晚上9点,去年5月郑州空姐打顺风车遇害是在凌晨,去年8月乐清女孩打顺风车遇害是下午14点……似乎女性在夜间乘车的风险要高出不少。
可为了减少夜间乘车风险,就只对女性乘客做出限制,这是隐形而又赤裸的受害者有罪论。
不仅如此,这份看上去非常愚蠢的声明还存在其他问题:
第一,女性搭乘滴滴顺风车,白天也有可能发生事故,那为什么不限制司机白天拒载女性?
第二,夜晚打车危险,女性需要回避,男性难道就不需要吗?这是个很明显的报道偏差。
可能有人不太理解后面一点,这里稍微解释一下:
因为女性受害者在报道时的舆论价值高(客观陈述事实,不存在任何性别歧视),所以即便在凶杀案和抢劫案的受害者中,很多时候男性的比例要高于女性,但媒体还是会不自觉地忽略男性受害事件,而且舆论一般也会偏向女性。(这里涉及到的弱者优势以及情感强势,不明白的可以看看邹振东写的《弱传播》)
总而言之,就滴滴的这份声明,如果只从激发出的舆论利弊进行评判,无疑是非常愚蠢的。
可为什么蠢得如此明显,滴滴还是要这么做呢?
我又仔细地想了一下,好像找到了原因:这看上去非常像是典型的负面“营销”。
330项优化,却把这条故意摘出来,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呢?
假设滴滴是出于认为女性晚上使用顺风车不安全的角度,完全可以在晚8点后推出所谓的“双向保护”,即考虑到顺风车司机有男有女,女司机在夜晚也同样面临和男乘客共处密闭空间的风险,约定在夜间的这个时间段只能同性间接单(女司机接女乘客,禁止男司机单独接女乘客),不但风险会变得更小,而且舆论也会在瞬间转向。
而且如此一来起到的效果是相同的,因为开滴滴顺风车的女司机整体很少,这样就能在事实上实现顺风车夜间女性少使用——那为什么滴滴不使用这种能显著减少舆论风险的方法呢?
答案当然是,这样做可以激起更大的舆论反感,从而对冲掉之前滴滴对女性乘客保护不利的舆论。
除此之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滴滴重新上架顺风车,本身就是放不下这块“蛋糕。
从规避事故舆论风险的角度出发,基于企业利益考量,自然要砍掉相对弱势并且输送利益较少的一方。
再直白点说就是,滴滴不是不能对司机做出限制,而是不想。
假如限制男性司机晚八点以后不能接客,就意味着在晚八点后滴滴攫取不到任何利益。而从整体角度出发,女性司机相对较少,一旦切断男性司机,就相当于放弃了蛋糕的大头;而限制女性乘客不能乘车,损失掉的部分只有少许利益,而且还能规避掉潜在的舆论风险,减少对企业形象的不良影响。
其实滴滴要想搞好顺风车,也不是没有法子——从乘客角度出发,滴滴要加强对司机的审核机制,比如有犯罪记录的直接排除;而从司机角度考虑,滴滴应该和公安等建立大数据接口,直接过滤掉犯罪份子。
但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滴滴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大数据就拱手相让了,而且还需要对相关需求投入精力开发,所以相较之下,滴滴最终选择了牺牲到女性乘客晚八点后乘车的平等权益。
可还是不得不承认,就滴滴的这个声明,看起来蠢到不行,其实非常精明。
十一月六日。
部分观点来自@sven_shi、@一领淡鹅黄、@专业戳轮胎熊律师等。